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是受到矮靈的感召與加持吧,連續三個夜晝的矮靈祭歌舞,賽夏族人始終精神奕奕,反倒是祭場看台上的賓客一個個累壞了,顧不得夜寒露重,倒頭就睡,圍守在火堆旁的年輕人,更是鼾聲連連,就是不知夢裡是否有矮靈來訪?
帶有神祕色彩的矮靈祭,不僅擁有似真似假的矮人傳說,也擁有許多不得不遵守的禁忌。
首先,在祭典前的準備工作或祭典進行中,務必抱持虛心、崇敬、無所懷疑的心理,並且不可製造爭端、為非作歹,要力求和樂。據說如有不敬、不和,常會引來各種災難或離奇之事,甚至被靈附體,族人稱之為「被捉」;而祭拜過後的芒草便是護身符。所以族人或外賓前來參加矮靈祭,一定要先到祭屋綁上芒草,表示向矮靈報到;而照相機、攝影機等如未綁上芒草,據說也常會有失真、失靈的現象。
記得那年,我就曾經親眼目睹一位返鄉的小朋友,因為沒有先到祭場綁芒草,而且聽說他一路與母親對罵,到家之後突然臉部抽蓄,最後是因為到了祭屋請各姓族人一一為他綁上芒草才漸漸恢復正常。同一年,我又目睹一位未綁芒草的女攝影師,在眾目睽睽之下突然失手掉了攝影機,當場鏡頭與機身分體,見她立刻花容失色,最後不得不趕快將借來的攝影機綁上芒草繼續拍攝。這些事真是讓人不得不信邪,所以還是不要太鐵齒,一切照規矩來,心安又得禮。
另外,祭典儀式、歌舞也不可任意更改,更不得作商業性質演出。雖然曾有舞團將矮靈祭歌舞搬上舞台,族人也曾在外演出部分歌舞,但這些都是曾經向矮靈請示過,而且「迎靈之歌」是絕對在非祭典期間禁唱的!
族人稱為「kilakil」的肩旗,又稱「舞帽」、「月光旗」,每個姓氏都至少會有一支,像是「風」、「趙」等大姓,甚至有兩支以上,由家族的年輕人輪流扛負。肩旗的形狀,南、北群不同,北賽夏做成立體狀,呈一個倒三角,南賽夏則為平面的長形。旗面上皆飾有各種不同圖案,爭相鬥麗,並必裝有一面或數面小圓鏡,用來反射凶邪;旗子背後則綴滿流蘇,讓舞弄中的月光旗充滿流動之美。
祭典中作為發聲工具的「臀鈴(tapangaSan)」,又稱「背響」,也是儀式中不可或缺的器物。臀鈴以三角型布袋和垂掛的竹管或不銹鋼管組合而成,布袋上繡有美麗的紋飾和鑲嵌著亮片,利用身體的擺動來製造鏗鏘有力的聲響,伴著吟唱中的祭歌,真是讓人三日不絕於耳。
另外,南賽夏才有的「神鞭(patbutu)」,在雨霧不停的祭場上,祭舞告一段落時,會由朱家主祭家族的男性用來抽打地面以求晴,據說響聲越大,越有可能放晴。「神鞭」由二公尺長的鹿仔樹皮糾結而成,因持柄呈蛇頭狀,又稱「蛇鞭」。一般人不可任意碰觸「patbutu」,尤其是孕婦,否則會對腹中的小孩不利;但是在祭典結束時,孩童觸神鞭則可使容易帶養。
這些祭典用的服裝、肩旗和臀鈴平常要悉心收藏,祭典前要預先整理或重做;而孕婦及月事來潮的女子不可碰觸肩旗和臀鈴,否則會遭致噩運。另外,祭屋旁的「靈屋」,有矮靈在此暫棲,更嚴禁朱姓以外的生人進入;而準備糯米糕的廚房,也只有朱家婦女可以進入,其他人連從窗戶偷窺都禁止。
在文化成為觀光賣點的今天,每兩年一次的矮靈祭總要大肆宣傳一番,尤其是十年大祭的假日,更是賓客雲集,隨之而來的雍塞人潮與交通是免不了的。
記得1996年的矮靈十年大祭,我與友人開著車到向天湖觀禮,混亂的交通、大片的攤販、滿地的垃圾、髒亂不堪的公廁,真教人不敢恭維;而十年後的今天,這些現象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顯然主辦單位花了不少心思,民眾的教養也提升許多,讓人頗感欣慰。儘管向天湖的「夜市」依舊,卻明顯多了秩序與整潔;相較之下,大隘祭場的攤販數量收斂許多,而且多是族人所開設,藉機造福鄉里,立意更是令人激賞。
少數民族的文化在大沙文主義的思維下,很可能就此隕歿,所幸台灣在本土文化日漸被喚醒的今天,賽夏族人也力圖重新找回自信與自主;而他們將其傳統儀式對外公開,也是希望讓外族有更深一層認識本族的機會,藉此消弭異族文化之間的隔閡與誤解。前往觀禮時,只要抱持虛心、尊重、了解他族文化的態度,以賽夏族人的好客與知禮,相信一定可以賓主盡歡,深刻體驗一場難忘的午夜迴旋!
【本文感謝賽夏族長老的不吝指正,及新竹縣五峰鄉賽夏族文化藝術協會所提供的珍貴資料。改編版曾載於「探索」人文雜誌2007.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