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國家重要溼地:淡水河口的鳥類生態豐富,空中經常可見各類鳥禽飛過,更不用說八里岸的挖仔尾與台北港北堤兩處溼地所吸引的各類珍禽,前者早在1994年就被訂定為「自然保留區」,後者也在2011年被內政部列為「國家重要溼地」,兩者一南一北相鄰。
當1999年的環評通過時,只有指示對挖仔尾保護區要「加強保護」,後來在2013年的環差會議才決議要將原引道位置往北移;但如此一來,大橋就落在北堤溼地。為了照計畫蓋大橋,政府所提出的解套方法便是在2015年將北堤溼地公告範圍縮小,避開了大橋的引道與橋墩,那真不知指定「國家重要溼地」有何意義?
二、關於淡水河口淤沙:淡水河從上游及沿途帶來大量泥沙,到了關渡以下的河段,因河面變得寬廣,水流速度降低,泥沙淤積在河口,原本藉著海流可以將河口淤沙帶到南岸的八里海邊,但自從興建台北港後,河沙被北堤所擋而囤積在堤外,這也是北堤溼地的由來。為了保持河口通暢以免水患,台北港得標廠商被規定每年要清理河口淤沙。
如今為了蓋大橋,河口落了橋墩和橋塔,幾次環評會議下來,竟都沒有環委或單位質疑其對防洪的安全性,直到今年7月的水利署終於有意見。而工程單位的回覆先是指向挖仔尾溼地不容破壞,所以只能用「管理」代替「治理」,再指向石門水庫的排沙才是造成淤沙的原因。
當然,工程單位的責任是排除萬難好興建大橋,而不是找出蓋大橋可能帶來的問題;那環評政策呢?到時淤沙囤積在河口嚴重時,請問是要清淤以讓河口排水順暢,還是要顧及橋墩安全而減少清沙?如果兩者拿捏不好而造成河水氾濫或大橋塌陷,請問誰可以負責?
三、關於橋面變更設計:1999年通過環評時的淡江大橋橋面是33公尺寬,到了2013年通過第一次環差會議時,因為新北市政府打算把淡海輕軌連接到大橋,再通到八里的「未來捷運」路線,所以橋面變成44公尺寬,如此重大變更設計還適用原來的環評嗎?今年的環差會議有環委對此提出質疑,但會議記錄中並無針對此項的回應。
當然,要不要重新環評也不是工程單位可以回覆的,那到底誰可以決定是否重新環評?如果將來因輕軌經過而造成橋面劇烈震動,使其他車輛有行車安全的顧慮,甚至出事,請問誰來負責?還是國賠就好了?政府的錯誤決策為什麼總是全民買單?為什麼決策者從來不用負責?
以上,我僅針對重要事項提出我對環評的質疑,其他荒謬之處,恐怕得從為什麼這麼重大的工程沒有進入二階環評開始談起,那又是另一個長篇了。如果您跟我一樣,不想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一個這麼草率的環評,請與我們一起加入「反淡橋、護夕陽」的連署吧!
(作者:施云,文字與影像工作者)
本文曾刊登於2016.08.17
蘋果論壇: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60817/930087/從淡江大橋透視環評之荒謬性
蘋果日報要聞:
http://m.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0817/37350087/
另文:2016.08.17
今天坐船去看我爸,從淡水到八里(因為我就住淡水),走的不是直線,而是繞了好大一圈,幾乎要往出海口了。下船之後,我問碼頭的人,為什麼今天繞這麼大一圈,我其實是明知故問。碼頭驗票的小弟說,因為退潮。我說,河床很高喔,怎沒有清沙,很浪費汽油耶!他說,沒辦法,跟政府反應過了,就是不來清。我說,那以後蓋大橋怎麼辦?泥沙可能會積更多。他說,那個不會蓋吧?都說這麼久了。我說,已經在蓋囉,八里引道已經在做了,你們怎麼辦?他說,那再說啊!沒辦法。
是啊!政府既定政策,就是抓到了人民通常會沒意見,只要少數人喊一喊,就說是民意了,就要建設了,台灣不都是如此。這不是「政治凌駕專業」,什麼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