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皆在波隆納 |
4/17 Rimini - Bologna, Italy
因為原來住的旅館大漲價,今天換到附近另一家旅館,再住個兩天,也是四顆星,一晚32歐,離車站稍微近一點,依然在海濱區。雖然我也打算逛逛Rimini古鎮,想住在鎮上,也換個風景,可惜古鎮裡沒什麼旅社可以選擇。
奇怪的是,一般訂房網上都會在訂單揭露城市稅,就算必須在現場另外支付也一樣會寫,但Rimini這兩家旅館都沒有在訂單上提到有城市稅。今天退房時才說一晚要加4歐城市稅,我問為什麼你們沒寫在訂單上,他們只說網路價錢沒含城市稅。總之沒繳他們大概不可能讓我離開,我只能乖乖繳錢。
後來到了另一家也一樣,另外再加一晚4歐的城市稅,但至少這家先說了,免得我在不知情下住了好幾晚,等要離開才知道還有一筆錢要繳,那一定感覺很不好!只是對一個小鎮來說,城市稅收四歐也實在太多了,羅馬才收2歐!不過後來才知原來城市稅會依照旅館星等不同而有異,那我下次就知道了。
這次的四星旅館住起來實在毫無高級感,昨晚那家因為有很好的視野和不小的房間,住起來真的挺舒服的,但今天的四星旅館明顯房間小很多,窗景也差很多,讓我感覺彷彿從天堂掉到地獄!而且一樣有亂給房間的問題,這次是訂單沒錯,但房間照片差很多,我拿著網路上的照片去給櫃檯確認,她說照片是suite room,她給我的確實是雙人房。
我說你這照片也實在騙很大,其實我是說差很多,不想一入住就撕破臉。後來櫃檯小姐換給我一間稍微大一點的房間,至少樓層高一點,底下亂七八糟東西比較不明顯。但怎麼房間看起來像是有人用過,原來是還沒打掃,我沒時間等了,剛好打掃的小妹正在掃隔壁房間,我就跟她交代一下,我有食物放冰箱,行李先放房間角落,就請你打掃一下吧!我要去趕火車了。
原以為預留一小時換旅社和訂票應該足夠,沒想到突發狀況這麼多,我只好又用飛的去火車站,這班火車要訂位,這是最麻煩的,不用訂位的車種都是一大早。我今天要搭一個半小時的火車去波隆納(Bologna),這班11:47是IC等級車種,預訂費只要3歐,若沒搭到,再來就是13歐又貴又爛的FR車了!(但後來發現並非如此,我會寫在後記裡)
Porta Galliera |
此時車站售票窗口前有幾個人正在排隊,我拜託他們讓我先通過,兩個願意,一個不願意,我只好等了。我跑得滿頭大汗,急得要命,前面兩個窗口都耗費五分鐘以上,實在莫可奈何。如果是在西班牙,人多的車站會分今天的票還是非今天的票來抽號碼牌,這不是科學很多嗎?義大利火車真的很爛!
還好最後五分鐘搞定,在月台休息一下,火車準時抵達,還真難得!不過通常會遲到的是預訂費13歐的Frecciarossa,最快也最貴的車種,但是車上設備真的沒有3歐的intercity好,例如座位的充電位置,時間長度也不一定比較短,廁所也很爛,我完全不懂它怎麼可以貴到沒人抗議?或許有?只是無效吧!
古城牆遺跡和Montagnola公園 |
順提一下,剛才在旅館又看到在義大利常見的piano這字,查了之後才知原來是樓層的意思!那他們的鋼琴怎麼說?再查,鋼琴是pianoforte,強大的地面?繼續查,原來pianoforte是古語,piano跟forte是指鋼琴的弱音跟強音,所以鋼琴以前叫做pianoforte,或是fortepiano,後來才逐漸改成piano指稱鋼琴。義大利真是歐洲一切的源頭啊!
