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

雙北需要淡水,淡水不需要大橋!


本週二(5/23)上午是淡江大橋主橋再次招標開標的日子,週三下午則是環評大會討論主橋是否通過環差審議的日子。從今年(2017)初就招標的淡江大橋主橋,三度流標,這次在交通部追加9億預算成為94億後,每公里工程預算早比蓋雪隧還高出許多,雖採最有利標,仍因無廠商前往投標,再次流標;而這幾次招標,都是在主橋環差審議還未通過時。

我不懂台灣的環評程序為何如此?更不懂為何一個建設開發案從訂定到現在已經將近30年,環評通過也已經快20年,在未動工的情況下,為何不需要重新進行政策環評?那可是一個世代的差異!難到台灣從上一世代到這一世代都沒有一點思維上的進步嗎?我們一直處在開發中國家的階段?還是因為掌握政權的老人始終不願真正將權還於民?

對反對興建淡江大橋的人來說,我們很單純地就只是不想淡水夕照被遮擋、不想淡水河口被攔阻、不想看著淡水發展一步步走向庸俗,如此而已;但對開發派來說,這些理由都難以說服他們,還會被冠上「不食人間煙火」之名,或是抱著陰謀論不斷抹黑我們,甚至說我們自私,只想自己每天看夕陽,不顧淡水交通的死活,說得好像淡水沒有大橋就會窮途末路一樣。唯心論者該如何與唯物論者溝通?精神層次這麼不重要的話,為何台灣宗教如此蓬勃?難道只為升官發財、獲取資源?而眼前所能獲得的心靈滿足反被棄之如敝屣,人多矛盾啊!



淡水的歷史發展在北台灣是個難得的異數,哪座城市可以同時擁有漢人建築、西洋建築、日式建築的並存?哪座城市能同時擁有山、海、河的自然景觀?哪座城市能夠同時這麼貼近自然與人文,成為大台北地區最受青睞的假日一日遊地點?從過去的人文薈萃、詩畫吟詠讚頌,到現在的新北觀光第一名,靠的就是這座城市的不落俗套,以及寬闊河口、夕照景觀的撫慰人心,如果淡水只是另一座交通便利、高樓林立的大城,為什麼人們不待在台北就好?如果想同時擁有交通便利與買得起的房價,為何不待在新北其他衛星城市就好?桃園、基隆的房價比淡水還低,交通比淡水還方便,為什麼一定要到淡水新市鎮買房?如果失去了淡水的獨特性,還需要大老遠擠捷運、花這麼長的交通時間住到淡水來嗎?

正因為淡水是北台灣的歷史文化重鎮,文化部(當年為文建會)曾在2003年將淡水埔頂至竹圍一帶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其官方網站對範圍有詳細的描述:「淡水紅毛城及其週遭歷史建築群居臺灣西北端,淡水河下游北岸,大屯山群西側,隔河與觀音山相望。......涵蓋範圍從淡水至竹圍,約與淡水區相當,東西長11.138公里,南北寬14.633公里,總面積為70.6565平方公里。」但當我們依此範圍加上對岸八里向新北市政府申報作為「文化資產」時,文資委員竟以「範圍不明確」而將申報打回。

請問環境影響評估不需要將「文化資產」列入考量嗎?環保署或文化部曾針對淡江大橋對淡水的文化景觀做過影響評估嗎?陳澄波、倪蔣懷、廖繼春、顏水龍、楊三郎、郭柏川、張萬傳、盧春元、陳植棋、陳慧坤、陳敬輝、藍蔭鼎......等等,這麼多名畫家為老淡水作畫,畫河口、畫夕照、畫觀音山,一個這麼重要的文化景觀,先是被幾棟河岸大樓摧毀,再被河口的台北港橋式起重機破壞天際線,現在又想在河口蓋一座遮擋夕陽的大橋,文化部、環保署都沒有話要說嗎?

淡水的珍貴,淡水人深深以此為傲,許多文化藝術的愛好者也因此落居淡水。依據我們私下對居民的探詢,不管老淡水人還是新淡水人,至少有一半的人不願意蓋這座大橋,多次環評會議,也常有居民到環保署表達不希望蓋橋的心聲,但是政府聽進去了嗎?

在政府既定政策的促擁下,淡水人幾乎失去了發言權,從政策制定到現在,除了少為人知的一兩場說明會之外,從未在地方上舉辦過聽證會、公聽會。2013年送到環保署的一份「民意調查」,樣本數只有1102份,只佔淡水八里居民的0.11%,就說有八成民意贊成蓋橋,問卷內容是什麼?有沒有引導問答?受訪者如何找到?調查單位是否具公信力?完全不知道!一份只有千分之一調查樣本的問卷,就決定了一個重大建設,這算是民主國家嗎?我們在網站所進行的連署,至少有將近三千名個人與單位反對蓋大橋,其中也有許多淡水人,大家都以淡水河口夕照景觀為榮,即使河口大橋設計得再美,對兼具文化與自然景觀的淡水夕照來說,就是個不可逆的破壞!

再說,淡水離大台北都會區有段距離是先天上的限制,淡水人早就已經習慣並接受它,以交通方便為首要考量的人不會住在淡水;現在主張蓋橋的,大多是一些房地產相關業者,仲介、建商、投資客、輕軌業者等等,他們為的就是替淡海新市鎮房地產解套!請問,蓋了大橋,淡水就不遠了嗎?蓋了大橋,淡水往台北就方便了嗎?蓋了大橋,淡海房子就好賣了嗎?淡水空屋數是全台第一,許多其他大台北、桃園地區的空屋,交通條件比淡海好的都賣不出去了,請問淡海新市鎮的開發還有必要嗎?做更多的硬體投資還有必要嗎?

淡水應該善用她的地理條件與人文資產,作為大台北都會區的慢活城市,已開發的淡海新市鎮可以作為銀髮族的養生村,首要是社區的相關公共設施與醫療要做好,污水處理系統不要搞烏龍,並且降低人口密度,提高公園綠地,發展無障礙空間,並做好大眾交通運輸的連結,引進與培養社區長照人才與系統,而不是讓淡海新市鎮因為一座大橋而變得車水馬龍,失去了當時到此落居的新居民買在大老遠的淡水的用意,台灣城市發展不應該為房地產投資客服務!

請留給大台北地區一座足以安撫人心的城鎮吧!雙北需要淡水,而淡水並不需要大橋!

(本文 2017-05-25 曾刊載於民報:https://goo.gl/hXfR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