今天打算到盧森堡另一個小鎮走走,考慮幾個地點之後,決定到北邊靠近德國邊境的一個小鎮Vianden(維安登),這裡最有名的是一座城堡。本來也考慮過比利時盧森堡省的Arlon,但想想還是去看看盧森堡的小鎮長什麼樣子,也希望可以登高看一下德國。
下午沿著河谷走了近1公里路,前往旅社北邊的一個火車站--Pfaffenthal-Kirchberg搭車,從這站名來看就知道是介於河谷Pfaffenthal區到高原新城Kirchberg區之間的交通站。由於盧森堡市的火車軌道都在高地上,以多座高架橋連接高低地形,所以這一站要從谷地搭電梯上去。這站也有通往Kirchberg市中心的纜車(Funicular),前天去那裡的超市時曾看到電車靠站,應該是同一條路線。
![]() |
| 行經盧森堡河谷的火車(非當日拍攝) |
盧森堡的第一條軌道和火車站在1858年動工,當時還是普魯士駐軍的年代,法、比、德都想架設鐵道到盧森堡,因為西南部有豐富的煤鐵礦,對當時還在發展鋼鐵業和農業的盧森堡來說,鐵道運輸可以增加貨運效率。後來第一條軌道由法國開始建設,從邊境城市Thionville開到盧森堡。
正因為盧森堡當時還是德軍駐防的要塞,所以火車站只能設置在城外,也就是現在盧森堡中央車站(Gare Centrale)的位置,因此有了橫跨Pétrusse河谷並連結火車站和城堡的阿道夫橋(Pont Adolphe),這條鐵路後來又連接到比利時邊境城市Arlon。
![]() |
| 阿道夫橋/Pont Adolphe(非當日拍攝) |
今天要搭的火車是10號線,1862年開通,沿著阿爾澤特河谷北上,終點在盧森堡北緣接近比利時的一個小鎮,而我要去的Vianden在東北往德國的方向,所以途中必須在Ettelbruck換公車,阿爾澤特河(Alzette)就是在這裡匯入紹爾河(Sauer)的。火車中間只停靠一站就到了Ettelbruck,站外一堆公車路線,我找到我要搭的180或181,半小時抵達Vianden。
一下車就看到公車站牌旁的一個小市集,不過也可能是他們的園遊會?總之非常小,還搭頂棚,底下很多人聚集喝著啤酒,另一邊有些給小孩子玩的簡易遊樂設施,今天是週日,也可能是正舉辦什麼特別活動吧?我在這裡找到公廁之後,繼續往Vianden鎮中心走。
![]() |
| 流經Vianden小鎮的Our河 |
Vianden小鎮蠻安靜的,遊客不多,這裡有條河叫Our,她的源頭在比利時,有一部分是比德邊界,到了盧森堡又成為盧德邊界,往南注入Sauer河,繼續成為盧德的天然國界,流到盧森堡東部之後注入Moselle河,然後轉往東流,最後注入萊茵河,所以Our河和Alzette河一樣,都是萊茵河水系之一。
Vianden最有名的景點是一座駐立Our河西岸山邊的城堡,與位在河谷的Vianden鎮中心和火車站隔河對望,兩者之間有條纜車線。在整條Our河和Sauer河所形成的盧德國界中,大部分都是西岸屬盧森堡,東岸屬德國,唯有在Vianden這裡,左右岸都屬盧森堡,這特殊現象要從Vianden的歷史說起。
![]() |
| Vianden小鎮與城堡 |
Vianden城堡最早是羅馬人在此建立的一座小碉堡,守望Our河東邊的領土,屬於萊茵防線(Limes Germanicus)西側的防禦體系之一,因為萊茵河東岸住著日耳曼民族。當時這裡的山谷遍佈葡萄園,當然是為了釀酒,也漸漸形成聚落。中世紀的Vianden,以技藝精湛的工匠而聞名,包括製革匠、布料匠、織布匠、製桶匠、石匠、鎖匠和金匠等等。
11世紀,Vianden的當地貴族在古羅馬舊碉堡上建立了城堡,成為Vianden伯爵的府邸,統領Vianden伯國,發展為神聖羅馬帝國內一個獨立的封建國。12到13世紀,Vianden伯爵家族在萊茵河、摩澤爾河與默滋河之間擁有強大的勢力,與多個歐洲貴族聯姻,包括盧森堡伯國。
