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為了修牙齒,看了四位醫師、三個診所,因為可能會需要做假牙,所以就認真比較,也學到很多。除了知道假牙材質的種類、特性、價格之外,也發現醫師態度好重要。
前面三位醫師,不能說他們不好,若只是想要洗牙,他們算是稱職(但其中一位採3分鐘快洗,我想她應該是不喜歡這工作);但我想,牙醫的功能應該不只這樣吧?若是蛀牙要修牙齒,你就會很明顯看到每個牙醫師的態度了。對同一顆蛀牙,有的幫你用樹脂補一補,補料掉了就要你拔掉牙齒,有的說套上牙套就行了,問他牙套價錢,只給你兩種選擇,一種是金屬,一種是瓷牙,你沒多問,他也不會告訴你差別在哪裡。我想以上所述的這類醫師應該是佔大多數。
因為我希望套上牙套之後至少可以撐個十年,所以我願意多花點時間,上網查了很多資料,也打了很多電話去診所問關於假牙材質和價格的事,有的櫃台小姐一問三不知,也不會幫你找醫師來解答,有的告訴你只做鎳鉻合金的,5000元,但這種材質的問題很多,我不想為了省錢而找來更多麻煩;最後問到一家,醫師親自來給你詳細解答,說到讓你都會覺得他太熱心,而且有我想用的鈀合金(穩定性高),價錢也差不多(8000~10000,看成份比例),讓我立刻約了看牙時間。
從小時候到現在四十多歲,看過的牙醫師也不少,甚至我在20歲時曾經做過牙齒矯正兩年,更多了許多看牙經驗。我最記得的一件事是,一位年輕牙醫師竟直接將看牙工具放在我胸前,而且不是放在鋼盤上,而是鋪了一塊布,每當他拿工具我都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被觸碰,張著大嘴的我,敢怒不敢言,而且我太年輕了,那時候。之後碰過許許多多牙醫師,輕易叫你拔牙的很多,智齒拔了就算了(有點不懂上帝創造智齒的用意是什麼?),現在連大臼齒也要拔,我非得慎重其事不可,因而看了第二家、第三家。
第三家位在石牌,像是前榮總的醫師(因為有兩位,另一位是陽明醫學院,據說是夫妻檔),我沒去過大醫院看牙,所以我不知是否大醫院的牙醫師對病人的齲齒都這麼慎重,去了兩次他都不斷跟我解釋我的牙齒狀況,過去、現在、未來,面對這些狀況可以怎麼治療,每一種治療方法的可能影響或後果是什麼,建議我怎麼做較好,連我問他清潔牙齒的小問題,他都可以談上超過5分鐘,拿著牙線不斷跟你講解,在別間可能半小時就解決的事,在這裡卻花了超過一小時,醫師的慎重讓我感覺治療齲齒像是要動一個不小的手術一樣。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牙醫師。
從談話中大概可以知道這位牙醫師的想法,第一是他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寧可不賺錢也愛惜自己的羽毛;第二是他擔心會有醫療糾紛;也或許還有第三,他熱愛自己的工作。可能是上次治療完之後他看了我的病歷資料,發現我前面已經看過兩家牙醫,他今天跟我說,其實依照健保制度,他今天對我所做的治療是請領不到錢的,因為已經被前面的醫師領走了,依據健保規定,修一顆牙齒要能保固兩年,所以通常如果換醫師,除非有其他顆蛀牙可以申報,不然他們會請你回去看第一位牙醫,而我這次有兩顆牙要修,顯然到他已經都被請領完了。聽他這麼一說,讓我覺得對他很不好意思,叫他可以請領別的項目,但他又說沒關係,繼續耐心幫我把全程看完。
原本說要拔掉或是做牙套的那顆牙,因為20年前已經抽過神經(正確名稱是根管治療),把補料挖開之後發現已經有裂開,而且蛀洞很大,他建議我不用花這錢,因為就算做了,最多撐一兩年,最後還是要拔;另外一顆因為快蛀到神經,他建議我先填上補料再觀察是否先抽神經再套假牙,免得做了假牙很快又出問題,他也不好意思叫病人再花第二次錢,最後他可能會自己吸收。若換做其他牙醫師,在健保已經請領不到錢的情況下,不是應該叫病人直接套假牙,他才能賺到錢嗎?
我對牙齒治療當然是外行,但是我相信一位醫師的專業是建立在對醫病的心態上的,他把病人的醫療權利看得比自己能否賺錢還重,讓我很放心把自己的牙齒繼續交給他。但是我得好好照顧自己的牙齒,以前還會半年去洗一次牙,順便檢查,因為幾次下來狀況都很好,就讓我輕忽了,距離上次洗牙跟檢查已經四年,這次等到出問題再看,真的太晚了。
我想任何行業都一樣,專業不只是技術而已,更重要的是心態,尊重自己的職業,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但很遺憾的是,台灣這個社會,有時你想尊重自己的職業,環境卻不允許,例如文字校稿時,我可能想多校兩次,但文編那邊會告訴你這是最後一次,如果太堅持,人家就覺得你很難搞,但我一直認為難搞的是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