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2025《荷比盧法低地3個月之旅》 尼德蘭天主教中心與鐘琴之都


5/25w7_Brussels+Mechelen/ Malines 

睡我上床四晚的那位,今天一大早四點多就大動作退房,因為大家的床都有簾幕,加上彼此出入時間不一致,我們從未謀面,不知她是何許人物,總是把鞋子放在我的床頭旁邊,而不是她的樓梯下方,而且每次出門都把床簾拉開,也沒留下任何東西在床上,除了一件吊掛在我床頭上的衣服,用的是我從衣櫃拿出來的衣架,讓我第一天以為她是退房忘了帶走,還把那件衣服移動了位置,後來才發現上面四晚住的應該是同一個人。 

我覺得經常住宿舍房的人大概都懂一些淺規則,例如床頭旁的地板是下鋪的人使用,避免干擾,上鋪的人通常使用床尾的地板空間,或是樓梯下方,萬一樓梯放在床頭位置(少數設計不良),我如果是睡下鋪的人,就會將床頭轉向,即使可能床頭燈或插座是固定的,尤其是沒有拉簾的床,避免上鋪的人上下樓梯時會被干擾,甚至尷尬(自己想像畫面);而且出門前一定要在床上放點不重要的東西,才不會讓人誤以為已經退房,尤其是沒有分配床號的情況,有時我在房裡會被清潔人員問,某床的人是否已經退房?確定退房才好整理床鋪給下個人使用,所以如果難以判斷就會有些困擾。可能有些人就是比較沒經驗,或是少根筋去想到這些吧! 


今天吃完早餐,又趁沒其他人在宿舍房裡的機會,打開筆電研究一下行程。外面天氣時晴時陰,也讓我猶豫幾時該出門,還好沒下雨,下午兩點多我便出門去了。今天要再搭火車去北邊不遠的Mechelen /梅赫倫,因她位在布魯塞爾、魯汶和安特衛普(Antwerpen)中間,所以15世紀是很重要的政治中心,商業也曾很發達,現為比利時的天主教中心,屬於安特衛普行政區。 

我直接走到中央火車站搭車,比去北站稍微近一點,但這裡有很多工程圍籬,大概也是挖捷運,難以摸清通往車站的圍籬路徑,完全沒標示,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布魯塞爾的中央車站在1912年就已設計,當時為了蓋這車站而拆了上千棟房子,但因兩次大戰而延誤工程,1952年才啟用,2004年又擴建,成為今日的現代化建築。 


中央車站內有一士兵雕像,放在通往月台地下道入口上方,非常醒目,他象徵因戰爭而殉難的鐵路員工。在這裡聽到鋼琴聲,原來是雕像旁有一架鋼琴,有人正在彈奏,歐洲很多地方有這樣的公共鋼琴,真好! 

2017年的布魯塞爾恐怖攻擊事件就發生在中央車站,一名伊斯蘭國的所謂「聖戰士」試圖引爆一個手提箱炸彈,當他高喊「真主至大」後,被當時在車站巡邏的士兵即時槍斃,才未造成無辜者傷亡,那幾年世界各地好多這樣的恐怖攻擊,實在駭人! 

Basilica of Our Lady of Hanswijk

火車在半小時後抵達Mechelen,我先到離車站最近的聖母大殿Basilica of Our Lady of Hanswijk看看,她後面有一條河Dijle,穿越Mechelen古城中心。傳說中世紀有一艘船行駛到這裡時,遇到聖母顯靈,便在這個被稱為Hanswijk的區域蓋了這座聖殿,內部有許多巴洛克雕塑,整體頗為典雅。 

我坐在教堂裡查一下相關資訊,發現這教堂每年耶穌升天的前一個週日會舉行Hanswijk遊行,那不正是今天嗎?也太巧!網路寫三點半在大廣場集會,五點遊行隊伍會走到這教堂,那此時四點會在哪裡?我問了一位在教堂服務的女士,她很高興地告訴我,遊行隊伍會在五點時從教堂前這條路走過來,但沒告訴我現在隊伍在哪裡。 

