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爲「台灣攝影博物館」向龍應台請命

致 龍應台 文建會主委
爲「台灣攝影博物館」催生

「影像就是力量」。攝影術自1839年在歐洲被發明以來,不但開啟了人類視覺文明之新頁,也傳承了以鏡頭表述歷史之經驗,其獨特的說服力與感染力,為其他媒介所難以比擬。台灣在不到半世紀的光陰,也順勢踏上此文明舞台。

在這一個多世紀以來,台灣許多前輩攝影家,以及國外先驅者,也曾為台灣這片土地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影像,為台灣後代子孫保留了豐富的歷史見證與文化傳承。然而,這些影像至今仍找不到一個歸宿,一個可供歷代台灣人追溯、憑弔、喚醒的集體記憶空間,乃至隨著多位攝影前輩的先後凋零,它們四處流離、散置,甚至正在慢慢摧毀、消逝之中。

對於後代子孫,我們這一代應該要有更好的交代。台灣攝影界關於「我們需要一座攝影博物館」的呼籲,已十年有餘,但始終不見政府有關單位以積極態度面對此事,對於影像文化資產的國家級研究與蒐藏機構的闕如,以及攝影文化與教育在台灣始終不被政府重視的窘境,我們深感憂心。

我們期盼政府儘速成立一座「台灣攝影博物館」,以作為台灣影像資產的蒐集、典藏、研究、建檔、展示之國家級機構,並進行影像文化教育、國際交流,以培養及留住台灣影像人才。其所扮演之承繼過去並延續未來之角色,實為刻不容緩之事,就如古蹟文物之保存,越晚做就越不容易,而這些都將是留予後代子孫的重要資產。

時值台灣「文化部」即將成立之關鍵時刻,期盼龍應台主委,將來的文化部部長,積極重視台灣影像資產與文化,將成立「台灣攝影博物館」列為文化部工作重點項目之一,讓第一座「台灣攝影博物館」在眾所殷盼下誕生,實為台灣人民全體之福。

呈請人: 施云(文字、影像工作者)  敬筆
 (2012年3月17日)


【附】國外攝影相關典藏機構概述
全世界至今攝影相關典藏、研究機構已逾百處,法國、巴黎、荷蘭、海牙、阿姆斯特丹、美國、加拿大、芬蘭赫爾辛基、日本、中國(網路)、麗水.....等等,其中幾處情況簡述如下:

◎法國
‧吐魯斯市水之堡攝影美術館
曾被當代著名攝影史學家包蒙.紐雷爾盛讚為「世界上無可比擬的攝影寶藏」的水之堡攝影美術館,於一九七四年經攝影團體發起,改建原為市民共用的水塔成攝影美術館,是法國首座市立攝影美術館,創始人及藝術總監為尚.杜傑德。
擁有獨特的環形展示廊與拱形屋頂,共分為三個展覽廳,其中分為上下兩層的兩間主展覽室,提供繞著圈圈看下去的看展空間。其展出內容的質與量均受肯定,舉凡布烈松、威斯頓、布拉塞、柯特茲、薩爾加多、賈科梅里……等攝影史上的知名人物,均曾在此展出,再者,每一個個展都是在精心策劃與組織運作下苦心造就出來的,在杜傑德的堅持下,展覽彼此串聯成一種精神,呈現出攝影對人性的終極關懷。
此外,館內擁有法國獨一無二的攝影文獻中心,藏書逾3500冊,並訂有各國重要攝影雜誌30種左右,並自開館以來,配合展覽出版攝影家個人專刊。

‧法國尼普斯攝影美術館
1972年建於攝影發明人尼普斯的故鄉法國Chalon-sur-Saone省,館內空間規劃與收藏呈現出完整的「攝影歷史」,亦收藏有相機。有三層展示空間,定期舉辦展覽、研討會活動,並出版專刊、海報及卡片,開放圖書館給研究攝影之專業人士,同時不定期安排當代攝影作品的展出。

‧法國攝影博物館
位於巴黎市郊,創建於1960年,有極其完整的照相機收藏和攝影資料,定期更換展覽。收藏中國最早的一批銀版照片,也有許多其他國家地區的早期影像。每年六月第一個週末舉辦影像節、照片市集,吸引各路攝影好手,舉辦四種有關攝影書籍的評審比賽。由於收藏與捐贈者太多,在附近規劃另一新館。

