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李仙得與必麒麟的台灣影像+放映《好攝之徒2.0》(已放映完畢,感謝支持~)

為慶祝8月19日是世界攝影日,今年補拍完成的紀錄片《好攝之徒2.0》,即日起做線上放映兩週,直到8月底止。 (已放映完畢,感謝支持~)



本片從1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9年8月19日開拍,因為台北一家經營十年的專業攝影藝廊「TIVAC」畫下休止符,閉幕之夜,我從許多攝影人臉上閱讀到失望與不捨的神情,於是決定拍攝這部紀錄片,探討攝影在台灣的地位與發展,同時紀錄台灣攝影界在促成「台灣攝影博物館」上的努力過程。 

2021年4月,在台灣各界人士的積極促成下,台灣首座國家級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終於在台北車站前開幕了。我因為也受邀參加開幕典禮,於是決定將原本在2010年已經剪輯完成的38分鐘紀錄片,補上後面幾年的影像與2021年的訪談,成為新版的《好攝之徒2.0》。 

愛德華茲於1869 年所拍攝的挖掘熱蘭遮城照片

攝影術自1839年發明至今,照片從珍貴的鳳毛麟角,到現在的影像氾濫,它始終扮演著「見證」的角色,即使改造照片在今天已經是輕而易舉,我們仍然相信眼見為真,這或許就是攝影/照片的魔力。尤其當我們在觀看老照片時,逝去的光影躍然紙上,彷彿將我們拉到另一個時空,往往深墜其中而不知返。 

最近台灣熱門歷史大戲《斯卡羅》,故事從1867年的「羅發號事件」開始,當中兩位外籍人士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 1830-1899)與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 1840-1907),他們分別在1867-1872年與1863-1870年訪台/駐台,在離開台灣之後都曾出版有關台灣的回憶錄,書中都收錄了許多台灣早期影像。這些照片有一大部分是一位住在廈門的美籍攝影師聖朱利安.愛德華茲(St. Julian Hugh Edwards, 1838-1903)所拍攝,他跟隨李仙得等人造訪台灣,留下許多1869到1872年的台灣珍貴影像,這些可能是台灣的第一批老照片。 

必麒麟在Pioneer in Formosa中有平埔族魚獵隊伍照片

另外,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 1837-1921),他在1871年訪台,也跟隨傳教士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 1836- 1921)深入台灣,同樣用照片見證了清領時期的台灣。後來的日本學者與台灣本土攝影家,更是留下許多20世紀的老照片,以及新生代攝影家所提供的台灣視野,這些都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如同一部歷史大劇或一部歷史小說,都值得我們重視。而這些珍貴的台灣早期影像,曾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作為開幕展出,這也是台灣必須成立國家級攝影中心或博物館的原因之一。 

約翰‧湯姆生攝於1871年的荖濃溪谷

原本我只是想藉由世界攝影日來跟大家分享我今年完成的新版紀錄片,後來發現可能是台灣第一張老照片,由愛德華茲於1869年所拍攝的屏東,竟和最近的新劇《斯卡羅》所述的故事有關,所以臨時寫了此文,但主要還是要宣傳我的紀錄片啦!前陣子曾經投稿公視的「紀錄觀點」節目,但被回覆「不放映藝術訪談影片」,我雖覺得一頭霧水,但也無可奈何,那我就放在自己的平台上跟大家分享吧! 

