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抵達Basel時幾近天黑,我按照地址從車站找過去旅社位置,發現這是一個類似文創再生的園區,裡面有酒吧、藝廊等等設施,我找不到旅社是哪一棟,後來問人,年輕人說不知道,一位女士告訴我直走到底,我終於找到它。
櫃檯人員極好,問無不答,我也問了明天退房後寄放行李的事,她說沒問題,也確定是免費的,有些旅館會收費,我得特別問一下。旅館不大,但該有的都有,也有小廚房,所以我晚上出去買了點食物,這是最後一次逛瑞士超市了。
昨晚旅社櫃檯給我一張印有名字的車票憑證,她說憑這張紙可以免費搭市內公車和電車,如果遇到有人查票就拿出來給對方看就行了,所以我今天是搭電車去逛第一個景點的,距離旅社約2公里的Tinguely Brunnen,又叫Fasnachts Brunnen(嘉年華噴泉)。
作者Jean Tinguely是瑞士知名藝術家,其作品以動態著稱,因為他認為:「一切靜止的東西都會衰退,一切運動的東西都會留下。」於是1975-1977年以這10座機械噴泉獻給Basel。這作品讓我想起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外的噴泉 La Fontaine Stravinsky,一查,原來作者之一也是這位瑞士人啊!
兩邊都是博物館/美術館,右後那棟就是Kunstmuseum Basel |
Tinguely Brunnen後面的大建築是巴塞爾藝術廳(Kunsthalle Basel),附近還有許多美術館、博物館,巴塞爾的藝術/文物展覽館高達40多座,被認可為文化之都,其中的Kunstmuseum Basel是世界上第一座市立博物館,也是第一座向公共開放的博物館,那年是1661年。可惜我的時間不允許我逛博物館,我看看城市面貌就好。
巴塞爾大教堂Basler Münster |
繼續走往巴塞爾大教堂Basler Münster,一座美麗碩大的哥德式兼羅馬式建築,建於1019-1500年間,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蓋的主教座堂,宗教改革後讓給了新教。巴塞爾的主教在西元1000年左右被封為親王主教(Prince-Bishop/ Fürstbischof),兼任地區統治者身分,並在神聖羅馬帝國中擁有政治權力,巴塞爾由主教統治到宗教改革後才結束。
Basel在1499年瑞士聯邦對抗哈布斯堡的保衛戰中選擇中立,雙方後來就在Basel簽訂和平協議,1501年Basel也加入瑞士聯邦,成為第11州,如今的瑞士共有26個州(Kantone)。
Basel加入聯邦是瑞士亟需的,海拔僅有260公尺的Basel因其地理位置在瑞士聯邦中至為關鍵,又控制著從北方阿爾薩斯進口的糧食,瑞士高原和高山土地無法種出某些蔬果,但人口又持續增加;而Basel提出的條件是在各邦衝突中保持中立,並提供調解服務。此後的Basel也經常成為和平談判或國際會議的舉辦地,例如1897年的世界猶太復國組織(WZO)就在這裡第一次開會。
加入瑞士聯邦後的Basel,市民要求主教制定新憲法,卻遭到新主教的拒絕,於是1503年市民自行擴建既有的市政廳(Basler Rathaus),意圖脫離主教的掌控。1529年,新教人士帶領Basel進行宗教改革,從此這裡成為新教徒的城市,主教也移到他處。
Augustiner-Brunnen |
我從高地沿著河岸往下走,這裡有一排新古典主義大房子,其中有博物館、學校、政府機關(Blaues Haus und Weisses Haus /藍屋和白屋)等等,街上還有一座19世紀的噴泉Augustiner-Brunnen。聽說這城市有200多座噴泉,最遠可追溯至4世紀的羅馬時代,現在由專人統一維護,大部分都可以飲用。
Sevogel Brunnen |
接下來又遇到一座大教堂Martinskirche,建於1101年,其鐘聲自古是巴塞爾Morgestraich節慶開始的信號,宗教改革之後也成為新教教堂,現在以出色的音響效果著稱,經常舉辦音樂會。不過我查到現在仍有舉辦Morgestraich,好像19世紀又恢復舉辦?已成瑞士最大的狂歡節(Canaval)。
Morgestraich又稱巴塞爾狂歡節(Basel Fasnacht)或三輪狂歡節(Three scheenschte Dääg),在基督教的「聖灰星期三」之後的星期一凌晨4點開始,持續72小時,於週四早上4點結束,這段期間的市區小酒館也會營業72小時,每年日期不同,介於2月4日至3月10日之間,跟世界各地的嘉年華(Canaval)意義是一樣的,齋戒前的狂歡、慶祝耶穌復活、迎接春天到來,巴塞爾狂歡節注重面具、燈光和音樂。有機會再來看看,威尼斯嘉年華我去過,真的很有趣,但旅館很難訂,這次在西班牙瓦倫西亞參加火節也體認到了,要參加節日就是如此。
接著走到萊茵河上的中橋(Mittlere Brücke),第一座橋樑建於13世紀上半葉,是當時最接近萊茵河口的固定橋樑,從此對岸聚落漸漸發展起來。橋上有一座小禮拜堂Käppeli,最早建於1392年,為了抵禦洪水而建。中世紀的這座橋也是執行死刑的地方,通常就是把罪犯丟下去溺死,但也因此很多人逃過一劫,所以後來又改為斬首。
今天這座中橋建於1903年,當時巴塞爾的萊茵河上已有三座橋樑,這座位於中間,所以得此名稱(好務實),全橋以阿爾卑斯山上的花崗岩仿照古橋建造,橋下河水比20多年前我在德國遊萊茵河時乾淨許多。上世紀末的萊茵河因為沿岸從上游到下游有很多工廠的關係,曾經污染到快成為死河,經過歐洲沿岸各國齊力整治30年有成,如今河水較乾淨了,但也不是清澈見底。
在橋上望了一下對岸,好像沒什麼可逛的,我還沒走到底就回頭了,老城區這頭的沿岸風光倒是很不錯。今天雖是週末,但總覺得這城市遊客不算多,路人看起來以當地人居多,這裡的觀光業好像不是很發達?雖然巴塞爾是瑞士第三大城,難道大家都去逛博物館了嗎?