下午一點抵達Bologna,因為在Euro Pass App上所顯示的最後一班無需訂位的RV車種是17:34,後面的車只剩兩班是3歐的IC,一班是17:58,一班23:29,其餘都是13歐的FR車,所以為了趕5點半多的車回去,我只好逛到5點就要回頭搭車了,4個小時要逛Bologna似乎很趕,但我也沒辦法,只好加快腳步了!(後來有驚人發現,我會寫在後記裡)
劇院Arena del Sole |
我往南先穿過車站附近的一座古典商場,接著看到一座古城門Porta Galliera孤零零落在廣場上,它建於17世紀,但更早之前,它是14世紀城堡的一部分,後來改建為現在巴洛克形式(但不是非常巴洛克那種)。20世紀拆了城牆之後,獨留幾座城門作為印記,它是最精美的一座,旁邊也留有一小段城牆在Montagnola公園邊界。
再來走往很古典的獨立大街Via dell'Indipendenza,它通往波隆納最熱鬧的核心地帶,沿路是優雅的新古典建築,並帶有很長的拱廊。這條大街是19末世紀才開發,為了將古城核心地帶與火車站做連結,也因此改造了車站這一帶。這條19世紀的街上有座劇院Arena del Sole,對面有加里波底的騎馬像。
主教座堂Cattedrale Metropolitana di San Pietro |
繼續走就會在街邊看到波隆納的主教座堂Cattedrale Metropolitana di San Pietro,最早可追溯至4世紀,但歷經火災、地震之後,又陸續整修擴建,今貌大致是18世紀的結果。但19世紀末為了建設獨立大街又拆了部分建築,教堂前原有的廣場也消失,使得今天這座主教座堂顯得有些侷促,而且她也不是波隆納最大教堂,最大的是Basilica di San Petronio。
波隆納最早有當地原住民Etruscan在此聚居,他們是古羅馬人北部的鄰居,在亞平寧半島北部和科西嘉島創造了自己的文明,甚至影響羅馬人,據說羅馬王國在西元前616年-前509年有三位國王是來自伊特拉斯坎。西元前4世紀,波隆納被凱爾特人佔領,前2世紀被羅馬人佔領,之後成為羅馬帝國一部分。
西元5世紀,哥德人洗劫波隆納之後,當時的主教San Petronio重建了這座城市,也因此祂成為波隆納的守護神。San Petronio最早在波隆納重建的教堂是Basilica di Santo Stefano,她是由七座教堂和禮拜堂所組合而成,原本San Petronio的聖體置於此處,後來因為又建了Basilica di San Petronio,祂的聖體便遷移到這座大教堂內。
再往前走就會看到波隆納最重要的古廣場,Piazza Nettuno海神/海王星廣場和Piazza Maggiore主廣場,兩廣場連在一起。馬路一端還會遠遠看到波隆納最具代表性的雙塔Garisenda e degli Asinelli,後者degli Asinelli高97.2米,是現存中世紀24座塔樓中最高者,已經嚴重傾斜,義大利政府正在努力搶救它。
這些建於12-13世紀的高塔,據說曾多達一百多座,當時用途推測是城市內分成兩派,一派挺羅馬教宗,一派挺神聖羅馬帝國,兩派紛爭不已,所以建塔作為防守與監獄之用,另方面也彰顯了權貴家族的勢力與地位。
西元6世紀,日耳曼人和拜占庭人在義大利半島爭奪土地,前者建立倫巴第王國,後者以「拉文納總督區(Exarchatus Ravennatis)」管轄在義大利的土地,包括羅馬教區,此時的波隆納是倫巴第王國的領土。但另一方面,有些貴族會將自己的土地獻給羅馬教廷,這些土地被稱為「聖彼得的遺產(Patrimonium Sancti Petri)」,這傳統自4世紀就開始,教廷享有土地上的資源。
雙塔Garisenda e degli Asinelli |
西元751年,倫巴底人佔領了拉文納(Ravenna),聲稱擁有義大利總督區的所有土地,這威脅到羅馬教廷,當時的教宗原向東羅馬皇帝求助,該皇帝只願寫信不願出兵,教宗便又向法蘭克國王Pépin III(Carolingiens王朝創建人)求助。
由於教宗對這位日耳曼皇帝釋出十足善意,甚至封他為羅馬貴族,幫他穩固法蘭克國王的地位(因竄自Mérovingiens王朝),Pépin III同意出兵征服倫巴底王國,西元756年打勝仗之後實現諾言,史稱「丕平獻土(Donation of Pepin)」,所捐獻的22座城市當中包括波隆納,羅馬教廷對所擁有的土地有實質的主權,稱為教廷國(Estados Pontificios)。
倫巴底人對於被法蘭克人所討回的土地仍加以侵擾,波隆納等地又成為倫巴底國土。西元774年,羅馬教皇又向法蘭克國王請求出兵,這次查理曼大帝征服了整個倫巴底王國,使其成為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在查理曼的觀念裡,既然他是羅馬皇帝(西元800年被教皇加冕)就該擁有土地的主權,教廷只是幫忙代管而已。