 * * * 

《好攝之徒2.0版》58分鐘完整影片(已放映完畢,感謝支持~)

3分鐘預告片:https://youtu.be/CzJV9r_7G2Y 


【本片特別感謝以下人士協助完成】 

主要受訪者:全會華、莊靈、蔡文祥、秦凱、章光和、姚瑞中、洪世聰 

提供大作的攝影家:張才、張照堂、全會華、章光和、蔡文祥、姚瑞中、洪世聰 、陳順築、沈昭良、吳政璋

 以及許景淳小姐的美聲獻唱及授權

*** 

另篇:台灣第一張照片與李仙得的《臺灣紀行》 
(本文曾刊載於「新公民議會」2021.08.22 https://reurl.cc/ogNjgj ) 

最近台灣影視消息最熱門的大概非公視的歷史新劇《斯卡羅》莫屬,故事改編自陳耀昌的歷史小說《傀儡花》,從1867年發生在今天墾丁的「羅發號事件」為起點。講述內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在此不贅述,我想提醒的是台灣第一張照片可能發生在這個年代,而且還與劇中的李仙得和必麒麟有關。 

愛德華茲在1872年所拍攝的李仙得營地

對於「台灣第一張照片」的說法,目前學界還沒有定論,曾經說是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 1837-1921)在1871年訪台時,跟隨傳教士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 1836- 1921)所拍的照片;但根據最近開幕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首展之一,由林宏璋所策展的〈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中所展示的照片,是比約翰‧湯姆生的1871年更早的一批照片,時間在1869年,由住廈門的美籍攝影師聖朱利安‧愛德華茲(St. Julian Hugh Edwards, 1838-1903)所拍攝,他曾於1869-1872年跟隨李仙得來台。

愛德華茲於1869-1870年在屏東萬金所拍攝的原住民

當年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 1830-1899),因為「羅發號事件」而於1867到1872年間多次拜訪台灣,他先後曾帶著不只一位攝影師隨行。後來在1874-1875年間,李仙得寫了一份關於台灣的手稿,名為《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中譯本叫《李仙得臺灣紀行》,當中一共收錄了120多張台灣老照片,由多位攝影師所拍攝,有的是專聘隨行、有的是借調照片。

這些照片的作者除了前述的愛德華茲、約翰湯姆生以外,還有S. Sidney、Ernst Ohlmer,以及華僑Lee Khong Tek(李康洂),或許還有其他人,而最早的照片可能推至1867年,或者更早。 另外,《斯卡羅》劇中的另一名外籍人士--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 1840-1907),他在1863-1870年滯留台灣,後來也在1898年出版台灣回憶錄,名為《Pioneer in Formosa》,書中同樣收錄了多張台灣早期照片。 

必麒麟在Pioneer in Formosa中有平埔族與漢人合照


所謂「台灣第一張照片」究竟何時、何人所拍,我們還不知道答案;所幸,台灣第一家中央級的攝影文化機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在攝影界與學術界,還有社會公民力量的多方努力下,終於在今年四月於台北車站前開幕,其主要功能之一便是研究與收藏台灣珍貴影像,這對於台灣歷史研究與文化資產的保存是何等重要,而我們今天終於盼到了!或許不久的將來,「台灣第一張照片」可以在專業人士的研究下有定論。 

愛德華茲於1869年在苗栗出磺坑所拍攝的原住民 

筆者曾在2009年開拍一部紀錄片,名為《好攝之徒》,片中除探討台灣的攝影環境之外,另一主軸就是紀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誕生過程,今年因為開幕而終於有了更完整的敘述。最近為了慶祝8月19日為「世界攝影日」,在線上作限期放映,直到8月底,歡迎關心這議題的朋友們點選網址收看。(已放映完畢,感謝支持~)


【文註】 

李仙得於1875年完成的台灣回憶錄叫《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中文是《李仙得臺灣紀行》,可以自己在網路上找到。 

必麒麟於1898年出版的台灣回憶錄是《Pioneer in Formosa》,網路上有原文書可下載:https://archive.org/details/pioneeringinform00pickrich/page/n59/mode/2up 

愛德華茲的部分台灣影像可以在這裡看到:https://www.hpcbristol.net/photographer/edwards-st-julian-h 


更多關於「台灣第一張照片」的其他資料 
https://m.facebook.com/nt/screen/?params=%7B%22note_id%22%3A1748947428595966%7D&path=%2Fnotes%2Fnote%2F (文中的E. John Edwards有人說就是St. Julian Hugh Ed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