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回到賽夏族矮靈大祭現場(2)~準備祭典迎矮靈


矮靈祭正式開始前的一、兩個禮拜,南、北賽夏族人相約在苗栗南庄蓬萊村境內的中港溪邊相會,賽夏族語稱此會為「a'iyalaho」。在這重要會議中,彼此交換祭儀準備過程中所產生的心得,以及提醒到時祭典舉行應注意的事項,長老在會議中有優先發言權,後生晚輩有意見的也可以在之後提出,充分發揮民主共和的政治機制。
 
這天上午,我隨北賽夏一行人開車翻越兩賽夏族群的界山──鵝公髻山來到蓬萊村的中港溪邊,此時的溪邊已聚集許多人,包括南群與北群的族人,以及已經卡好位的諸多媒體、學者,大夥兒頂著不像11月天的大太陽圍坐在溪邊的大石上,聽完長達2個小時的輪流發言,族人大多以賽夏族語講完,到了為媒體朋友而說的「祭典交通管制」,才改為漢語發聲。

會後,族人圍坐在另一側,手拿打好結的芒草,由南群一位少年率先領唱祭歌中的第二章,之後再由北群的年輕人領唱第三章,正式為祭歌吟唱揭開序幕。祭歌唱畢,「a'iyalaho」會議也結束,此時溪邊已準備好了大鍋飯菜,以及祭典中絕對少不了的糯米酒,不分族內族外,凡來者必定被招喚一起享用,這也是矮靈祭典中的另一個精神。

其實,早在矮靈祭前的一個月,南、北兩群的長老們就已經開會並「結芒草」,好約定這每兩年一次的盛典日期,從這時候開始,村子裡便壟罩在一片不尋常的氣氛中,許多禁忌被長輩們耳提面命著,不可打架、鬥嘴、惹事生非、心生惡念;婦女也儘可能不要在這段期間懷孕,因為懷孕人家的饋糧會被列為「壞米」,是不可以拿來祭祀給矮靈和請客的,這和當年矮人所種下的兩族仇怨有關。

在這一個月中,平常禁唱的祭歌開始練習,祭典使用的器具──肩旗(kilakil)、背響(tapangaSan)和傳統服飾也一一成形,糯米酒的酒香也隨著祭典的到來越發濃郁。族人說,什麼樣的人會釀出什麼樣的酒,心地善良的人,釀出的酒是甜的,氣量小的人,釀出的酒是酸的,我喝到的酒大多是甜的,可見賽夏人大多心地善良,心無所爭。


終於到了正式祭典的前兩天。一早,朱家媳婦和女婿到祭屋內做最後的準備工作,各家代表也在屋內主持告解儀式,一方面調解族人間的糾紛,一方面也向矮靈告解,請求原諒這兩年來所犯的錯誤,將彼此的怨懟與所有過錯隨著代罪豬隻的放血而流逝。晚上,朱家在祭屋再次集會,長老們做祭前的最後叮嚀,各家也帶來饋米,準備在祭典中蒸煮做成糕點(類似麻糬);接著就分組到各家去視察練唱的情形,因為召靈儀式,明天一大早便要在各家戶展開。

祭典前一天的清晨,天還未明,我們所住的朱家所有人便整裝前往祭屋,因為矮靈祭典中最重要的朱姓家族要在這裡舉行迎靈儀式,也就是賽夏族語中的「romaw:ol」。


約莫五點,朱家人順序從祭屋走出,隊伍中有幾位將繫有芒草的木臼推滾到屋外的陽台上,朱家婦女則手持木杵排列在旁,此時迎靈歌緩緩飄送著。主祭者帶領大家在祭屋前的陽台上圍成半圈,全體端莊地面對矮人洞穴所在的東方而立,圈內的木臼裡倒入了小米,婦女以手中的木杵搗至脫糠並成細碎,搗好的米做成糕點,用來祭獻給矮靈和中午的宴客。聽說以往的糕點是用小米做成的,但是因為現在種小米的人少了,所以只有在祭典中以少許小米作為象徵,真正用來宴客的,已改用糯米;而且在蒸煮的過程中,除了朱姓婦女外,其他人都不可碰觸,也不可偷窺,否則糯米糕會煮不熟。


在迎靈歌細細吟唱與杵臼鏗鏘搗擊聲中,天邊漸漸露出了魚肚白。搗好的小米被放在米篷中,並置放一芒草結,主祭帶領大家面向東方天邊繼續向矮靈招請,告示矮靈祭即將在明天晚上正式豋場,並請矮靈先到靈屋中享用祭品。這天中午,各家也準備了佳餚美酒,邀請所有在場的賓客一同享用,凡在矮靈祭期間前來作客的,不分族群,都被視為帶著矮靈的福氣而來,族人莫不歡迎接待。


【本文感謝賽夏族長老的不吝指正,及新竹縣五峰鄉賽夏族文化藝術協會所提供的珍貴資料。改編版曾載於「探索」人文雜誌2007.11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