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思戀澎湖~在七美的逍遙時光


到澎湖教書的第三年,台灣的流浪教師問題慢慢浮現,我們這些沒有修過教育學分的代課老師,在參加教師甄試的時候被排名在後。就這樣,我被分發到七美,它是一個離澎湖本島很遠的「大島」,船行最快也要一個多小時,緯度相當於台南,和高雄的往來密切甚於馬公,我在這兒度過「清心寡欲」的一年......



下了課,我經常騎著機車閒晃在七美島上,眼前所及,總會教我想起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的那幾句描述:「……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樣的景象,在號稱「南海之珠」的七美島上,可是一點兒也不陌生。四周遼闊的草原,及散佈其間的羊群牛隻,有時也會讓人以為置身在英國的鄉間,卻又多了大海的相伴,那種舒坦與閒適,真叫人忍不住哼起歌來。


七美全島地形和其它澎湖群島一樣,以平台為主,地質則為玄武岩,東部海岸的玄武岩柱十分發達,從海上望去,景致真是壯觀。島上的平台及丘陵則佈滿草原,牛、羊放牧其間,雞、鴨也都是野放,來到這裡我才知道,原來雞也是會「飛」的。更奇怪的是,澎湖的縣花──天人菊,在這兒十分罕見,聽說曾有人移植過,存活下來的卻不多。


隨著火山爆發而產生的玄武岩,碰上了猛烈的東北季風所激發出的凶猛海浪,催化成奇特而美麗的海岸地形景觀,當地人依照這些巨巖的外型,繪聲繪影地創造出許多名稱和故事:石人、石牛、紅番頭、石獅、龍埕、牛母坪、小台灣等等。澎湖的招牌景觀──雙心石滬也在東北角,但它可不是上帝的巧奪天工,而是先人的智慧結晶,早期藉由潮差以圍捕海邊魚類用的,風越大,圍捕到的魚就越多,早期可是冬天魚貨的重要來源,現在則多了一個功能──情人的許願池。


站在東北角的海崖上,望向遼闊海域,可以清楚見到東、西吉島。東吉島有氣象觀測站,助於海上船隻及空中飛機的天候參考;而西吉島為無人島,海岸的玄武岩地形十分壯麗。另外,也會清楚望見近年才撤校的東、西嶼坪,島上還住著些漁民、老人。再稍往北邊海域,則是隱約見到將軍、望安、花嶼、貓嶼等南海諸島,訪若見到海上仙山,亦成了能見度的指標。


在七美各村落間穿梭也是一種美的饗宴,往往會在下一個轉彎後,發現另一座以玄武岩摻和珊瑚礁岩(咾咕石)築成的古厝,或是在銀合歡叢生的荒野間,尋找到另一片殘屋破瓦。每一塊岩壁、每一扇石窗,都在訴說著當年人丁旺盛時的景況,那一段段不久前的海島故事。


海島上的居民多靠海維生,就業機會少,面臨著跟其它外島一樣的人口外流危機,不過目前人數仍是所有離島中最多的,這點在交通船靠岸時的碼頭上,可以得到印證。如果你在南滬港瞧見壯碩黝黑的年輕小伙子成群結隊在這兒甩竿,問他們釣到什麼?怎麼處理這些小魚?他會很有環保觀念地告訴你:「大的帶回家煮魚湯,太小的要放回大海!」


冬天時的七美,草木枯黃,北風灌耳,海浪激情地拍打著岸邊,鄉民的物資經常遭受短缺,郵件堆積如山,漁民只能望海興嘆,而置身其中的他鄉遊子,也是有家卻不得歸。我就曾遇到一連三個禮拜的假日都找不到船隻離開的窘境,後來跟著幾個村民搭著一條漁船在浪高七尺中冒險到馬公,癱在甲板上已經七暈八素的我,還想著如果我有多餘的力氣,真想拿出相機拍張「風雨中的船隻」。


夏天時的七美,小島彷彿從睡夢中醒來,原野間散發出綠色的活力,南滬港一片銀光閃爍,碼頭停滿了遊艇、貨船及漁船。尤其在交通船靠岸時,總是人聲鼎沸、萬頭鑽動,這景象像極了小說中描寫異國的海港盛況;不久之後,大船在眾人的歡送目光中駛離,揮揮手,等待下一次的停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