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台北港的大夢--專訪徐順憲先生


紀錄短片:台北港的大夢

看看政治力如何影響國家重大建設
港口規劃專家-徐順憲-對台北港與淡江大橋的看法

*八里的台北港是如何擴展的?
*台北港的用途有多大?
*將台北港設在八里的原因是什麼?
*台北港可能取代基隆港嗎?
*台北港特定區可能發揮產業功能嗎?
*台北港特定區土地將來可能增值嗎?
*淡江大橋有利於台北港的發展嗎?
*淡江大橋有興建的必要嗎?
*台64線公路(八里段)的必要性很高嗎?(忘了放地圖,sorry
總結:公共資源的分配,政治力絕對是最重要的因素....

【徐順憲簡介】
榕聲工程顧問公司總經理,在港灣工程界相當知名,曾參與設計或規劃台灣大部分大小港口工程,包括台北港。



看完影片,你還認為台北港的土地徵收是必要的嗎?(徵收民間土地面積為126公頃
看完影片,你還認為淡江大橋耗費150多億去建設是必要的嗎?(台灣目前可預計的舉債約為15兆)
台北港與淡江大橋這樣好高騖遠的計畫,會不會只是浪費我們納稅人血汗錢與消耗土地的一場大夢?



【影片補充說明】

在我公布了這支短片「台北港的大夢」之後,有網友提供基隆港營運狀況的數據,提醒我應該再將其納進來比較分析,說明「台北港是否可能取代基隆港」一事。我除了先就官方數據加以討論,也進一步電訪影片中的徐順憲先生進一步了解其看法,歸納他這次與前次所說,加上我所做的分析,以及先生與助理小姐的不吝修正之後,得出以下結論:

一、在前次訪問徐先生時,他即提到官方資料中的「貨物裝卸量」的算法,因其太過專業與冗長,我並未放入影片中,在此說明一下。表格中的「貨物裝卸量」(請參見:http://www.tpport.gov.tw/tpport/AboutRedirectForward.do?function_choice_page=/tpport/tpport/carry/carry_history_list.jsp包含「貨櫃噸數」,但在官方算法中,為求數據漂亮,係以貨櫃之「最大容量」來計算其吞吐量(計噸),不管其中是否載有貨物,而非「實際貨物之重量」,這兩者差距甚大。所以為求精確,應先比較「其他貨物」運量,再另外以「貨櫃數TEU」來做貨櫃運量分析,是比較實際的算法。但是因為網路上沒有找到基隆港的詳細數據,所以我先以「圖1」來稍作分析。(請參見:http://www.klhb.gov.tw/Html/H06/H060403.aspx



1 基隆港貨物裝卸量

依照這圖表來看,基隆港的貨櫃業務約佔80%,其他貨物量約在15002500萬噸之間,從96年台北港新港啟用之後,基隆港「其他貨運」業務確實受到影響而減量(但並非所有貨物皆受影響,因為兩港貨物種類不盡相同),98年台北港開始承攬貨櫃業務之後,基隆港的「貨櫃運量」也明顯減少。

二、再分析基隆港與台北港的貨櫃數(TEU),從台北港有開放貨櫃的98年開始算起(98100年):(請參見:台北港 http://www.klhb.gov.tw/Html/H06/990407c.pdf,基隆港 http://www.klhb.gov.tw/Html/H06/H060301.htm
基隆港:1,577,8241,763,8991,749,386TEU
台北港: 356,778434,745653,394TEU
98-99年兩港都呈現成長;99-100年基隆港略微消退,台北港有較大幅成長。
若再往前推幾年來看,基隆港連續好幾年都有200TEU左右的貨櫃數,所以台北港確實有瓜分了基隆港業績的情況。但是,若將兩港這三年貨櫃數加起來,前兩年差不多就是200TEU,總成長並無明顯增加,唯有在100年為240TEU,因景氣好轉而稍多。

三、再來看看台北港的官方網頁怎麼說:
臺北港於9318升格為基隆國際商港之輔助港,目前營運碼頭已有15座,其中包含3貨櫃碼頭,另N6貨櫃碼頭已興建完成,俟通過勘驗後即加入營運。
*臺北港第二期工程完成後,至民國103(2014)前,將有碼頭28座(營運碼頭19座、港勤公務碼頭9座),預估屆時每年可裝卸貨櫃約400TEU