後來法蘭克王國於西元843年分裂為三,義大利北部屬中法蘭克王國,不久又分裂,義大利北部又成為倫巴第王國(但史上已承認她是古義大利王國一部分),西元10世紀之後被併入神聖羅馬帝國當中,但羅馬教廷與神聖羅馬皇帝經常有管理權爭議(誰才是老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波隆納家族建立了自己的防禦高塔。此時期也是波隆納進入輝煌的時刻,歐洲最古老的大學--波隆納大學也在1088年由一群學者成立,至今依然活躍,最有名的學生是但丁(Dante Alighieri)。
海神廣場和噴泉 |
我在進入廣場前感到肚子餓到沒力氣,決定在旁邊的麥當勞隨便吃點東西,因為這裡的騎樓座椅可以看到繁忙的廣場入口,還有鴿子也會進來搶食,甚是有趣。休息半個鐘頭後繼續往前走,先看到海神噴泉,它建於16世紀。
介於兩座廣場之間的是Palazzo del Podestà和Palazzo Re Enzo的合併,前者擁有迴廊和塔樓,原是建於1200年的行政中心,因不敷使用而又於1244年建了後者,但Palazzo Re Enzo完成後三年,1249年,薩丁尼亞島的恩佐王(Re Enzo)因戰敗而被軟禁於此,直至他1272年過世,因此得名。
Palazzo d'Accursio市政廳 |
Enzo國王是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兒子,輝煌200年的Staufer(Hohenstaufen)家族此時已是日薄西山。現在兩棟都作為活動和展覽用途,據說裡面有神祕之音Voltone del Podestà,我這次沒去探究,以後有機會再去看看。
主廣場上擁有一座鐘塔的是Palazzo d'Accursio,她是好幾棟建築的合體,最早建於13世紀,是知名法學家Accursio的住所,他任教於波隆納大學,並在這裡研究和編纂法典。後來建築成為市政廳,又稱Palazzo Comunale,同時也是美術館、圖書館,塔樓可付費攀登。
主廣場另一端有棟看起來沒蓋完的建築,她就是波隆納最大的教堂Basilica di San Petronio,最初建於1390年的大教堂原本建設計劃非常宏偉,為此還拆了旁邊的城堡和一座宮殿,但部分完成之後,一方面資金面臨短缺,15世紀的教廷分裂史中,也被紅衣主教變賣建材,另方面羅馬教廷擔心波隆納的地方勢力越來越難以掌控,16世紀也下令停建,之後的大教堂又於17世紀加以整建,於1954 年才正式落成,而未完成的立面反成為特色。
廣場最後一棟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是Palazzo dei Banchi,原本這裡是一堆雜亂的房屋和店面,但為了與廣場其他建築丕配,便在16世紀蓋了這棟具有拱廊的建築,現在仍是商業場所。
右側是波隆納大學的Archiginnasio |
Palazzo dei Banchi旁邊與San Petronio大教堂相隔一條街的大迴廊建築是Archiginnasio,也是建於16世紀,她是波隆納大學的重要建築,現在是圖書館和解剖學展示館(Teatro Anatomico),西方史上的第一次公開人體解剖,就是1315年在波隆納大學進行的!前面的雕像是Luigi Galvani(1737-1798),他是波隆納人,也是生產學始祖、神經系統專家、物理學家、哲學家。
令人目不暇給的波隆納,我在短促的時間裡按圖索驥,快速走訪以上幾個重要景點,還有一座古樸美麗的聖母聖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i Servi,她建於14-15世紀。最遠走到Basilica Patriarcale di San Domenico,苦行僧San Domenico是多明尼加騎士團(Dominican Order,又稱傳教士團Ordo Prædicatorum)的創始人,祂於13世紀到達波隆納,驚嘆於這座大學城的豐富,便在此傳教至終,聖體葬於這座教堂內。
後來我抵不過這座大學城的魅力,見還有點時間,便坐在Santo Stefano大教堂旁的咖啡廳迴廊裡,享受這放鬆片刻,一杯加奶咖啡2.5歐。我已經好幾天沒拜訪這種遊客如織的大城了,遊逛巷弄間,總讓我想起翡冷翠,一樣是劇盪局勢裡興起的中產階級城市,甚至比翡冷翠的文藝復興更早興起學術教育觀念,沒有波隆納大學的誕生,文藝復興可能得推持好幾年吧!想想但丁、達文西們。
Chiesa San Giovanni in Monte |
火車經過大片農田,天空雲層厚實,遠方已下起大雨,接下來要迎接雨天了!七點回到Rimini,晚餐又吃超市的加熱熟食,這次吃點不一樣的,蝦仁小麥和豬肉片,自己再做個Mozzarella沙拉,美味!接下來幾餐啃麵包,還買了一個泡麵,這裡的泡麵是日本口味,沒有台灣的好吃,而且很貴,物價完全不敢換算成台幣,不然根本買不下去。
晚上十點,Rimini也開始下雨了,歐洲這幾天大多雨天,瑞士更是等不到天晴,接下來該往哪裡去?明天再計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