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人生50再度出走歐陸》初訪普雷斯堡


2022/09/18 Bratislava, Slovak/ Slovenská 

今天天氣一掃昨天陰霾,出現了美麗的陽光,我索性坐在陽台上吃飯,昨晚已經在超市買好了這幾天的食物。今天遇上假日,商店大多沒開,讓我在這裡的五餐,就吃了四次超市餐,但吃得一點也不委屈,還因為看到太多想嘗試的食物而吃得過飽,斯洛伐克的超市真是太棒了! 

中午出門前,跟房裡的那位中國女士有些談話,她大約三十幾歲,說是被上海的疫情隔離狀況嚇到,跑來歐洲想重新出發,靠著中文能力找到一份跟中國人做生意的工作。她說在歐洲很少遇到台灣人,都是「大陸人」比較多,我不好意思跟她說明原因,結果她自己承認是政治因素,我點了一下頭,仍然不想比較兩邊政府而傷了她的自尊心。

後來聊多了,我看她還蠻可以聊的,就直接跟她說我是所謂的台獨份子,接著不再避諱地聊起我對中國和兩岸政治的看法。最後她說,聽您這麼一講,我想我有機會要多了解一下台灣,不要再被中國政府洗腦了。我點點頭,那我喝不完的黑嘉麗紅酒就交給妳了,兄弟分家也不用反目成仇啊! 

《人生50再度出走歐陸》在斯洛伐克遇見台灣


2022/09/17 Budapest, Hungary→Bratislava, Slovenská 

在布達佩斯停留6晚之後,中午從西火車站(Nyugati pu)搭往布拉提斯拉瓦的火車,告別這座曾經輝煌也曾經黯淡的城市。如果有機會再訪,希望那時的匈牙利已是精神抖擻、煥然一新,並且為自己的民主與進步而感到自豪的一個國家。還有人民的素養,自行車在人行步道上對行人的尊重,希望也已經獲得改善。自由而友善的國度總是不缺旅人的,第一晚遇到的天使們,我相信也不在少數,匈牙利人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在歐盟國家旅行,絲毫感覺不到已經跨越國境,必須看著手機上的地圖,才知已悄悄來到斯洛伐克,一個對我來說很陌生的國家。嚴格說起來,首都布拉提斯拉瓦也不是什麼著名的旅遊城市,但既然會路過,我就不想錯過探訪一個陌生國家的機會。因為只打算待兩晚,所以我訂的旅社離火車站不遠,是自助式的宿舍間,自己按大門密碼進入,連房間門也是密碼鎖,旅社內有小廚房和客廳,也有陽台,跟整個城市給我的感覺一樣,小而美。房內有一位中國來的女士,第一晚我們完全沒談話,但是她的毛巾掛在床鋪邊,我看到上面的中文字。 

《人生50再度出走歐陸》布達城堡與佩斯廣場


2022/09/16 Budapest, Hungary

布達佩斯是由兩個城市所組成,多瑙河右岸是布達(Buda),左岸是佩斯(Pest),1873 年才合併為一座城市,當時是奧匈帝國時期,後來成為匈牙利的首都。更早的匈牙利王國建立於西元10世紀,主體為馬扎爾人(magyarok),他們是來自中亞的遊牧民族,與中國歷史上的匈奴人、突厥人,甚至現代的蒙古人同源,他們在西歐世界分崩離析的時代來到這片土地。13世紀的蒙古人入侵歐洲,匈牙利王國將首都遷往山上的布達,建立了現在所看到的城堡。 

匈牙利王國在12-15世紀曾是中歐的強權,領土範圍比現在匈牙利大很多,並且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影響,在15世紀擁有藏書量第二大的圖書館,就在布達皇宮內。16世紀的鄂圖曼土耳其人入侵,佔領了匈牙利許多領土,統治150年期間(1541-1699),在布達佩斯留下許多現在還在使用的土耳其浴場。18世紀,由於奧地利的哈布斯王朝征服了鄂圖曼帝國在歐洲的許多領土,後來的匈牙利便以哈布斯的國王為領導人,在19世紀(1867年)更進一步結合成奧匈帝國,直到一次大戰戰敗後解體。 

《人生50再度出走歐陸》許是美食天堂


2022/09/14 Budapest, Hungary 

到布達佩斯已經三天,卻休息了兩個白天,中間一天走走停停八小時,體力真的不若年輕時,尤其曾經受過傷的右腿,不斷地喊救命,旅館只好續訂兩晚再慢慢逛,卻滿到得換房間。這旅社一床才台幣四百多,傳統老建築卻很乾淨,該有的設備都有,CP值很高。今天下午整個房間只有我一個人,兩位一起喝過酒的年輕室友前後離開到下一座城市,剛好我需要休息,老天真的對我很好。 