在盧森堡方面,雖然中世紀與Vianden家族曾聯姻,但政治上互不隸屬,只是盧森堡伯爵/公爵曾擔任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而Vianden伯國和Nassau伯國都為獨立領地,無論盧森堡伯國或後來的勃根地尼德蘭都不曾擁有Vianden。即使在18世紀的王位繼承戰後,盧森堡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領地,雖都屬神聖羅馬帝國一部分,但Vianden仍由Nassau家族掌控,各自為政。也就是14到18世紀的Vianden在德國萊茵區的關係比在盧森堡緊密。
18世紀末,拿破崙佔領盧森堡等低地區,以及部分神聖羅馬帝國土地,在阿登地區設立森林省(Département des Forêts),盧森堡與Vianden都在其中,此時Vianden和盧森堡首次成為同一國家領地,由法國皇帝直接管理。
1815年,處理拿破崙戰敗問題的維也納會議,將盧森堡與Vianden都劃為盧森堡大公國領地,而尼德蘭國王同時擔任盧森堡大公,此時重回Nassau家族統治(Orange-Nassau支系),即使在1890年王位分離後,阿道夫大公同樣是Nassau家族,只是不同支系(Nassau-Weilburg支系)。
Vianden城堡高高在上,非常顯眼,但我沒打算花錢進去,走到門口也剛好已經關閉,我只是附近走走繞繞,找幾個制高點,看一下整座城堡和周邊環境。走到一處人跡罕至的山邊小徑,發現這裡有古城牆和小碉堡,可遠眺還不錯的Vianden城堡和小鎮風光,我在這裡稍坐片刻,欣賞眼前美景。
接著,我想到更高的地方,希望可以看到德國那邊,或是不一樣的風景,找到地圖上的一個位置,但被Google maps誤導,走錯路,穿越山林小徑後又回到鎮上,只好作罷!
![]() |
| 發電水壩 |
繼續往前到Our河上游的水壩,這些水是用來發電的,近年有位德國藝術家在壩體牆面上作畫,以反向塗鴉方式,描繪五位大壩建造者的臉孔,但整體景觀有些被擋住了。
往回走到鎮中心,看到往城堡的纜車,這裡的座椅都是無包覆式的,讓我想起以前曾去過阿爾卑斯山的滑雪場,搭的就是這類纜車,挺刺激的!此時城堡已經關閉,當然纜車也跟著即將停駛,正在把上面的遊客載下來。
![]() |
| 上城堡的纜車 |
今天天氣一直陰陰的,拍不到漂亮的照片,而且Vianden真的很小,我只逛三小時就差不多了,在河邊坐一下之後,去等七點半的公車。大約等了10分鐘之後,有位婦女告訴我車子路線改了,她正好也要去搭,我就跟著她走,差不多又走了一公里路到下一個站牌等車。
但後來看到公車從我原來等車的方向駛來,我認為她應該弄錯了,我知道前面有幾站換路線,應該是山崩的關係,因為我本來要在更前面的一站上車,所以有看到山崩情形,那條路被圍了起來,站牌也貼單子用法文寫不停,所以我才又往下走,而我等車的那站沒貼單子,也不是在同一條路上,所以應該不受影響,不過還是謝謝她的熱心。
![]() |
| 火車高架橋上的盧森堡古城 |
回到盧森堡中央車站,途中的高架橋經過古城中心,有很好的視野,多搭幾次我都願意。到火車站去買個披薩,再搭公車回城堡觀景台吃,這裡真不愧是號稱歐洲最美的露台,每次來了就不想走了!但終究要說再見,把握盧森堡最後一晚。
感謝今天一整個下午都沒下雨,昨晚半夜被雷雨打醒,趕緊起床關窗戶,那個被我解鎖的窗,我彷彿對它有了責任,也謝謝它給我好幾天的美好景色。
![]() |
| 在盧森堡的最後一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