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災情更甚921的關刀山大地震


【前言】
十二年前「九二一大地震」那天,我人在澎湖七美小島,睡到半夜,忽然被一陣搖晃驚醒,睡意猶深的我,繼續賴在床上「觀察」動靜,因為比起在台灣本島我所遇過的幾次地震,那次的搖晃實在讓我不以為意。忽聞窗外,幾位學校同事,包括校長,已經奪門而出,在幽黑的宿舍外議論紛紛:「好大的地震啊!嚇死我了...」因為未見續之而來的震盪,大夥兒才一一安靜地返回宿舍,我也繼續進入夢鄉;沒想到,隔天在台北的媽打電話來問情形,我這才知,事情大條了...
今又逢許多人記憶猶新的這場台灣災難史上的紀念日,整理一篇在「出磺坑老油人的故事」口述歷史書中的另一場日治時期大地震。由於這兩場浩劫相距超過一甲子,從老油人們的記述中,也對今昔社經人文風貌的差異略見端倪。



【本文】
西元1935年,日本昭和10年,台灣中部山區,發生了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大地震,地震強度芮氏7.1度,震源深度約5公里,有感地區幾乎遍佈全島,甚至澎湖、福州、廈門也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造成台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地震災害,更甚於1999年的「九二一」。
地震這天是421日,農曆319日,媽祖生日的前幾天,也是個不用上學的星期天。早上602分,當幾乎所有台灣人都正在用早餐時,忽然一陣天搖地動,把所有人都嚇得往屋外跑,繼之出現一幕幕駭人的景象,斷層、地裂、地鳴、噴沙、噴水、地下水走位等,其中以獅潭、屯仔腳、神卓山等斷層帶最為顯著。因為震央位在苗栗縣大安溪北岸的關刀山附近,所以一般稱為「關刀山大地震」,也有稱之為「墩仔腳大地震」
地震那年,家住苗栗獅潭的張立添(1921-2010年),正就讀獅潭公學校六年級,每天都要走將近一小時的石頭路到學校。就在畢業前夕,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讓原本開雜貨店的張家改變了生命歷程。受訪時已88歲高齡的張立添說:「421日那天早上,我才剛起床,正在洗臉,就聽到有人在喊地震,我和家人趕緊各自往外跑。沒一會兒,用土角磚堆砌的家就全倒平了,別人家也是,山也崩了、路也斷了,災情十分慘重,所幸家人都沒事。」
地震之後,別人正在重建家園,搭木板寮、住臨時屋,張家卻賣掉雜貨店裡剩下的東西,父母帶著全家兄弟姊妹十人,舉家遷移到嘉義。後來繞了一大圈,張立添本人才又回到苗栗,並在出磺坑的油場宿舍歷經了大半輩子。
比張立添小一歲的另一位油場老員工──洪友朋,小時候家住出磺坑對岸的福基,父親是日油公司的泥水僱工,小友朋每天同樣要踩著滿地的石頭路到公館公學校唸書。關刀山大地震那一年,他小學五年級,因為這天不用到學校,但平常就早起作息的洪家,這天同樣一早已在廳裡吃早飯。從小就活潑好動的洪友朋,在廳裡坐不住,便端著一碗飯邊吃邊走向隔壁家,想去看他們做迎媽祖用的大鼓。
洪友朋對地震發生的那一刻,他記憶猶新:「當時我家住在溪邊,我沿著駁坎才走到一半,突然聽到幾聲轟轟巨響,接著就看到對岸的山在我眼前衝刷下來,我旁邊的駁坎也全倒了,再回頭一看,我們家那間用泥磚蓋的房子也塌了下來,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地震的可怕,幸好沒有認識的人傷亡。」此後的台灣中部,餘震不斷,最嚴重的一次是717日那天,又發生了一次規模6.0的地震,這次在洪友朋所住的村莊造成一些小傷亡:「這次比前次還要嚴重一些,隔壁剛好有個坐月子的人,因為來不及逃出而被壓傷了,當時我們都還住在臨時搭蓋的鐵皮屋裡。」
