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台灣有機生態家園》前言:有機難不難?


有機的價格與價值

一般,我們對有機作物的印象是:又醜又貴,似乎這兩個結果是它的宿命;但是在我拜訪近百位有機農民與專業者之後發現,原來現在有機技術臻於成熟,只要用對方法,有機作物不但不醜,而且產量直逼慣型。所以有機農法是否能有被普遍使用的一天,就是有機作物可能平價化的一天。

我一直認為,食用健康安全的食物,只是人民的基本權益而已,如果有機作物只是少數付得起或捨得付的中產以上階級者才能食用,這將使基本民生物資成為一種階級,我並不樂見!

我們都知道,推動有機農業的價值並不只是在追求更高利潤而已,而是對環境的永續、對健康的重視、對生命的友善,也就是在「生產、生態、生活、生命」四個面向都得到好處;然而,「利潤」卻是引發農業生產者參與有機耕作最直接的誘因,很多人是因為看到商機、看到趨勢,而加入有機耕作行列,所以「價格」與「通路」成了有機農業是否能持續推動的最主要關鍵。

然而,什麼才是「合理價格」?許多有機農夫因為買了比化肥昂貴許多的有機肥料而增加了資材成本,所以提高了售價;也有許多農夫雖然自己堆肥,有機資材成本比慣型還低,卻因為砍草、抓蟲等人力成本的增加,仍然將成本轉嫁到售價上,比慣型高出好幾倍。

另外一個決定價格的因素是「產量」,那就要問:用有機農法是否會減產?減產多少?依據我採訪近百個有機農夫所得到的結論:如果方法得宜,有機作物的產量在三至五年之後,並不見得會比慣型少,最多少一成,但也有比慣型要多的,而且種出來的作物色澤自然、外型漂亮、香氣純郁,其賣相並不下於慣型作物。


台灣的有機農法

那什麼是「方法得宜」?我沒有親自做過農,不敢做什麼保證,但是依據我採訪經驗,我將有機農法分為三大類,這三類可能有它自己的其他名稱,但因為台灣對於有機農法名稱還有點分類不清,所以在此我依據差異性,大膽用自己的方式來做以下分類與概述,當然也有農人是這三類混合應用的:

一、有機農法:就是買現成的有機肥料、用現成的生物或物理殺蟲方式來進行有機耕作,其優點是節省較多人力,缺點是資材成本較高,而且有些資材的使用並不顧及生態(例如:對人無害的苦茶粕卻對生態有巨大影響);產量大致來說,第一年約為慣型的五成,第二年為六成,第三年為七成,之後可能達於八、九成,而且作物很漂亮。

二、自然農法:這裡指大家較熟悉的「秀明自然農法」,也就是「無為而治」,不施肥、不除草、不除蟲,讓作物自然生長,利用生態循環與生物自我適應的道理來耕作,所以優點是省人力、顧生態,缺點是產量低,大約是慣型的五成,品相也會較差;但有些農民會稍加除草與施肥,也會驅蟲,讓產量可達於七成。

三、益菌農法:這名字可能是我首創,但方法用的人很多,有人稱此為「綠生農法(專指日本微生物專家星野忠義所傳授之農法)」,有人稱為「自然農法(因為日本自然農法中的某些派系也使用)」,也有人只說是「有機農法」、「生態農法」,莫衷一是,所以我乾脆自創了一個新名詞好做識別,基本上就是相當於泰國的「KKF自然農法」,他們都是利用微生物(益生菌)來使堆肥發酵,作為植物的養分,益菌來源可以購買,也可以自採或培養。

堆肥材料包括:農業廢材、廚餘、自然落葉、動物糞便、骨頭等等有機質,有研究的農夫知道自己的作物需要什麼養分就用什麼材料來堆肥,這方法其實又回到老祖先的方法,只是以科學分析來補充營養並刻意加入益菌幫助發酵,只要發酵完全,這些堆肥的氣味就如同健康土壤一樣芳香;而這些有機肥料可以幫助改善土壤品質,使其恢復健康,一旦有了健康的土壤,自然就會抵禦病蟲害(就像人的身體一樣),再適時、適量、適性補充土壤所需養分(就像人的體質即使很好也一樣要吃健康食物才能維持好體力),種出的作物在產量與外型上皆可媲美慣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物口感更是所有農法中最佳者。只是此農法需要前面三至五年的土質改良期(因為我們的土壤已經生病很久了),這也是許多農民無法承受的原因;當然還有另一個因素也讓農民不敢輕易使用:太費工了!


有機生態與心態

這又讓我想起當年化學肥料是如何產生的?為了增產增色、為了節省堆肥的人力成本,所以台灣在日本時代就開始使用化肥了,而化肥帶來的傷害就是使土壤貧瘠、酸化、鹽化,也污染了水源,也可能傷害了人體健康,並且使作物失去抵抗病蟲害的天然能力;加上產量增多,以及大面積的單類作物種植,更容易招致病蟲害,這些因素都迫使有毒的殺蟲劑、農藥不得不被發明出來,多年下來,不但因為病蟲都產生了抗藥性,讓農藥越來越毒,也毒害了土地、毒害了生態環境、毒害了人體健康;至於除草劑,更是農民為了減少人工砍草成本而被使用,有些施行有機農法的農民也很愛在田埂上偷灑,只因他們已經習慣讓雜草消滅殆盡!