我住的旅社在猶太區,有猶太會堂、受難猶太亡靈紀念碑等,布達佩斯其他許多地方也都有猶太紀念物,匈牙利過去幾十年的歷史太過悲傷了,先後被德國納粹和蘇聯共產摧殘,留下許多悲壯的遺跡。但我想布達佩斯大概是美食天堂?很多看起來很好吃的東西,也很多可以吃東西的地方,晚上九點十點很多餐飲店都還開著,這跟歐洲其他國家很不一樣,當然也不乏酒吧。 

《人生50再度出走歐陸》對布達佩斯的初印象


2022/09/12 Budapest, Hungary 

旅行的意義隨著年齡與閱歷的不同,也有了一些變化。年輕時的旅行,看看外面世界的面貌,不要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圈中自滿。中年人的旅行,看看世界的變化,是否仍與年輕時看到的一樣;對於第一次拜訪的地方,也不再只是追尋旅遊景點或是參觀博物館,而是對於觀察當地人的生活脈動有更大興趣。 

維也納,我二十多年前第一次造訪時,可能當時已看過太多西歐城市了,我在這座一戰之前曾經締造過歷史輝煌的城市找不到她的特色。二十年後再訪,我剛從台灣下飛機的第一座歐洲城市,重新發現她身為歐盟大城市該有的活力與秩序,還有市民的輕鬆。 

布達佩斯,我第一次造訪這座城市,歷史與東西方息息相關,和西歐城市有點一樣,又有些差異。一樣的部分在於匈牙利王國和奧匈帝國時期所留下的輝煌,不一樣的地方除了早期的土耳其文化遺跡,更多是近代蘇聯的影子,還有二戰時期因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種族屠殺所留下的氛圍,畢竟匈牙利有三分之一人口是猶太人。或許是這些歷史因素,布達佩斯的公園和廣場不像維也納有活絡氣氛,少數遊客行走其間,大家拍完照就轉往下一個景點,較少看到當地人閒坐其間,也看不到年輕人的聚會談笑,這點跟西歐其他城市很不一樣。 

《人生50再度出走歐陸》再次前往匈牙利


2022/09/11 Vienna, Austria→Budapest, Hungary

在維也納的最後一天,原本只是想去看一下平民版的高第,奧地利藝術家百水先生(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的舊公寓改造作品,逛完之後,搭電車要轉地鐵到火車站時,卻被街上的氛圍給吸引,沒想到假日的維也納好熱鬧呢!雖然很多商店沒開,市民卻大量湧至冰淇淋店、餐廳等,我往人潮而去,沒想到走到原本已經放棄的一個教堂景點,St. Stephen's Cathedral,號稱是僅次於科隆的第二高哥德式教堂,也是維也納羅馬天主教大主教管區的主教堂,這裡超多人的!不過我想我應該上次來過了,只是沒太多印象,沒印象就當是第一次,仍然感到新鮮有趣。 

我在下午五點多搭火車前往下一站--布達佩斯,匈牙利的首都,在車站買票時卻發現票價很多元,讓我一再問人確認是否為同一班車,後來服務人員解了我的疑問,不同家的售票系統有不同票價,就連路線稍有不同也有不同公司經營,年輕服務員甚至帶我去買另一家公司的便宜票,時間稍早發車,停靠的布達佩斯火車站也不同,停在南站 Budapest-Déli,比較貴的票停在最大火車站 Nyugati pályaudvar,也就是西站。我買了票,匆忙去拿了我鎖在車站的行李,這裡的寄放費比我住的旅館便宜又方便,然後買了一個三明治,趕緊上了火車。再見了,維也納。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人生50再度出走歐陸》二訪維也納


2022/09/10 Vienna/ Wien, Austria/ Österreich 

在維也納待了兩晚,走了一些旅遊觀光景點,雙腿不斷喊著救命,只要看到椅子就想坐下來,腳步緩慢到我確定自己已是老人。 

除了皇宮和其周遭之外,我還去了Nasch市場。以前旅遊資訊不發達,到了一個城市該玩什麼,要先去圖書館查舊資訊,還要趕著當地遊客中心關門前抵達,好去問旅館和要一張地圖,通常服務人員就會告訴我可以去玩什麼。不知是以前沒人告訴過我,還是市場是後來才有的,我當年沒去逛過,也可能是當時行程太過匆忙加上天雨,我一直有個坐在公車亭等公車看著下雨的印象。 

《人生50再度出走歐陸》啟程


2022/09/08 Taipei, Taiwan→Istanbul Türkiye→Vienna, Austria 
終於,規劃了三年的旅程,在台灣依舊因疫情而鎖國的情況下,出發了。好壞自負。寧可病死在路上,也不想悶死在家裡。 

從台灣起飛的飛機上,只有乘客戴口罩,空服員沒人戴;而在歐洲的飛機上,甚至連乘客也沒幾個人戴,戴口罩上機的,反而被要求拉下口罩看護照,其他人有登機證就直接過了。維也納街上也甚少人戴口罩,我後來也不太想戴了,只是我行李箱裏有一百個口罩總得用掉,於是基於保暖和防空污的理由,我偶而戴上台灣製的口罩;甚至,為了搭配我身上衣服的顏色,覺得可以成為一套。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人生50再度出走歐陸》自序—寫在這次旅行之前