四、來看一下基隆港目前實際情況:貨櫃碼頭數共15座,每座碼頭因大小及水深不同,最大貨櫃量約在2545TEU之間,也就是說,基隆港的總貨櫃容量約在400600TEU上下,但依「表1」來看,目前基隆港貨櫃營運量約在165200TEU,使用率不達5成。即使在交通部整體規劃中,105年期望達到165~177TEU(依據先生的補充數據),也一樣顯示基隆港的使用率並不是很高。
再看台北港:預計將有7座貨櫃碼頭,每座最大容量為60TEU,預計可營運420TEU。目前有三座貨櫃碼頭營運中,貨櫃量約為65TEU,使用率約34成。依據先生的補充數據,在交通部整體規劃中,105年共有4座貨櫃碼頭營運,期望達到177~191TEU
就算將基隆港貨櫃數全轉移到台北港,目前總營運量最多也只有240TEU
不論採用何種數據,要達到400TEU談何容易?

1  91~100年各國際商港進出轉口貨櫃裝卸量
年別
項目
總計
北部港口
高雄港
臺中港
基隆港
臺北港
91
裝卸量(TUE)
11,608,635
1,918,598
0
8,493,052
1,193,657
各港比例(%)
100%
16.5%
73.2%
10.3%
92
裝卸量(TUE)
12,094,754
2,000,706
0
8,843,366
1,246,028
各港比例(%)
100%
16.5%
73.1%
10.3%
93
裝卸量(TUE)
13,034,362
2,070,192
0
9,714,116
1,245,186
各港比例(%)
100%
15.9%
74.5%
9.6%
94
裝卸量(TUE)
12,796,814
2,091,457
0
9,471,056
1,228,915
各港比例(%)
100%
16.3%
74.0%
9.6%
95
裝卸量(TUE)
13,107,896
2,128,815
0
9,774,671
1,198,530
各港比例(%)
100%
16.2%
74.6%
9.1%
96
裝卸量(TUE)
13,726,552
2,215,484
0
10,256,830
1,247,750
各港比例(%)
100%
16.1%
74.7%
9.1%
97
裝卸量(TUE)
12,977,394
2,055,259
0
9,676,555
1,239,412
各港比例(%)
100%
15.8%
74.6%
9.6%
98
裝卸量(TUE)
11,710,277
1,577,825
356,778
8,581,274
1,193,943
各港比例(%)
100%
16.5%
73.3%
10.2%
99
裝卸量(TUE)
12,736,807
1,763,900
434,745
9,181,211
1,356,952
各港比例(%)
100%
17.3%
72.1%
10.7%
100
裝卸量(TUE)
13,422,647
1,749,386
653,394
9,636,289
1,383,578
各港比例(%)
100%
17.9%
71.8%
10.3%
       資料來源:交通部統計要覽

2  91~100年各國際商港進出口貨櫃裝卸量
年別
項目
總計
北部港口
高雄港
台中港
基隆港
臺北港
91
裝卸量(TUE)
6,658,853
1,814,147
0
3,974,333
867,045
各港比例(%)
100%
27.2%
59.7%
13.0%
92
裝卸量(TUE)
7,025,576
1,884,243
0
4,246,842
889,837
各港比例(%)
100%
26.8%
60.4%
12.7%
93
裝卸量(TUE)
7,578,141
1,975,841
0
4,679,436
917,996
各港比例(%)
100%
26.1%
61.7%
12.1%
94
裝卸量(TUE)
7,552,740
1,980,596
0
4,654,018
912,741
各港比例(%)
100%
26.2%
61.6%
12.1%
95
裝卸量(TUE)
7,535,621
1,979,246
0
4,618,631
931,864
各港比例(%)
100%
26.3%
61.3%
12.4%
96
裝卸量(TUE)
8,099,219
1,996,002
0
5,134,786
961,943
各港比例(%)
100%
24.6%
63.4%
11.9%
97
裝卸量(TUE)
7,993,001
1,813,112
0
5,230,941
942,780
各港比例(%)
100%
22.7%
65.4%
11.8%
98
裝卸量(TUE)
7,140,495
1,429,794
204,796
4,540,633
964,815
各港比例(%)
100%
22.9%
63.6%
13.5%
99
裝卸量(TUE)
8,009,629
1,642,432
320,301
4,895,911
1,150,986
各港比例(%)
100%
24.5%
61.1%
14.4%
100
裝卸量(TUE)
8,373,314
1,625,740
455,785
5,132,212
1,159,577
各港比例(%)
100%
24.9%
61.3%
13.8%

