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2025《荷比盧法低地3個月之旅》 快閃掛毯重鎮--奧登納爾德

Oudenaarde老市政廳與大廣場

6/4 w3_Tournai+Oudenaarde+Ghent, Belgium 

今天早上的旅社依然有團體用餐,不過我去的時候已經剩沒幾個人,而且早餐居然有夾好餡料的三明治,還多了更多蔬菜和切好的水果,真好!那我原本給自己準備的小番茄就當餐後點心了。提早在十點退房,因為想搭十點多的火車,中途去另一個小鎮Oudenaarde看看。將房內打點好才離開,感謝讓我一個人爽住兩晚,而且廚房沒有關門時間限制,真的太貼心! 

精神抖擻地再度踏上旅程,今天是個大陰天,剛才似乎下了點雨,所幸一路沒再下,倒是遇上大船穿橋。那是一座平面橋,整座橋被拉高,像是抬起四支腿一樣,跟荷蘭用掀開的方式不同,難怪我沒見到吊桿。幸好我多抓了點時間到車站,不然從大船遠遠駛來就被柵欄擋下,等了大約十分鐘才又放行,是一條非常非常長的船,船上有好幾個貨櫃,從方向來看,極有可能終點在安特衛普。 


歐洲水系眾多,自古就是運輸命脈,16、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之後,水運的發展更加重要,法、荷、奧等國無不開通運河,連結境內水系,讓河河相通,大量運輸內陸貨物。眼前的斯海爾德河(Scheldt)發源自法國,拿破崙時代就有連接塞納河與斯海爾德河的計畫,但始終未能實現。

近年法國又重提一項名為CSNE(Canal Seine–Nord Europe/塞納-北歐運河)的計畫,從塞納河的支流瓦滋河(Oise)開一條107公里長的運河,連接到斯海爾德河,整條運河在法國境內,預計2030年完成,現正如火如荼進行中。所以將來從巴黎也能搭船到比利時、荷蘭,甚至德國、奧地利,直通黑海!想必以後斯海爾德河的船運往來會更加密集,可以減輕不少汽車運送的污染,這是現代仍使用河運的最大意義,不過速度真的相當慢。 

Oudenaarde老車站

今天下榻地點是根特(Ghent),但發現從圖爾奈到根特途中,有個很漂亮的世界文化遺產--Oudenaarde老市政廳,所以就想到這城鎮停留一下,或許逛個三四個小時,打算將行李寄放在車站,但事情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先是火車在上次搭錯車的城鎮Kortrijk延遲發車,原本上車等候的人通通不見,大概去搭另一輛更早出發的車,但得下上樓梯到另一個月台,我一堆行李懶得移動,就繼續等,但發車時間一直延後,讓我不禁懷疑是否我又搭錯了?最後晚了二十分鐘才終於出發。 

到了Oudenaarde之後,正好遇到一群小鬼週三中午放學,喧嘩到讓我煩躁,還有人坐在樓梯上,我提著行李下來時,她卻一動也不動,我只能自己避開她,又回到荷語區文化!接著發現,唯一的行李寄放櫃居然要上網付費才能用,現場無法刷卡或投幣,也沒寫尺寸跟價錢,車站也沒免費網路可用,這些事讓我已經快待不下去了。 

Oudenaarde老市政廳

後來決定或許看一下老市政廳後就離開,因為除了她看起來有點驚人外,其餘我還真不知要逛什麼。Oudenaarde在15-18世紀也是知名的掛毯編織生產地,她的名字已透漏了這一點,「oude+naarde」意思是「古老田野」,古時有個名詞叫「outnal」,指一種深棕色亞麻線,極可能是從「Oudenaarde」這地名來的。

掛毯多以羊毛與亞麻混紡,亞麻提供了線材的強度與光澤,當時從法國諾曼第到荷蘭沿海種滿了亞麻田,而羊毛則來自英國,低地區許多城市都是紡織重鎮,其中Oudenaarde與Tournai、Brussels等城並列為歐洲頂尖掛毯產地。16世紀是Oudenaarde織毯的鼎盛期,作品銷售歐洲各地,甚至成了王室與教廷的收藏品,老市政廳內就有許多古老掛毯的展示。今天比利時仍有約15,000公頃的亞麻田,正是種在這一帶,生產高品質亞麻線及亞麻仁油等,用途廣泛。