‧法國國家攝影中心
創設於1982年,配合法國國家政策,有效的傳播展示攝影藝術,並協助創作者,提供獎助金或舉辦國際注作品評審並給予獎金補助,有固定的出版品,及固定的大展覽館,負責策劃大型而有系統性的國際性展覽。

‧法國攝影文化遺產保存局
成立於1980年,執行法國文化局之政策:負責保護、研究發掘、傳播攝影文化,擁有法國攝影家(Lartigue)全部的影像,另外,還配合如大皇宮或東京宮展出大型主題展。特色之一是保存自1850年以來重要作品的負片,但一般民眾不容易參觀。

‧法國國家圖書館攝影部門
分為老照片部分(保存自1914年起之重要作品,總數超過一萬張影像)及近代攝影(超過八萬張影像)。影像內容涵蓋全世界各地。擁有一圖書研究室,讀者可以查看原版照片或底片。並可登記付費翻拍(付沖洗放大費及版權費),另有專屬藝廊,不定期配合圖書館展出攝影家作品。此攝影部門的特色是資料較齊全,在查詢影像連其相關資料上較方便。

‧巴黎市立卡拉瓦列歷史藝術館影像檔案保存中心
創設於1866年,保存超過十萬件屬於巴黎市自初期到今日的影像,收藏的特色除了歷史性考量還包括藝術性的考慮,配合巴黎市政府及卡拉瓦歷史博物館的展覽也安排部份典藏影像加入;使展覽更為豐富。藏有許多攝影初期關於巴黎的銀版照片或蛋白版照片,並配合展覽,出版攝影類專刊及明信片。

‧巴黎市立歷史圖書館影像保存中心
該館保存的影像性質與卡拉瓦列有些雷同,但比較偏歷史性,尤其以肖像及建築物、戰爭類的影像較為完整。自1850年代至今超過六萬張的影像。特別收藏「法國晚報Francesoir」及「巴黎晚報Parissoir」和Zucca社非常完整的影像紀錄,以及卡片出版品的收藏和1930-60年間的報導攝影作品。讀者可申請自行翻拍。

‧阿爾伯特.卡恩美術館/影像.花園
該館最大特色是收藏72000張天然彩色法的玻璃版及全世界48個國家在1910-30年之間的黑白或彩色影像,以及「國家地理雜誌」的優秀攝影作品。擁有一個700㎡展覽場地,定期更換展覽,更有視訊系統供觀眾自行使用及觀賞館內所收藏自製或拍攝之影片、或者光碟系統,一個由卡恩設計之大花園,將世界各地重要形式的花園在其中實現出來,表現出真烏托邦的理想世界。該館也出版攝影專集及錄影帶。

‧奧賽美術館影像保存中心
附屬於奧賽美術館內,成立於1979年,保存十九世紀特別是法、英、美三國約28000張以上自1839-1918年的影像,並在博物館四樓內有三間展覽室,配合博物館不定期地更換展覽內容,設有研究室及圖書館供專業人士研究。

‧居美亞洲藝術館影像保存中心
除該館收藏之亞洲各國藝術品的特色外,居美還保存亞洲各國的影像遺產,其中有一些是早期人類學或考古學專家在亞洲各地的拍攝紀錄,數量相當可觀。檔案可供外界進入研究。

‧歐洲攝影館
創設於1995年九月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個新型具有活力的影像及視訊中心,收藏及企劃六○年代至今的攝影作品,展覽場占約1200㎡,主要展出大型的主題展或回顧展。影像資料館預計可存24000位藝術家之作品及資料,其中視聽館可以看到攝影家創作的影片或介紹重要攝影家之影片,有一間135㎡的空間,展示當代主流造形攝影的作品。另外一個空間保留給年輕的創作者。其他空間設計還包括原屬巴黎市所管理的「影像修復中心工作室」也一併在此運作,另外與原巴黎視訊中心合作出版「攝影研究」半年刊雜誌,以及設置研究室。圖書室提供給專業人士。