五、若從「台北港的角色定位」問題來看,依照官方(臺北港網站)說法,是希望將台北港作為北部最大貨運港,基隆港則著重客運之發展。但是,台灣的港埠經營業務已從20123月開始,由原先的港務局轉由「台灣港務公司」所經營,由於基隆港超過2/3之貨櫃係由民營業者負責裝卸,台北港也由船公司成立特許公司投資及營運,兩者間為商業行為之競爭,公部門不宜介入也無從干預。
而且,港埠客運設施的商業利益很小,主要為著重觀光客在觀光地區之消費促進地方之繁榮,基隆港客輪旅客之消費地點為台北市,對基隆市經濟活動之貢獻有限。再加上,基隆港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港埠相關周邊產業發達,與基隆市居民之關係十分密切,基隆市有相當多之居民係依靠基隆港維生,當地之民眾及民代也不願台北港取代基隆港。
近日有航商提出以台北港作為與中國海上往來客運之靠泊港,對港務公司而言,投資客運設施之營收不多且有資源排擠效應,基隆港已積極推動客運業務之狀況下,台北港興建客運相關設施之利基十分有限,就算未來在客運量上取代基隆港,對台北港整體業務來說也不會有重大助益。

六、台北港貨櫃碼頭係以BOT方式由國內三大航商共同投資營運,亦即:長榮、萬海、陽明(官股)三家海運公司。萬海公司在基隆港有龐大業務量,也投資基隆港區內之物流公司,對區域航線之業者而言,基隆港有不錯之作業環境,將主要業務轉移至台北港之誘因有限;長榮公司則在高雄港有相當大的營運量,很難轉移到台北港(資源排擠效應);而陽明雖有投資台北港,但至今仍未有主航線船舶停靠台北港,主要原因為陽明在高雄港已投資第六貨櫃中心,業務重心著重在高雄港。
在貨櫃碼頭之投資中,碼頭土建設施之比重不若營運所需之機具設施,碼頭之土建設施雖已完成,但在貨源不足之狀況下,延後機具設備之投入對碼頭營運將有正面之影響,股東航商在其他港口皆已擁有營運設施之狀況下,如將其他港口之運量移至台北港,對其集團之整體營運可能會有負面之影響。
那為什麼這三家海運公司要投資台北港的建設與營運?其中涉及商業利益及政治因素,不易釐清,只能說:台北港貨櫃公司在營運情形欠佳之情況下,也希望公部門對BOT投資案有所調整,以降低虧損。

七、綜合以上數據及分析,就「台北港將來是否可能取代基隆港」這個問題,分以下幾點來說:
(一)在台北港開始營運前,基隆港占全台貨櫃裝卸量之比例約在16.5%上下波動,其運量與台灣之貿易量有密切關係,台北港營運後,北部地區之港口能量有所提升,但兩個港口加起來之總量則由16.5%提升至17.9%,增加之幅度不多,顯然資源有重複浪費之情況。
(二)影片中曾提到,決定貨櫃運輸所在港口的關鍵是「貨物承攬業」,也就是貨主與船公司間之仲介者,負責貨品之裝拆及海運相關手續之處理,貨物承攬業者須滿足貨主對貨物運輸成本及時效性之要求,服務水準較佳且成本較低之港口為其選擇港口或航商之重要依據,而港口附近相關配套產業之群聚效應也是十分重要之因素。所以目前來看,台北港目前貨櫃量不若預期,將影響港口之服務水準,也將影響航商使用之意願。
(三)台北港營運量在這三年來雖有些增加,但是否持續穩定成長,得看航商願不願意大量投資台北港業務。依據業界的經驗判斷,目前沒這可能,因為他們已大量投資在基隆港或高雄港,而整體營運量及景氣因素,不會讓他們的航線有大幅度改變。
(四)也就是說:北部的貨櫃量雖已有部分由基隆港轉至台北港,但數量仍然有限,雖然台灣地區港口之貨櫃裝卸能量(也就是最大裝運量)遠高於進出口貨櫃之需求,仍有相當大之餘裕可供貨櫃中轉或發展物流使用,但在全球景氣影響下,及國際競爭激烈下,目前成效有限。



