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淡水即將失去的地平線與天際線


最近選舉又到,就跟其他美其名為「建設」的議題一樣,「淡北道路」與「淡江大橋」的興建案又被端出。更有甚者,在政府急功近利的心態下,這幾天突然宣布12月16日週五上午將舉行「淡北道路」的動土典禮,對於交通專家、環境專家、生態專家、文化專家所提出的重重疑點,執意視而不見。如此粗糙與霸道之作為,就如同最近不斷衍生而出的土地議題、古蹟議題,讓民國百年成了百年浩劫!

在此,我根據許多專家團體的意見及個人看法,簡單整理了有關所謂「淡北道路」與「淡江大橋」的種種疑慮,也提出幾個關於淡水未來發展的方向給大家參考。期望我們的台灣,不要只是停留在上一世紀開發中國家的思維,應該正視全球所面臨到的氣候異常、糧食短缺、貧富差距等等問題,因為追根究底,這些全都是過度開發與過度消費所帶來的危機!

一、關於興建「淡北道路」的不適切性:
(1)交通改善效益有限:因淡北道路銜接大度路與登輝大道,並無法減少交通量,只是轉移,將來若因此帶動車輛成長,只會造成大度路與登輝大道更大的交通負荷量。
(2)交通管理方案未被納入改善計畫:政府應優先檢討交通設施與管理之妥切性,一味興建新道路,反使道路管理被忽略,並引起交通建設資源的浪費與排擠。
(3)違背國家推動綠色運輸的政策:興建新道路表示鼓勵民眾開車,這跟現在國際間所推廣的綠色交通、永續發展方向互相違背,更何況此道路的興建排擠了原有的自行車道空間,在在顯示政府對於推動大眾使用單車、捷運、公車的方向是背道而馳。
(4)對於自然生態的環境衝擊:淡北道路通過淡水河口保護區,部分路段更緊鄰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車輛油污、空氣污染、噪音都將造成生態的嚴重破壞,而這裡也是文化資產保存法所公告之保護區域,本來就不應該開發,否則這些保護法何用?
(5)破壞淡水河岸的景觀:淡水河是台北的母親河,世界許多城市都注重城市的親水環境,而且淡水河口的遼闊也是台灣河川中之少見,這些原因都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淡水,淡北道路一旦興建,不僅美麗的河岸變得烏煙瘴氣,其兩端的高架設計更將嚴重防礙天際線,這對一向以觀光作為發展的淡水來說,無疑是個矛盾與諷刺。
(6)低估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全球氣候變遷是不爭的事實,政府不僅在節能減碳方面沒有實際作為,還興建了一條將來可能埋沒於河水之下的道路,是否為明智之舉?

二、關於興建「淡江大橋」的妥適性質疑:
(一)部分人士主張興建「淡江大橋」的可能原因:
(1)舒緩關渡大橋的交通流量
(2)帶動淡海新市鎮的開發
(3)方便淡水人上「台64線」快速道路或走西濱「台61甲」到桃園機場
(4)計畫與捷運輕軌共構,可連結淡水與八里捷運(但八里尚無捷運)
(5)方便台北港貨櫃車與砂石車運送至大台北或基隆地區

(二)反對興建「淡江大橋」的理由:
(1)環評過時:此計畫為1980年代末提出興建,2000年以前通過環評,年代久遠,不符現況,應重新評估實際需求與環境影響。
(2)淡水夕照美景不再:淡水夕照是自古有名的珍貴文化資產,多少文人雅士為她歌頌,與大自然爭美、破壞歷史遺產的結果,終將遺臭萬年。
(3)暫無交通需求:淡海新市鎮目前充其量只有第一期開發較為成功,台北港運輸量也還不大,暫時沒有連結淡水河口兩岸的需求。至於會到對岸走「台64線」或「台61甲」的淡水人,也強烈質疑其需求量。
(4)淡水不宜繼續擴張:台灣是少子化社會,意味將來人口減少,城市擴張與住屋需求也將減少,加上台北市及其他衛星城市的空屋率偏高,政府應先解決房價過高問題,而不是興建更多樓房,又帶動房價上揚,那只會造成更多空屋,形成更大土地與資源浪費。
(5)淡水不想淪為大貨車天堂:將來台北港若成為台灣第一大或第二大商港(政府既定目標),貨櫃車、砂石車與油罐車流量將大增(台北港主要規劃業務),如果興建淡江大橋,淡水勢必成為台北港腹地之一,淡水道路將被大貨車淹沒,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與安全。
(6)保留自然生態存續未來:淡江大橋八里端起點為「挖子尾自然保留區」,是濕地生物與鳥禽的天堂,整個河口地區亦為黃鸝等珍貴鳥禽的棲息地,人類不應再自私地剝奪其他生物的生存權。
(7)應以綠色方案解決交通問題:有部分人士反應淡水交通壅塞,政府應優先考慮提供更便捷的大眾運輸工具,以較少經費與硬體設施改善現有道路狀況,避免浪費公帑與破壞環境生態。
(8)台灣已負債累累:淡江大橋預計耗資141億元,台灣近年因多項建設及不當政策已債留子孫超過五兆,不應再有不當建設而造成子孫更大負擔。(此適用其他無聊建設)