三十歲那年,我給了自己一份生日大禮,到歐洲遊歷了一年,回來之後出版了我人生的第一本書《出走歐陸》(抱歉,已絕版,部落格也沒時間更新),十多年下來,賣了兩千多本,如果不計算(含圖書館的)借閱次數,這世上至少有兩千多人知道我當年的旅行故事,也算是榮幸,畢竟知音難尋。 

時光飛逝,一轉眼又過了二十年,回想這些年的人生,20-30歲時的生活圈單純,仍不知這世間險惡,外出旅行多少帶點傻勇。30-40歲是我經濟困頓的時刻,脫韁的野馬回巢之後已經無法回到正規的上班生活,開始成為自由接案人,此時又買了房子,過了一段拮据的生活,但仍要出國旅行。

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職場霸凌和權勢性侵/性騷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最近一連串的 metoo 運動有如六月雪般在網路上散播開來,許許多多的陳年委屈瞬間在河道上奔瀉,讓我們得以看見社會在光冕堂皇的背後,竟有那麼多的藏污納垢,原來一些檯面上的成就竟是建立在剝奪他人的尊嚴上,看到這些讓人揪心的委屈,突然讓我覺得八年前遇到的那次職場霸凌也不算什麼了,反而因為自己也曾因信任熟人而受過極大傷害,更能理解他人所遭受的痛苦,讓我更具同理心,這是上帝給我的禮物吧! 

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邀請鄉親來看七美紀錄片【當秋風來到大嶼 When the Autumn Wind Blows】

(以下刊載於「七美報報」) 
各位七美鄉親大家好,去年秋天我在七美拍了一支紀錄片,最近完成剪輯和後製,預告片已經在網路上發佈了,想邀請大家來看這支紀錄片,預告片網址是:https://youtu.be/QgxfGCxjBYI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七美國小任教一年,帶領六年級畢業班,跟他們一起成長,也一起畢業,那一年,我滿懷感激與思念。有幸二十年後,學生在網路上找到我,並邀請我再度回到七美探望他們,於是我藉機拍了這支紀錄片,紀錄當時的年輕,更紀錄七美的生活日常,以及面對東北季風來襲時的應變力,我想這些都是養成七美人今日隨遇而安、溫暖好客個性的養分吧! 

紀錄片【當秋風來到大嶼】原片片長80分鐘,感謝許許多多的七美鄉親與我當年的學生協助完成,也感謝當地媒體「七美報報」的協助宣傳,歡迎大家點閱與按讚分享,若點閱數超過500+按讚率超過5%,我會擇日放映全片在網路上,並另行公布。 再次感謝七美鄉親給我滿滿的愛 這部片是獻給你們的 

作者:施云


2022紀錄片—當秋風來到大嶼
When the Autumn Wind Blows 

導演/ 施云 Director/ Sophie Seeing 
片長:80分鐘 The length of this film is 80 mins 

全片已公映於網路上,歡迎收看~

影片大綱: 
年輕時曾在澎湖教過小學三年的導演,最後一年到了最南方的「大嶼」,這裡以「雙心石滬」聞名觀光業,但秋冬時的東北季風呼嘯,讓小島的觀光業就跟這裡傳統的捕魚業一樣,一到秋天就因季節的更替而人事變換,島上四處可見的銀合歡顏色也由綠轉黃,為島民的秋冬生活揭開序幕。導演在二十多年後的秋天重返「大嶼」,探訪當年的學生,從他們的人生經歷來看見這島民的生活與變化。 

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

紀錄片《鹿港‧家鄉》 Lukang, My Father's Hometown


鹿港‧家鄉 (2021版) 
Lukang, My Father's Hometown 

導演/ 施云 
Director/ Sophie Seeing 

本版為2021年重新剪輯完成 This version was completed in 2021 
片長88分鐘/ film length is 88 mins 


公開放映全片,歡迎收看~~

***

影片大綱: 
導演帶著對父親的思念,探尋父親的家鄉--鹿港的陳年往事,以及家族歷史,並為即將拆除的祖厝留下最後形影。同時採訪地方人士,了解鹿港的過往,也探討最近台灣政府計畫將鹿港作為「國家歷史風景區」而投注龐大經費,對擁有豐富歷史的鹿港來說,是福是禍?

Brief synopsis: 
With the thought of his father, the director explored the old past and family history of his father's hometown-Lukang, and left the last image of the ancestral home that is about to be demolished. At the same time, she interviewed local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past of Lukang and the recent Taiwan government's plan to make Lukang a "National Historic Scenic Area" and betting huge funds. Is it a blessing or a curse for Lukang, where has a rich history? 

 留下土地的故事,讓這裡永遠成為我們的家國。 
 Keep the stories of this land, and let it be our home country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