八、我們也來討論一下「台北港是否可能瓜分掉高雄港大部分業務」這個問題。
100年台灣進出轉口貨櫃量大約是1,342TEU,高雄港約964萬,台中港大約138萬,基隆港和台北港加起來約240萬(如表1所示)。我們都知道,台灣產業外移嚴重,又國內市場有限的情況下,進出口業務似乎很難有所突破,全台進出口貨櫃量這5年來變化不大(如表2所示)。那高雄港業務有沒有可能大量轉至台北港?依徐先生看法:以高雄港作為國家航運的標竿來說,政府不願樂見台北港瓜分掉太多高雄港的運量。
那台北港是否可能承攬大量的「國際中轉業務」,也就是高雄港現在的主要業務?這要視將來台灣的「港埠競爭力」是否改善,這不僅是加強碼頭硬體建設(但我們的政府似乎一直落在硬體思維上),還有其他像是海關、服務、水深等等各項因素也要考慮,而且在全球景氣尚未恢復之前,就連對岸中國的港口也有過早投資之現象。
另外,加上高雄港與基隆港一樣,都已因長時間培養出的地緣與人脈關係,而在目前整體業務量不足的情況下,航商不會再投資一個新碼頭重新開始。
但是,不僅台北港的建設還在持續中,而高雄港第六貨櫃中心之4座新碼頭擴建工程也已陸續完工營運,但目前有3座既有貨櫃碼頭並沒有航商承租,政府說是水深不夠,但對於未承租之碼頭該何去何從,從未做說明,這些會不會造成資源浪費?

從以上來看,未來所能看到的日子內,台北港是否可能如政府所計畫「從目前的65TEU達到400TEU的營業額」?還是成為一座超大蚊子港?而台北港特定區的土地是否也只是為了炒作一座不切實際的海市蜃樓?依據先生的多年業界經驗,要「美夢成真」需要很多奇蹟!
總之,我的思維是,「可見需求」到哪裡,就建設發展到哪裡,因為每一項硬體建設都需要付出龐大的人民血汗錢,以及環境成本、社會成本(包括所牽涉的土地與居住不正義),尤其在台灣已負債15兆(可預期的數字)的情況下,以及自然資源日漸匱乏、全球暖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我們是否還應該這樣胡亂建設、胡亂開發,這才是我真正想探討的議題。

13 則留言:

  1. 可以請問一下台北港之所以規劃這樣的規模,會不會跟新北市五股一帶工業區的規劃有關?也就是期望在新北市未來的發展中創造出台北港的貨運服務供給?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或許在政府的想像中,這些是有關連的,但是這同樣顯露出一個盲點:台灣的產業外移嚴重,五股工業區(以及其他規劃中的工業區)發展得起來嗎?

      刪除
    2. 謝謝回應,很好的紀錄片。

      刪除
    3. 謝謝~請多多傳播出去,阻止政府胡亂建設,保障人民生活...

      刪除
  2. 個人跟新北市有所接觸,有關台北港的部分有很多問題非如表面所直觀的那樣,今日沒什麼時間,有空再跟版主分享。

    回覆刪除
  3. 工作忙完了,來分享台北港。至於淡江大橋不談了,這是淡水與石門三芝競合取捨的問題,好處多還是壞處多目前根本不可能衡量,就好像小嬰兒妳要論他長大後會成功還失敗...