◎英國
‧塔伯特攝影博物館
攝影之父塔伯特發明了「柯羅攝影術」(Kalotype),在感光紙上用普通鹽和硝酸銀的溶液,利用紙片作為底片,不但能保留利用投影描繪器和暗箱製造出的反射影像,還能加洗無數張照片,奠定了攝影術可複製的基礎。塔伯特的孫女馬蒂達.塔伯特在1944年把拉科克(Lacock)整個村莊都捐給英國國家信託局,信託局1975年在拉科克修道院設立「塔伯特攝影博物館」,該館今已成為塔伯特攝影藝術史料的寶庫,並有「攝影的故鄉」之美稱。
塔伯特博物館的常態展覽區在底層,展示他的生活、工作面,及他在十九世紀所做過的科學與藝術方面的貢獻,包含:塔伯特發明的史上第一張負片「突窗」;塔伯特主持放大工作室時,製成的第一本以攝影作為插圖並上市的書籍《大自然的畫筆》(The Pencil of Nature)等等。二樓藝廊則以展示當代各種類型的攝影平面藝術為主。

◎瑞士
‧洛桑攝影美術館
有四萬件館藏,在以民房改建的館舍空間中,設計出符合人體功學的展示板,牆面可機動調整、陳設依據視覺角度規畫,於此空間可欣賞、可閒坐、可思考。此外,博物館的電腦檔案,詳細以作者、技術方法、材質、修護等共約20個細項分類。

◎荷蘭
‧海牙攝影博物館
每年至少更換四次展覽內容,展出作品分別來自成名的攝影大師,或新進的藝術天才。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擁有現代歐洲一批最重要及最豐富的歷史圖片收藏,海牙攝影博物館一直與其合作,經常選擇展覽其部份珍藏。

◎美國
‧國際攝影博物館喬治伊斯曼屋
為紀念柯達公司創辦人喬治伊斯曼,於其故居成立的博物館,內以電腦收存、系統化建立影像檔案,全館全年實施嚴密的安全措施與溫溼度控制。收藏五十萬件作品(約八千位攝影家),二萬五千件相機、器材,三萬六千本藏書,八千五百部影片等。內部並分有註冊、編目、展覽、維修、翻拍、技術、教育推廣、典藏光碟影像製作等部門。

‧加州攝影博物館
擁有美西最完整的攝影作品收藏。收藏內容包括各個方面的攝影藝術,歷史和技術。博物館內主要分為四個展區,分別為:
(1)賓漢科技區(Bingham Technology Collection): 收藏了一萬個相機,攝影設備和攝影儀器。區內收藏分為下列相機科技: 蔡司相機科技(The Kibbey Zeiss-Ikon Collection); 寶麗來或立可拍相機科技(Curtis Polaroid Collection); Wodinsky Ihagee-Exacta相機科技和柯達相機科技(Teague Kodak Brownie Collection)。
(2)大學收藏(University Print Collection):收集超過2萬張由1000多名攝影師所拍的攝影作品。
(3)研究中心圖書館收藏(UCR/CMP Study Center Library):包含10,000個攝影專著,手稿材料,藝術書籍,技術資料,展覽目錄,沙龍和攝影刊物。
(4)數位化虛擬收藏(Digital Virtual Collection): 為博物館的數字化內容收藏。

‧紐約現代美術美術館
藉「攝影發明一百年」展覽活動,順理成章留置作品,並先後由攝影歷史及創作大師主持其事。

◎加拿大
‧當代攝影博物館
收集過去和現代的攝影作品,他擁有國家各類攝影檔案資料。展覽常常推出加拿大攝影作品展,也可能是相當專業的展覽。

◎日本
日本目前有一百所以上的公私立美術館、博物館,和資料館收藏攝影作品,不僅收藏紀錄、藝術價值的照片,還包括作為歷史的史料照片。其中有四十八所從北到南縱貫日本列島的館舍,以常設展、企畫展為主軸,承續地展示攝影作品。

‧東京都寫真美術館
在攝影家渡邊義雄發起十餘年後成立,是為契合「永久保存」需求而規劃的美術館,於1990年設立預備館,1995年正式開館,目前收藏攝影作品共一萬八千張、圖書資料四萬七千餘冊。除了傳統的照片影像,亦展出多媒體、網路、動畫等混合媒材創作,館內有一個攝影的歷史走廊,展出歷來攝影發展的光學工具與作品,另有推廣新一代的攝影新銳,以及回顧老一代的攝影前輩的展出空間。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的總面積7500㎡,係國際上極少數的大規模攝影的專門美術館。

