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2025《荷比盧法低地3個月之旅》 雙河交會的納慕爾伯國首都


6/10 w2_Namur, Belgium 

今天賴床賴到中午,真是舒服極了!下午在樓下遇到這裡的管理員之一,他昨天幫我送來咖啡膠囊和衛生紙,本來我一次跟他要了兩顆,跟他說是連今天的一起拿,沒想到他又問我要不要咖啡,我跟他說不用,結果他又給我兩杯,也不知裡面有幾顆。我猜他是聾啞人士,講話只有簡單發音,我可能法語嘴型不是很完整,他不是很懂我的意思,總之我就拿了。 

下午去逛納慕爾城堡,這座中世紀城堡建在默滋河和桑布爾河的交界處,居高臨下的位置,在古羅馬時期就築有碉堡和瞭望台,後來的法蘭克王國在這裡開始建造城堡。10世紀的納穆爾伯國統治時期,這裡成為伯爵宅邸與軍事要塞,逐步強化防禦工事並加強了這座城堡,當時許多貴族住在城堡裡。納穆爾伯國屬加洛林帝國和後來神聖羅馬帝國的小封建國,15世紀併入勃根地尼德蘭。 


納慕爾城堡經過歷代增修,現在看到的規模是16世紀西屬尼德蘭統治時期的成果,當時進行大規模軍事改造,包括擴建地下通道、增設堡壘、砲台等等。整座城堡腹地十分廣大,有好幾條路線可以抵達,走路開車都可以,或者付錢搭纜車,據說來回8歐,整座城堡只有參觀地下碉堡和博物館才需要門票,其餘在開放時間內自由進出,我打算走路上去,兩公里當健行。


從城堡往下望,古城內有幾座突出的高塔,左邊是建於18世紀的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Aubain;中間有17世紀教堂Église catholique Saint-Loup的巴洛克立面和鐘塔;往右一點是13世紀的 église Saint-Jean-Baptiste de Namur教堂鐘塔;最右邊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納慕爾鐘樓(Beffroi de Namur),她原是13世紀的城牆塔樓,17世紀才改建為鐘樓。這些高塔都有著黑色洋蔥形塔頂(Clocher à bulbe),多以銅或鋅覆蓋,經氧化而呈深灰或黑色,是17世紀南尼德蘭地區的巴洛克特色。


Namur所在的這片山區叫做Ardenne,範圍涵蓋比利時南部、盧森堡大公國北部,並往東西兩邊延伸到法國和德國。這是一片廣大的森林,擁有多條河流切出的縱谷,平均高度為350-400公尺,最高點在比利時東南部,約700公尺,自古就有凱爾特/高盧人在此定居。這座森林最主要的河川就是默滋河,她在Namur從南北向轉成東西向,Ardenne森林裡的住民沿著默滋河到此交換物資,所以Namur河岸自古就是重要的貿易中心。


Ardenne的地理位置造成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中世紀原本大多為盧森堡公國的土地,盧森堡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成員國,東部講著接近德語的盧森堡語,西部講法語。拿破崙失敗之後,尼德蘭王國統治整個低地區,但盧森堡公國仍是獨立國家,改稱為「大公國」,以尼德蘭的國王為大公,但擁有自己的法律和外交等。 


1830年,比利時獨立運動興起,盧森堡大公國的人民也一起參與獨立運動,威脅了尼德蘭王國在Ardenne地區的統治權。1839年的倫敦條約,在各國協調之下,決定將盧森堡大公國最西端的63%領土,講法語的區域,割讓給新成立的比利時王國,成為現在的盧森堡省。後來1890年因尼德蘭王位由女性繼承,盧森堡大公國便改以Nassau家族的Adolf繼承大公,從此盧森堡與尼德蘭王室分道揚鑣,成為各自獨立的君主國。 


我上下城堡走了不一樣的路線,繞了一大圈,把納穆爾兩岸城鎮看了好幾回,城堡內的遊客不算多,可能非假日的關係。看見河上多座橋樑,有新橋有古橋,還有鐵道橋,雖然天氣不是很好,視野還是很迷人。

帶了自製的三明治上去,餓了就找僻靜的好視野坐下來用餐,旅行最棒的就是這個時刻了!回程走了一條沒修好的森林小徑下山,路上只有我一人,就在這裡撒了一泡尿,因廁所在遊客中心,回頭路太遠,反正四下無人,荒郊野外,就地解決比較快,哈! 


下山之後到默滋河南岸遠看完整的城堡,早期這岸屬於列日主教國,城堡曾被多國佔領盤據,西班牙、法國、奧地利、德國等等。自中世紀以來,曾經是中法蘭克王國的這塊Ardenne土地一直很不平靜,兩邊強國都想佔領,加上中法蘭克王國本身的問題,這裡成為諸侯割據又互相併吞之地,才有了今日從北到南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多個國家,而義大利則有強人統一了南方的土地。


接著走回古城,納慕爾伯國10世紀在此建立後,城堡下方也慢慢發展出城區,當時建有城牆、塔樓與城門,河上有橋樑通往城堡,形成一個兼具貿易與軍事功能的城鎮。但這裡正因位在默滋河北岸的重要位置,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都想經由默滋河谷進入法國,以及後來盟軍的反攻,因此納穆爾古城被戰亂破壞得很嚴重,古城經過很大的整修,但仍有幾座古建築和廣場可以去看看,而且街道仍維持古風。

遠方是主教座堂

古城中心有個兵器廣場(Place d'Armes),表示這裡最早是軍隊集結、操練或調度的地方,後來慢慢轉型為貿易中心,Ardenne地區的許多物資,例如木材、皮革、金屬、農產品等等,都在此交易。17世紀西屬尼德蘭時期,在廣場旁建了一座交易所La Bourse,顯見當時貿易之熱絡,現在所見的建築是戰後重建,已經成為表演場地。

Place d'Armes & La Bourse

今天走了四五個小時的路,回到古城先趕在超市打烊前去買明天早餐,發現這裡的沙拉盆比別的城市貴很多,後來買了一碗義大利麵,這是我在比利時的最後採買。接著到桑布爾河邊走走,其實納慕爾古城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這裡,城堡就在對岸,走起來賞心悅目又舒服! 

途中想起還沒吃過比利時到處看得到的鬆餅,聽說很甜,每次遇到都是我肚子很飽的時候,不知接下來的盧森堡還會看到嗎?拖著疲憊的腳步回旅社,明天又要啟程到下個城市去住宿舍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