    台北港.. 官話不多說,版主的資料很豐富,但都是表象資料。一般台北港跟基隆港不該拿來比的論述是,台北港是遠洋港、基隆市進程港,所以不會有競合。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

    台北港的貨主要是遠程跨洲沒錯,但基隆港的貨常常都是到東南亞或對岸大港,然後同樣往遠程送。換言之,兩個港的業務絕對會對打;廠商比較的是台北港送跟從基隆港送到對岸然後從寧波洋山等大港送到歐美的成本。但這個成本其實主要不是取決於航商,而是取決基隆港與台北港既有利益者的利益。

    先說基隆港。港務的利益太龐大,就看上次檢調基隆港務貪污的三四十人就知道利益有多大,就連貨運跑基隆港才有回頭車等回扣,誰要跑台北港。在這樣的體系下台北港卻由基隆港務局管,怎麼可能健全發展。

    其次,台北港自己也不想健全發展。台北港由五大航商把持,整天哭營運狀況不佳,但實際上當初他們看台北港主要就是為了龐大的土地利益,那可不是幾百幾千個億可以數的。此外,台北港第二期等擴大規模案,五大航商自己其實沒那麼多量,所以必須開放;但實際上自己的港自己用爽爽,幹嘛分給外人用,所以只好整天哭台北港營運不理想,希望政府能延約。也聽到非常多航商抱怨,去台北港表面上雖好,但就是要五大航商給面子... 台面下成本並沒有節省多少,還是寧願用原本的基隆港,到對岸再轉歐美。

    至於大陸航商中遠中航插旗台北港能不能帶來業務,完全沒有。純粹插好玩的。象徵意義而已。因為實質上兩岸對開還是屬國際航線,對岸內港完全沒理由來台北港轉口,福州寧願到廈門、泉州寧波也不會來。加上對岸珠三角港口群跟海西港口群自己已經打的不可開交,哪有時間管妳臺灣。

    以上,是在業界中對台北基隆港目前的認知...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分享~其實這影片一開始就說了「看看政治力如何影響國家重大建設」這是整部短片我要說的重點,只是貼出之後,因為在航運業務上的說明不是很多,就有網友質疑「基隆港可能被台北港取代」,所以我只好針對這個說法提出一堆分析,這就是您「表面上所看到的」,而您說的正是我在影片中提到的「不可言喻的政治因素」之一部分,另外徐先生還提到了一點:為何要拉台灣三大航商(不是5家)進駐台北港?這有一個更遠的政治理由,可惜不能說......總之,您說的是對的,所以台北港只是一個政治籌碼而已,絕不是因為實際需求而為的建設,但是為了您說的「土地利益」建設一個「台北港特定區都市計畫」,卻犧牲了當地居民的財產與權益,台灣如果把這種事視為正途,其前途堪憂!

      刪除
  4. 我只是搜尋論文data偶然google到,可惜我的題目和台北港不太有關連,文章很用心,我能做的只有幫你轉PO,加油 :)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8月初會有相關影片在台北228人權紀念館(南海路)放映,歡迎前往指教~

      刪除
  5. 感謝您的用心製作, 讓我對台北港有更多了解, 原來淡江大橋這麼花錢~~

    有點小建議
    "台64線公路的必要性很高嗎?" 乍看會楞住 , 這條高架車流量極大, 怎麼會有人質疑它的必要性, 應該寫成 "台64線公路八里段的必要性很高嗎?" 會比較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您的建議~確實是五股之前的「八里段」,尤其是「觀音隧道」這段,是很大的浪費,「台64線」在五股疏洪道那裡已經從高架繞了幾個圓圈之後下來才又爬上去,所以照理說「台64線」的紓緩車流功能到新莊之後就停止了,但是為了一個沒用的台北港,又造了一段延伸到港區(而且還是從八里市區跨過),這一段(也就是您說的「八里段」)和台北港,以及台北港特定區土地徵收,都是一連串的錯誤政策,更別說「淡江大橋」了,都是在燒我們百姓的錢而已....

      8月5日下午2點在台北228人權紀念館,將放映我的紀錄片「八里浮生錄」,有空歡迎前來~~

      刪除
  6. 台64線當初是台北港開始營運的條件之一。
    而淡江大橋亦如此。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兩個交通建設其實是台北港BOT案的籌碼。

    而八里這邊的房價目前則是亂到不行。
    新建案二三十萬起跳,甚至有四五十萬的天價。
    而隔一條街的舊社區標價十一二萬,甚至有聽說八九萬成交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為了政商之間的利益交換,被犧牲的永遠是平民百姓的權益和土地自然資源....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