接下來去看一座古城門Spalentor Basel,沿路又遇到一座噴泉Fischmarkt-Brunnen,然後爬了一些樓梯,顯然城門位置稍高。在Spalentor城門前又遇到一座噴泉Spalenbrunnen,可別小看這些噴泉,他們是需要水道連結才有水的!這在古代可是大工程。
Spalenbrunnen與後方城門Spalentor |
巴塞爾城牆最早建於11世紀,城市擴展之後,14世紀在外圍建了新城牆,1859年決定拆掉大部分內城牆和城門,外城牆則保留一小段和三座城門,Spalentor是其中最美的一座,以前也稱做聖保羅門。這城門附近有巴塞爾大學,它是瑞士第一所大學,成立於1460年,但顯然比其他歐洲國家晚,最早的前10名在11-13世紀就有了。
在巴塞爾大學旁的公園Park Petersplatz內遇到跳蚤市場集會,我路過隨便看看,因為沒想買東西,西方跳蚤市場也逛過很多,現在已經不是很感興趣了,不過這些商家看起來好像都賣得很隨性,也是風景。接著又走往市政廳,前面有市集廣場(Marktplatz),才發現原來人潮都在這裡!
紅色的老市政廳(Basler Rathaus)建於13世紀,是市民的政治集會場所,1356年毀於地震,1503年決定整修擴建後,也成為州辦公室。裡面中庭有劇場雕塑,相當精彩,可免費進入參觀。在這裡遇到街頭藝人拉大提琴,我在這裡待了好一陣子,便決定將前往法國的火車班次順延一班。
我從市集廣場搭電車回旅社,先充電再去拿行李,但櫃檯人員不在,我只好等他出現,然後匆匆趕往車站,發現前往法國的火車月台在非常遙遠的最後端,我只好拖著行李飛過去,最後三十秒趕上,我在瑞士這幾天都沒這樣趕火車,義大利搭火車的經驗又回來了!而且原本以為火車上可以充電,突然想到這班可能是法國的火車,果然!沒得充。法國火車與瑞士火車相比下,簡直舊得像第三世界國家啊!
一個多小時後抵達Strasbourg,曾經來過的城鎮,當時短暫停留,印象很好,這次因為從Basel到巴黎的火車都要在Strasbourg轉車,就乾脆又停留一晚。抵達時是下午四點多,前往旅社的公車要2.5歐,這次仍住青年旅社。
我一進旅社房間就先替手機充電,它已經死了!在它臨死前,我在公車上趕緊抄了旅社地址和畫下地圖,下車後卻找不到路名,問了路人才找到旅社,那位年輕妹妹人很好,幫我用她的手機找到位置,還帶我過去路口,旅社外面的馬路正在施工。
這家青旅環境不錯,好像也是個古蹟園區,不會被車子吵到,一樓是對外營業的餐廳,櫃檯說可以幫忙儲存食物在冰箱和微波加熱,住宿客人也可以在裡面用餐,外面也有座椅。
Strasbourg |
我充好電去超市買食物回來吃,看到法國的物價有一種感動,便宜瑞士太多了!我終於又可以暢飲紅酒了!瑞士九天只買一瓶小紅酒省著喝,飢渴已久啊!但別以為我是酒鬼,只是小酌而已,哈!
吃完晚餐,聯絡了英國的朋友,原本跟她約好,我走完英國,大約5月底再去找她,但我實在太累了,想先去她家休息個幾天,再繼續上路玩英國和愛爾蘭,不然我已經玩到頭昏了,但三個月火車通票還沒用完,我要繼續用到最後啊!感謝英國有朋友可以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