右邊是Oudenaarde老市政廳

華麗的Oudenaarde老市政廳建於1526-1537年,正是掛毯貿易最興盛之時,許多貴族也住在這城鎮,當時的統治者是哈布斯堡的查理五世,1522年他也曾在這城市住過幾個月,當年22歲的他與當地女子談了一場戀愛,並生下一名私生女,日後成為尼德蘭總督。宗教改革期間,Oudenaarde也擁有很多新教徒,但受到哈布斯堡當局的圍勦,造成新教徒出走荷蘭,也帶走了Oudenaarde的盛世。

我拖著行李走了一公里進入古城中心,也稍微繞路看一下別的老建築,沿路一樣沒什麼人,前半段的房子看起來也算新,可能跟火車站一起發展出來的。到了大廣場,那棟老市政廳就在眼前,地圖標示她是博物館和遊客中心,我決定進去問問旅遊資訊,也問問能不能寄放行李,之前在捷克的遊客中心是可以寄放的,2歐解決。但這裡的遊客中心女士告訴我無法寄放行李,而且現在博物館無法進入參觀,只能看看外表。 

左邊是Sint-Walburgakerk教堂

我再問,這裡除了這棟老市政廳以外,還有什麼可以參觀嗎?她說有座教堂Sint-Walburgakerk,但是只開放週四,而今天是週三。我再問,地圖上有座公園裡的城堡,可以參觀嗎?她說那是私人的房子,也無法參觀。問到這裡,我忍不住笑了,那你們這裡到底要我們遊客來看什麼?廣場上的餐廳也都沒開,是我來錯日子嗎?我心裡想著。 

不過這樣也好,拖著行李要逛實在很累,也幸好我沒花錢寄放行李,最後總共只待兩小時,隨便晃晃看一下,連古城另一端的斯海爾德河邊都沒走到,但正好遇上教堂的鐘琴聲,彷彿在跟我說再見。我又回到火車站搭車,其實紅磚建造的老車站也挺美的,現在是一家餐廳,其餘設施在20世紀為鐵道現代化需求而拆除,現在搭車要繞到後面的新建築,而老車站餐廳也是沒營業!看來這裡跟圖爾奈一樣,觀光業還沒準備好。 

Oudenaarde老車站主樓

幾經波折,前次過車站沒停,今天終於來到根特(其實荷蘭語Gent發音是漢特),原來這裡這麼美!從GENT-DAMPOORT車站到旅社的1.8公里路,沿途遇到幾個景點,已經讓我迷醉,心情十分雀躍。上次在布魯日旅社遇到一位台灣女孩,她跟我說根特和布魯日蠻像的,我今日一看,怎會像呢?布魯日的房舍典雅小巧,根特到處是豪華大房,展現伯國後期首都的氣派,這是兩座完全不同氣質的城市啊! 

我住的這家根特青旅位在一棟不小的古樓房內,住的人非常多,附設早餐,也有微波爐和冰箱,但氣氛非常詭異,似乎以青少年團客居多,其他大多是中年人。而且整座樓房的樓上窗戶居然全被鎖死,樓梯間的清潔劑味道瀰漫整個宿舍區,就連房間內的窗戶也只能開一點點,這是什麼原因?怕有人跳樓嗎?但這裡才三樓啊!剛好我抵達時天氣轉晴,我都快熱暈了! 

根特傍晚河邊

傍晚一群青少年入住,又跑又吼,吵翻天,我忍不住跑去找聲音來源,找了兩次,看到他們的老師,請他們安靜點,一個跟我說好,一個只說,對啊,他們太興奮了,我也在安撫他們,但就是靜不下來。而這兩個老師對我都沒有一句抱歉,我只好說聲謝謝離開,回房間小睡一下。 

趕在八點超市關門前又出門採買食物,沿路經過美麗的河邊,決定只買不用加熱的晚餐到河邊享用,不回那個又吵又悶的旅社吃飯了。原本打算在有陽光的熱鬧河邊坐下來,但對岸一群黑人聽著很大聲的嘻哈音樂,又是吵翻天!我只好繼續往前走,終於找到一處靜謐的角落,伯爵城堡就在對面,太好了!


我坐在狹小的樓梯上,享用我的沙拉餐和麵包,三不五時有獨木舟從河面划過,也有水鴨來討食。還好我買了兩個麵包,撕成碎片請水鴨吃,見一隻大的叼了比較大片的回樹林裡,不久帶來兩隻小的,吃完又來找我,還上了岸。我餵食牠們一陣子,最後麵包都吃完了,對不起喔,明天再買來請你們,乖乖!

坐在河邊時,也遇到有人到這一角落拍照,荷語區跟法語區的比利時人真的很不同,如果是在法語區,看到我在吃飯,早就一堆人跟我說Bon appétit了,但在這裡,連我對他們笑,他們都可以一張撲克臉回應我,看來我又得適應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