梅赫倫大廣場

因為還有一個小時,我不想在這裡等,便走往大廣場,或許他們還在集會?也或許路上會遇到遊行隊伍?但我前往時,一路靜悄悄,沒聽到什麼鼓樂聲或喧嘩的人聲,只有一些遊客,也或許是當地人,正在路邊閒坐,餐廳座椅上也有不少顧客,但算不上是人聲鼎沸。我繼續走到大廣場,看來隊伍已經離開,有些設施正在收拾。廣場一邊是市政府,另一邊就是梅赫倫-布魯塞爾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為了追趕遊行隊伍,我沒在大廣場停留很久,馬上又走回Hanswijk聖母大殿,還沒抵達時,遠遠看到前面的遊行隊伍,他們還真是安靜啊!而且人數不是很多,我把它想成是一個全鎮的大遊行,看來應該只是這一小教區的信徒遊行吧?而且有些著古裝的人已經走回頭,此時根本還沒五點,難道已經結束了嗎? 


我加快腳步走到大教堂門口,看到遊行隊伍已經漸漸解散,聖母已經移駕到教堂內,外面則有馬車載著一組鐘琴正準備離開,還有一些人手持宗教掛圖坐在路邊,一尊國王像則被放置在地上,著古裝的人正陸續離開,神父和信徒們則已慢慢進入教堂,準備祈福儀式,看來我完全錯過遊行了!估計他們應該四點半就抵達聖殿了吧? 

帶著遺憾的我,也跟著走進教堂,裡面的神父正用荷蘭語在跟大家說話,聖母和聖嬰已在中間的檯子上,剛才那裡是空無一物。我站在最後面,不敢驚擾他們,這邊看看、那邊拍拍,裡頭很多精美的聖物,雖然我不是很懂,但也是可以純欣賞。直到他們的典禮結束,我也跟著走出教堂,離開前去跟剛才回答我問題的女士道再見,雖然我沒趕上遊行。 


離開聖母大殿後,我又走往大廣場,沿路也再好好看一次這古城,剛才太匆忙了。14世紀,布拉邦公爵授予梅赫倫城市權,從此這城市成為重要貿易站。因為貫穿古城的Dijle河,幾經流轉之後,最後併入斯海爾德河(Scheldt),通往安特衛普,再通往北海,是重要的貿易路徑,加上靠近行政中心--魯汶和布魯塞爾,梅赫倫逐漸成為重要城市。 

貿易為梅赫倫帶來巨大財富,在15世紀末的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中,梅赫倫因此有多位藝術贊助者,吸引藝術家們來到這裡,讓這城市成為盛極一時的藝文中心。16世紀上半葉,更因奧地利女大公瑪格麗特(Margarete von Österreich,1480-1530)偏愛這充滿藝術氛圍的城市,在她統治尼德蘭期間,梅赫倫還成為當時的尼德蘭政治中心,在這裡建了宮殿 Hof van Savoye(為紀念她亡夫--薩伏依公爵,她後來未再婚),直到她在這城市過世後,政治中心才又回到布魯塞爾。  


奧地利瑪格麗特是查理五世的姑姑,查理五世的母親是有名的「瘋女胡安娜(Juana la Loca)」,西班牙女王。查理在1506年因父親腓力一世去世而繼承為勃根地尼德蘭公爵,但因為他當時才六歲,他的姑姑瑪格麗特便成為攝政王,幫他治理尼德蘭地區,也在梅赫倫照顧查理和他的兄弟姊妹,所以梅赫倫是查理五世度過童年的地方。至於胡安娜有沒有瘋?她應該是政治權力鬥爭下的犧牲者吧!憂鬱症被刻意誇大了。 

1559年,為了彌補政治中心的轉移,以及對抗當時正興盛的新教革命,當時尼德蘭統治者(也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查理五世的兒子)向羅馬教宗請求重整尼德蘭教區,梅赫倫便成為天主教在全尼德蘭的首席總教區(primas),轄下有八個新設立的主教區。直到現在,梅赫倫仍是比利時的總主教所在地,1961年之後改成梅赫倫-布魯塞爾總教區。 

Royal Carillon School "Jef Denyn"