‧土門拳紀念館
日本為攝影家土門拳成立的紀念館,設立於土門拳的出生地酒田市,為日本第一所攝影美術館。收藏土門拳作品七萬張,以及歷年獲頒「土門拳賞」的20位攝影家的作品一千二百張。每年展出土門的〈古寺巡禮〉四至六檔。

‧清里攝影美術館
設於山梨縣八岳山麓,係天文台、音樂堂和旅館之複合式措施。以日本戰後最具代表性的二十五位攝影家於三十歲以前發表的作品,作為鎮館之寶,1995年以來,每年舉辦35歲以下年輕攝影家的作品募集,經由選考委員篩選後展出,並作為購藏對象。標舉「通往生命的共鳴」作為收藏理念,目前共六千張。

‧JCII相機博物館
由日本像機產業與光學研究院共同創立的博物館,收藏有近5000部像機。值得注意的是,該館收藏品的篩選並非全球所有產品均照單全收,而須經過一套「意義的認定」及審查基準的評斷始能入列。這標準指必須「具有技術史與歷史的意義」,即下列五項條件門檻,包括:
(1)技術史意義:日本新技術、機構、採用他國先例。
(2)歷史意義:工作室、機構、技術先例、全體機能、性能優、市場人氣、販賣台數、專業人氣、魅力。
(3)日本製造:日本製、部分配件外國製,日本製、採用他國配件、技術,日本在海外工廠製。
(4)「最初」判定:以試作品、新製品之發表日、發售日為準。
(5)相機功能:分就一般寫真、航空、醫療、顯微、感光材料等用途評斷。

◎中國
‧麗水攝影博物館
「麗水攝影博物館」與麗水市博物館、麗水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合署辦公,三塊牌子,一套班子。兩館一所目前共有正式編制12名,編外用工13名。兩館一所主要負責開展市博物館、攝影館的文物徵集和展示研究工作,以及麗水市本級範圍內的文保保護工作。

【以上各國博物館資料來源:台灣攝影博物館推動成立籌備處,負責人為國家文藝獎得主--莊靈先生,執筆者為胡邵凱先生,部分資料擷取自各網站,經過呈請人--施云,編寫補充。】

2012/3/17 上午 04:32  回覆:
施云 女士/先生:
謝謝您的來信!
您的建議本會已收到,來信編號為(1010******),
如有任何問題,請以此編號向〝主任委員辦公室〞 (TEL:02-23434012) 查詢。
祝 順心

  *  *  *  *  *

以上是今年3月17日寄到文建會主委信箱的一封信,4月20日去電詢問情形,晚上收到回函如下:

  *  *  *  *  *

施女士,您好!

臺端本(100)年3月17日致本會函敬悉。為關切我國攝影藝術發展環境,致函本會殷切期許,令人印象深刻,在專業領域的深遠見解,亦令人感佩。至您期盼政府成立國家級攝影博物館1節,本會說明如下:

(一)有關本會擬定國家級展館之中長程個案計畫,在法定預算限制下,須考量國家文化發展政策、區域均衡發展,就全國文化設施配置情形、區域文化(展演)設施資源整合狀況、區域文化能量、文化設施籌建效益、經營及財源籌措能力等因素,衡量推動各項文化政策、文化設施興建計畫之必要性、優先順序及計畫期程等。

(二)未來五至八年內,本會刻正推動多項重大文化(展演)設施及文化創意產業等軟硬體發展計畫,在現有推動計畫(如:文化創意產業計畫、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流行音樂中心、臺中大都會歌劇院等)已產生預算排擠效應情況下,暫無餘裕支應新興計畫。

(三)政府為鼓勵民間經營藝術空間,由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設置「美術類補助作業內容/第三項/展演空間營運」作業規定,以協助輔導與推動視覺藝術相關發展。凡符合申請條件:「不以營利為目地及非商業取向經營的私人展演場所,且讓藝術家能自由發表作品之展演空間提出申請,並兼顧場所使用之公共性,以健全其營運管理並提升其服務品質者」,均可依作業規定提案申請經費補助,檢附作業辦法如附檔,謹請 卓參。

感謝您的來信,您寶貴的建議本會將錄案存參,俾供未來相關業務參佐。

順頌 時祺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中華民國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  *  *  

按照回函意思,政府在8年之內不會有「攝影博物館」的預算,但有多少老攝影家有8年時間可以繼續等待?而這8年又會失落多少影像資產?