地震之後,沒有人敢再用泥磚蓋房子,通通改用木頭或竹子,洪友朋的父親也是利用一個月兩次的休假時間,到山上找木頭和竹子,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才把新房子蓋好。後來在油場擔任木工的洪友朋,對於當時房子的搭蓋方式有很深的描述:「那時候大家都會自己蓋房子,用相思樹當柱子,再用桂竹做牆壁和屋頂,因為相思樹很硬、桂竹很直。」
洪友朋阿公比手劃腳、不厭其煩地對我描述著:「先把圓柱子底端埋在地裡當屋柱,再於屋牆兩邊各立一根竹棍,然後將另一枝桂竹剖成八片,一片大約一吋寬,竹片在兩根竹棍間穿來穿去,編成一張竹網,最後在竹牆外封上泥巴;屋頂則用桂竹剖成兩半,一陰一陽疊合在一起。這種用竹子和木頭搭蓋出來的房子,不怕地震。」在那次可怕的地震之後,中台灣居民開始注意到建築用材,即使再窮,也不敢再住耐不住強震的「土角厝」了。
1925年出生的巫煥勳,從父親在日油公司當信差開始,他們家就一直住在出磺坑的北寮,一直到他40歲時,全家才搬到苗栗市。在巫煥勳四歲那年,父親就不幸過世,對父親的印象,只知道他為了工作,經常出磺坑、苗栗兩地跑。因為父親的過世,巫家從此失去了住在石油公司宿舍的權利,母親只好帶著四個小孩在宿舍附近的「保安林」空地上,搭了一間簡易的竹編草寮供全家遮風避雨。
「關刀山大地震」發生在巫煥勳11歲那年,當時他們全家正在吃早飯,忽然一陣天搖地動,把他們都嚇壞了。巫煥勳阿公回憶說:「我當時不曉得什麼叫地震,只見房子漸漸倒下,我們全家趕快往外跑,一路還跌跌撞撞。幾秒鐘之後,房子全倒、路也塌了、山也崩了,從此才知道地震的可怕,幸好大家都躲過一劫。」地震之後,母親帶著全家在旁邊空地搭了一間小草寮,利用半年的時間,將原本的屋舍再度用竹子與泥灰,慢慢修復起來。
小時候全家住出磺坑山上「盪耙崠」的陳金亮,發生「關刀山大地震」那一年,他九歲,就讀公館公學校三年級。他說:「地震一來,我們老家的房子全垮了,只好在臨時蓋的木屋裡住了快一年。從那次開始,日本政府也下令,不准再用土磚蓋房子。」地震之後,從大湖到出磺坑這邊的山路都斷了,有十多天沒有上學,出入村莊都要用攀爬的,那時候修路都是靠人力開挖、搬運,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山區道路才又漸漸開通。
在石油公司擔任鐵工的蔡桂木,1928年出生於福德村,六歲那年,因為父親在日油公司當泥水臨時工,母親也在日油公司單身宿舍當廚娘,全家便搬到出磺坑南寮。隔年發生大地震那時候他們還住在南寮鐵工部附近,這是石油公司外包工頭分發給他們的房子。蔡桂木回憶說:「我記得一大早,先是聽到對面山壁轟隆隆的聲音,然後就一陣天搖地動,我們全逃到屋外去。幸好南寮這邊的房子大都是木造的,所以沒什麼大礙,但北寮那邊因為很多磚造屋,倒塌的很多。」
那次地震,苗栗公館的災情十分慘重,蔡桂木還提起了當時很轟動的一則新聞事件。有位念公館公學校的台灣學童──詹德坤,在地震發生時,被倒下來的屋子給壓斷腳,因傷勢嚴重而送醫,在醫院彌留期間,唱了日本國歌「君之代」,唱完才斷氣,這事成了當時日本「皇民化」的最佳教材,不僅在學校門口附近設置了他的銅像,要求每一位師生都要先敬禮才能進校,還將這故事放在日本的教課書裡,在日本境內廣為宣傳。後來那個銅像因改朝換代,而且銅價上漲,就被悄悄拆除了。
讓許多老油人印象深刻的「關刀山大地震」,據記載:全台共造成三千多人死亡,九千多人重傷,數千人輕傷;以及,房屋全倒、半倒各一萬五千多戶。接下來的三個月內,餘震連連,至7月底止,共高達280次,其中又以717日所發生的那次最為嚴重,原已半毀的屋舍有近三千戶徹底毀損,死傷人數近三百人,大多集中在苗栗地區,三義著名的「龍騰斷橋」即是這場地震的劫後紀念物

【後記】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最近舉辦一場免費的「文化資產人才培訓課程」,我也在裡面開了一堂課:「聽出磺坑老油人講古」,再度受邀至苗栗與鄉親結緣,歡迎有志者報名參加。相關聯結:http://www.mlc.gov.tw/news/index-1.asp?Parser=10,12,44,,,,1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