三、解決淡水交通的「綠色」方法
(1)增加捷運的運送量:將捷運北投線延伸至淡水,這是最省事、省錢的現成方法,為什麼政府一直不做?
(2)公車運輸功能應徹底發揮:對於已有的公車路線應加強管理,顧及乘客的實際需要,才能鼓勵大眾搭乘;另外,應增開紅樹林走登輝大道到淡海新市鎮的公車路線,以減少淡水舊市區的交通與人潮衝擊。尤其在花大錢做輕軌捷運之前,這些公車措施應該優先試行。
(3)加強道路管理與規劃:中正東路應減少橫向路口,並規劃好交通動線與交通號誌之管理,妥善運用既有道路。
(4)靈活運用車道:交通尖峰時間應做車道的調節,例如下班時間的6.30~8.30(我所觀察到最壅塞的時間),從台北往淡水的車道應改為四線道,反方向變為兩線道,避免一邊壅塞、一邊卻又空盪無車。
(5)鼓勵自行車與船運:捷運應開放平常日的自行車使用,以鼓勵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所以更應提供良好的自行車道環境;另外,發揮淡水船運特色,調降台北到淡水船票,以鼓勵遊客搭乘,也可評估平常日使用的效率。據本人向警方瞭解,淡水的塞車只發生在假日(及車禍),所以多開發假日的綠色交通工具有其必要性。
(6)必要時拓寬中正東路:以上低成本方法應優先施行,如果仍無法解決車潮,可考慮繼續已行的徵收計劃(但要顧及公平正義),拓寬竹圍地區的中正東路。
(7)停止新市鎮的開發計畫:據我實地觀察,上下班尖峰時間的淡水交通,大都能維持在時速40左右,最壅塞的路段是在上登輝大道之前的所謂「海中天路段」,這表示淡水的塞車來自於新市鎮的人口過多,而淡水與台北之間有天然的瓶頸地形,原本就不適宜過度開發,那只會造成過多車輛與人口的引進。

四、淡水應該發展的方向
(1)文化淡水:淡水已被文建會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其優越的人文條件可朝世界遺產城市發展,故應減少大型硬體建設與過度開發。
(2)綠色淡水:淡水有山、有河、有海的天然環境與地理特色,正是她作為永續發展的最佳條件,應保持其潔淨的天空線與生態環保的自然空間。
(3)慢活淡水:淡水的美好在於人文,也在於她的山海河天然景觀,美麗的淡水適宜發展成台北都會區的慢活悠閒空間,而不是另一個大都會。淡水人歡迎大家來淡水玩,但是希望搭乘綠色交通工具前來,無論是捷運、公車、船運,或是自行車,所以敦請政府朝此交通方向發展,不宜興建更多道路,那只會鼓勵更多車輛湧進淡水!


【作者後記】原本這篇整理是為淡江大橋而做,待整理較完備之後才要正式公布,沒想到這禮拜政府突然發佈淡北道路要動土的消息,弄得我只好將內容稍做調整與補充並緊急推出,若仍有不完備之處,還請多多提出建議,謝謝。另外:也要謝謝黃瑞茂老師、蕭文杰先生、王鐘銘先生,接受我的紀錄片採訪,裡面諸多內容來自他們的意見。

【延伸閱讀】
(1)<緊急求援>徵求志願者參加反淡北單車抗議行動
(2)反對淡北道路連署
(3)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爭議參考手冊
(4)淡水「塞車」的假象與真相
(5)淡水河北側平面道路計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