請對此事有關心的朋友,一人一封信寫到文建會主委信箱,直到他們有善意回應為止....


  *  *  *  


繼續爲「台灣攝影博物館」向龍應台請命


致 龍應台 文建會主委
台灣迫切需要「攝影博物館」

日前曾致信龍主委關於「台灣攝影博物館」的催生,所得三點回覆,令人相當失望,也令人懷疑您是否真正了解信中所陳述之想法。本人在此針對您的回覆表示進一步看法:

一、「有關本會擬定國家級展館之中長程個案計畫」之回覆,顯然您對「攝影博物館」所扮演的文化與社會角色,以及國家目前對於「攝影文化」的態度,並未認真做過研究,否則您就會發現,不論將來「攝影博物館」設在何處,它絕對符合您在回函中所言的「須考量國家文化發展政策、區域均衡發展」、「衡量推動各項文化政策、文化設施興建計畫之必要性、優先順序及計畫期程等」,因為台灣目前還沒有任何一處城鄉有「國家級」的攝影文化研究機構,即使有「影像博物館」、「攝影中心」之類的官方機構,也都還只是區域性的,也沒有足夠資源可以做到全面性的典藏與研究,但是正如我前信所言:「其所扮演之承繼過去並延續未來之角色,實為刻不容緩之事,就如古蹟文物之保存,越晚做就越不容易,而這些都將是留予後代子孫的重要資產。」

二、台灣的「文化建設」始終落在「硬體建設」的死胡同之中,身為國家最高文化機關主管當知,真正的「文化」是落實在生活、在思維、在行為之中,而不是光靠一堆硬體建設就可以達到「文化國力的培養與提升」的「施政理念」。本人所訴求的「攝影博物館」並無需新建龐大硬體館所,這是既浪費民脂民膏的不負責任施政方向,更是大而無當的無效果文化政策。台灣有足夠藝文欣賞人口的城鄉,我相信並不難找到現成而且閒置的館所可以作為將來成立「攝影博物館」的用地,以台北市而言,「松山菸廠」就是一個很理想的館址,以台北的大賣場與娛樂硬體建設之氾濫,已經不需要再錦上添花,倒是古蹟與綠地比率之低卻亟需加強維護與增設,如果能將「松菸」現址或類似的古蹟場所規劃為「攝影博物館」,不僅可節省下龐大的硬體建設經費,還可以用實際行動教育與說服民眾何謂真正「文化」與「文明」。

三、請不要再用制式公文回函的方式來回應我身為一位深深寄望於您的小老百姓的文化訴求,這有失您也曾經身為文化人對國家文化政策的深切期許與對台灣民主的高度認同。

敬祝您 身體安康

呈請人:(影像與文字工作者)施云 敬筆
(2012年4月23日)

  *  *  *  


5.25收到「文化部」正式回函:

施女士,您好:

臺端致函本部首長信箱,為催生臺灣攝影博物館,戮力推動呼籲社會共識,本部敬表感佩。信中提及期盼政府關照設立攝影博物館等事,本部說明如下:

有鑒於近年國內藝術創作及展示空間明顯不足,本會近期內將透過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瞭解國有閒置空間之現況,對於暫無長遠利用計畫之建築,尋求具體可行之機制與配套措施予以活化及再利用,除藉以紓解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長期以來缺乏硬體之問題,也兼顧積極結合地區文化、藝文特色,以創造多元之藝術風貌。

民間倡導設立臺灣攝影博物館一案,是前述國有財產局閒置空間再利用的首要任務,現階段本部將尋求具有典藏功能的公立機構,妥善保存有散佚之虞的影像資產,後續也將規劃自臺灣早期黑白攝影進入數位影像乃至於錄像藝術於當代藝術之應用與發展,將會進行完整之蒐集與展現。

再次感謝您關切臺灣攝影藝術發展,也希望您能夠繼續給予我們支持與指教。

敬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行政院文化部 敬復

中 華 民 國101年5月25日

* * *

過程詳情請見:http://seeingimage.blogspot.tw/2012/05/by.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