「有機並不難,難在於心」,這句話我深刻體認,雖然我不務農,但已經有這麼多農夫告訴我他們的有機種植經驗與心得,我也相信有機耕作並不難,只要肯學習、肯勤快,任何行業都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有機農業也不例外!如果說辛苦,我相信做農是很辛苦,要風吹、要日曬、要雨淋,有些人還要深夜出門去抓蟲、除螺,如果沒搭溫室、沒灌溉系統,還得看天吃飯,加上有機耕作要砍草,甚至要堆肥,怎能不辛苦?但努力付出必有收穫,哪個行業不是這樣?在城市討生活難道就比較輕鬆?或許體力付出較少,但腦力付出大,工時長也是常有的事,不用看天吃飯卻要看老闆臉色吃飯,難道就不悲哀?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辛酸,而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專長與能力,把自己放對位置、做對的事,讓自己在世界上產生價值,讓子孫與自己都能同享幸福生活,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生命的思考本是環環相扣的,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單獨存在,世間萬物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有果必有因,有因必得果,農人應該更懂得這個道理。


社區與政府聯手創造有機產業

再進一步說說,為什麼要推廣社區做有機農業;或者說,為什麼做有機農業要從社區來推廣?

前面提到,有機農業很費工,如果不想「無為而治」的話;但台灣農村老年化是眼前的事實,台灣的糧食儲備率也很低,加上各種國際貿易協定接踵而來,台灣農業正面臨極大的危機。所以推動農村再生,應從推動農業有機化著手,一方面鼓勵農地永續使用,一方面帶動農村多元發展,尤其食安問題嚴重的今天,大家對於食物來源與生產過程越來越重視,推動農村有機耕作,藉由社區力量讓更多農民知道「有機」的重要性,對生產者、對消費者、對整個社會與國家,以及對生態與環境都具有重大意義與責任。

再者,台灣現在以小農居多,有機耕作需要整體環境的配合,帶動社區一起做有機,讓有機更容易施作,也是其中一個原因;更重要的,運用社區集體力量,可以讓一些工作分工,例如:行銷、理貨、包裝、後製、堆肥等等,甚至衍生出來的旅遊、住宿、飲食等等,更可以藉由社區協商與互助來朝向良性發展;當然,這也考驗了一個社區的向心力,所以領導者的能力與品格就顯得相當重要,使得有機社區的報導與推廣更加難能可貴。

如果政府願意全面推廣有機農業,應該不僅有目前所做的技術指導,還要幫農民找到通路,例如使用「契作」與「保價收購」方式,以及在天候不佳以致減產時,也應該有所補貼,以保障農民收入;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前面三年也應該補貼農民在改良土質期間的減產損失,甚至「有機驗證」價格不應高不可攀,程序也應盡量簡便,甚至主動提供協助。

如此一來,有機成本降低,有機面積增加,市場產生自然競爭,零售到消費者手上的價格也會自然降低,促成需求量增加,供給面也會增加,產生良性循環,讓台灣人都能食用安全健康作物,自然也可以減低醫療支出,培力國本,何樂而不為?

另外,面對從國外進口廉價農作物對台灣農民的衝擊,政府也應該要有妥善管理與配套措施,補己所短而非奪己所長,避免台灣農民遭受巨大損失,也造成農地大量廢耕現象;尤其要把食物運送里程數所造成的不必要碳排量加入計算,這才是真正的「有機」。

而民間現下推行的「直接跟農夫買」也頗具美意,不僅減少中間盤商的剝削,也建議消費者直接到產地參觀認識,了解生產者從事有機的心態,更是購買安心食物的最好方法。


未來的有機思考

台灣現今農地買賣風氣盛行,加蓋「農舍」成為別墅,或是移作非農用,正是因為普遍認為農業產值太低,年輕人大多不願以農為業,而老農漸逝,土地又不太可能放著繼續荒廢,變賣農地成了必然趨勢。當農地紛紛蓋起一棟棟豪宅,或許我們應該思考的不只是阻止農地變建地,而是如何讓農地繼續產生它的農用價值,或是綠色價值,而有機農業與休閒農業的並行,正是在解決大量土地水泥化為人類所帶來的危機。

那「有機」到底行不行?許多受訪的有機先行者都提到一個共同點:最初自己做有機或推動社區做有機時,總是被人嘲笑、看衰,正如有位受訪者說:「有機就是有『飢』和有『譏』」,但是他們也都用時間和毅力證明,「有機」並不「有譏」,也不「有飢」。有位受訪者更私下坦言:以他種植十多年的有機經驗,一公頃農地半露天、半溫室的情況,他現在每個月的淨收入可以達到十七萬,當然這必須跟他一樣勤快才行,一切都自己操作而不假手他人,包括自行堆肥、四處找價廉甚至免費的有機資材。所以有機農業絕不是空中樓閣、唱高調,一切端賴施行者的決心。

除了創造農地的經濟產能之外,也要導入生命價值的真正意涵,以追求靈性、知性、感性的成長為目標。當氣候暖化、冰山融解、洪水瀰漫土地的那一天,即使用財富打造的方舟救得了一時,也救不回消逝的所有。人類文明走到今天,我們應該積極思考的是如何創造永續的生命,讓一切生生不息;而農地的有機利用,不僅讓環境永續,也讓子孫財富得以永續,「有土斯有財」不是一句過時的話,而是永遠不變的道理!


以上內容為《台灣有機生態家園》一書前言
作者:施云(Sophie Seeing)
購書請洽晨星網路書店或各大小書局

目錄請見:http://seeingimage.blogspot.tw/2015/07/blog-post_14.html

作者分享會預告:
8/30(日)下午3:00~4:30
台中豐原三民書局
地址:台中市豐原區中正路30號
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您的有機想法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