梅赫倫也是現代鐘琴藝術的發源地,這裡有世界第一所鐘琴學校--Koninklijke Beiaardschool Jef Denyn / Royal Carillon School "Jef Denyn",Jef Denyn(1862-1941)就是現代鐘琴的改良者,他將16世紀在尼德蘭教堂發展出的鐘琴進一步改良,透過複雜的編鐘與機械系統,用琴槌產生更多旋律,進而可以演奏複雜的樂曲。Jef Denyn在1922年創立了這所鐘琴學校,吸引世界各地鐘琴師來到梅赫倫學習鐘琴藝術。 

Sint-Rombouts Kathedraal

梅赫倫主教座堂Sint-Rombouts Kathedraal的鐘樓就有一組Jef Denyn設計改良的鐘琴,當年Jef Denyn的父親Adolf Denyn是梅赫倫的鐘琴師,負責彈奏主教座堂的鐘琴。1881年,他的父親Adolf Denyn因失明而無法繼續彈奏,Jef便接手父親的工作,開始了他的鐘琴生涯,因而有機會改良鐘琴,成為演奏音樂的工具。

梅赫倫市政廳

同樣位在大廣場的梅赫倫市政廳,她由三部分組成,最左邊具有繁複構造的是議會宮,16世紀就開始建造,原本是要成為司法中心,卻因經費短缺而停擺400年,直到20世紀初才依照原設計蓋完。中間擁有兩座小尖塔的哥德式建築是鐘樓,她建於14世紀,融合17世紀的巴洛克元素,原始功能是報時與警示。最右邊是布料館,原建於14世紀,當時用於紡織品貿易,見證了中世紀梅赫倫的商業繁榮。

魚市場一帶

Dijle河邊有個魚市場(Vismarkt),她是1531年從大廣場附近搬遷至此,原是漁貨交易的地方,2018年最後一家魚鋪關門,魚市場走入歷史,現在是餐廳聚集的廣場。前面跨過Dijle河的貝多芬橋(Van Beethovenbrug)是2011年都市計畫時興建,以貝多芬命名是為了紀念1712年出生在梅赫倫的音樂家Lodewijk van Beethoven,他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的祖父,這兩個人的名字其實一樣,只是一個用荷語,一個用德語。

城門Brusselpoort

我在梅赫倫從三點半逛到七點半,中間吃了一份烤雞薯條,休息了一個小時,最遠只走到城門Brusselpoort,她建於13世紀,是梅赫倫12座城門中僅存者,從名字來看就知道她當時是通往布魯塞爾的門戶。更遠的景點我放棄了,實在已經很累,而且天氣一直不是很好,傍晚的天色已經有點暗。從布魯塞爾門走回車站不算太遠,只是從城門走到同樣古城外緣的車站走的是外環道,不是那麼有趣。

布魯塞爾爵士音樂節的街頭

在車站又等了一陣子的火車,回到布魯塞爾市中心已經九點,趕上最後半小時的大廣場爵士樂,可惜啤酒來不及買。大廣場的節目結束,我又去附近證券交易所廣場看看,這邊的音樂會大約還有十分鐘,結束後去附近超市買了一瓶啤酒--Gouden Carolus,這是Mechelen的特產,聽說是查理五世的最愛,今天喝這瓶最適合了!至於晚餐就不吃了,一點都不覺得餓。 


再去找其他還有音樂活動的酒吧,趁爵士樂節混入喝一杯吧!以前在巴黎也跟室友去爵士樂酒吧喝過,價錢不貴。找到的酒吧裡頭很多人,有人來喝酒,有人來聽音樂,有人來聊天。我點了一小杯生啤,兩歐多,味道太甜,不是很喜歡,但坐在吧台看著老闆忙得井然有序,身手俐落,也是有趣,而這裡的音樂有點老派,聽一陣子我就想走了。 


原本要直接回旅社休息,途中又遇到另一家酒吧的節目還在進行,樂團就在門口,座位也在門口,但要先進去買飲料才能坐下來。我猶豫一下,決定算了,因為我包包裡還有一瓶Gouden Carolus啤酒,今晚非喝掉不可。回頭看到後面有幾張椅子疊起來放在路邊,我乾脆搬一張下來坐,拿出那瓶Gouden Carolus享用,天啊,還真是好喝啊! 

回程帶著點微醺,走在到處有夜燈的布魯塞爾市中心,路過大廣場,又經過拱廊街、主教座堂、國會柱,今天Google maps指引的路線很不錯,布魯塞爾最後一夜,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