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2025《荷比盧法低地3個月之旅》 從卡洛林王朝發源地到法德相爭之地-梅斯

本文圖片皆在梅斯

6/19_w4 Metz→Nancy, France

在這個僻靜的套房帶廚房旅社很舒服地住了三晚,今天又要動身出發到下個城市Nancy了!一早旅社附近道路施工,打破這裡原本的寧靜,七點半就上工,沒想到法國人這麼勤快。我無法再入睡,躺著用按摩球壓壓腳腿,每個點都痠痛得要命,旅行的代價之一。

昨天首次出門逛梅斯,前天在房間休息了一整天,也訂好後面所有旅社,我已經累到無法再趕行程,只想駐點慢慢玩,行程精簡到只住三個城市,各住六天或七天,全部只找有廚房的套房。梅斯旅社是因為只訂得到三天,不然我也會多待幾天的,這裡安靜又有新鮮空氣,我很喜歡。只是前面在盧森堡五天都要早起去用早餐,所以到了梅斯也自動八點左右就醒,沒有睡很多,但步調變慢,加上環境靜謐,還是讓我有些休息。

聖女真德廣場

昨天逛了六七個小時的梅斯古城,本以為一天就足以悠哉看完這城市,我忘了她是法國的城市,把在荷比盧的習慣帶來,實在太小看她了!光是一家免費的博物館就逛了兩個半小時,其餘也只是重點走完一遍,而且沒想到梅斯古城位在高處,所以路線有點安排錯誤。除了有些時間上的小遺憾之外,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來看看的城市,但顯然旅遊知名度不是很高,遊客不是很多,也可能如此,一個館藏豐富的博物館居然免費。


從旅社走往古城要先經過一條小河--Seille,河的一岸是車水馬龍的大馬路,兩岸樹林茂密,有古城牆遺跡,有些人在河岸慢跑或散步。Seille河發源於南邊138公里的Vosges(孚日)山區,蜿蜒流到梅斯之後,匯入Moselle河,然後先向北流,再往東流入萊茵河。梅斯古城就位在這兩河交會處之間,中間還有一條細流將古城分成兩岸,南岸是塊高地,叫Colline Sainte-Croix(聖十字丘),自古就是凱爾特人的重要據點,也是今日古城的核心區。

金色庭院博物館入口

羅馬人來到這裡,因有地理的優越性,將這裡作為一個重要的駐軍地點,通常有大量駐軍就會有浴池或是競技場,這些都是古羅馬士兵的重要休閒,梅斯這裡就有古羅馬浴池遺跡,位置就在現在的「金色庭院博物館/ Museum of La Cour d'Or」,也就是讓我逛了兩個半小時的地方。

這座博物館更重要的館藏是一堆卡洛林時代的宗教相關物品,與那時代的石雕、墓碑、生活用品等等,還有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的古文物與藝術品也在此展示。梅斯是法蘭克王國的首都之一,也是卡洛林王朝的發源地,黃金庭院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宮殿位置(但還未發現遺跡),附近還建有作為卡洛林祖先陵寢的教堂和修道院,形成一個龐大的卡洛林時期遺址。


法蘭克最早的墨洛溫王朝,因國王克洛維一世(Clovis Ier,466-511年)去世而分割,其中Austrasia地區以梅斯為首都,大主教Arnulf與宮相Pépin de Landen(580- 640年)輔政,權力越來越大之後,他們的後代開始架空國王,最後Pépin三世(714-768年)奪取王位,開啟卡洛林王朝,他的兒子就是領土達於顛峰的查理曼(742-814年),他也是撲克牌紅心K的圖案原型。


法蘭克王國在843年的《凡爾登條約》之後分裂為三,中法蘭克不久又分裂,梅斯成為「塔洛林吉亞王國(Lotharingia)」的首都之一,原先是主教統治之城,13世紀初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自由帝國城市」,直屬於皇帝,並享有高度自治權。而那個簽約的凡爾登/Verdun,就位在梅斯西方約80公里處。

16世紀新教崛起,馬丁路德發起宗教革命的神聖羅馬帝國部分地區,受到皇帝查理五世的宗教迫害,當地新教諸侯為換取法國國王的派兵支援,1552年簽下《香波條約》(Treaty of Chambord),將靠近法國的三主教區--Metz、Verdun、Toul授予法國佔領,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之後才獲得神聖羅馬帝國同意,此後這塊地區便成為法國領土。
 

剛抵達梅斯時,我就被那座巨大豪華的車站嚇到,簡直像宮殿!這建築是20世紀初由德國人建造的,因為1871年的普法戰爭之後,德國又將洛林-阿爾薩斯地區討回,包含梅斯、史特拉斯堡等城市。為了跟法國較勁、耀武揚威,德國人重建了這座大車站,皇帝來了就住在車站內的寢宮。一座從古城通往車站的城門,也就是現在的德意志門(Porte des Allemands)也是當時所建,不過這一切在第一次大戰後,又被法國收回了。

德意志門(Porte des Allemands)

梅斯現在是大東區(Grand Est)的一個經濟大城,摩澤爾省(Moselle)的省會,以工業和交通為主,旅遊業正在起步中,許多景點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的預備名單中。

古城裡的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Etienne de Metz也很可觀,巨大到讓人驚歎,她的玻璃花窗面積是法國之最,也是歐洲哥德式教堂之最,有「上帝的燈籠(La Lanterne du Bon Dieu)」之稱。這教堂自1220年起建,花了300年才完成,巴塞隆納聖家堂的144年簡直沒得比!

梅斯主教座堂

主教座堂對面是市政廳,前身是主教宮,建於1753年。法國人統治梅斯之後,18世紀興起啟蒙運動,兼管三主教區的洛林總督對梅斯進行了城市大改造,其中一項計畫是重整主教座堂附近的街區。總督與主教協商之後,將多所小教堂與教會設施拆除,興建了這座主教宮。法國大革命之後,教會財產被收歸國有,主教宮便改為現在的市政廳,兩者之間是兵器廣場(Place d'Armes),遊客中心也位在廣場旁。

市政廳前身為主教宮

當時總督的另一項建樹是改造摩澤爾河上的小島Petit Saulcy,這裡原本只是堆放柴火的低窪地區,1738-1752年之間(曾因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而暫停),他將原本潮溼的河中小島排乾,興建四座橋樑連接古城,在島上建立了一座新古典主義的歌劇院Opéra-Théâtre de Metz,以及一座圖書館,這歌劇院成了法國至今仍在營運的最古老歌劇院。Petit Saulcy小島上還有一座新教教堂,是德國統治時期所建。

梅斯歌劇院

梅斯古城內有多處古老廣場,Pl. Saint-Jacques是古羅馬時代的論壇(forum),也就是集會討論公共事務的地方,這是古羅馬城的特色之一。廣場名稱來自旁邊一座已經被拆除的聖傑克教堂,現在廣場是餐廳聚集的地方。

廣場上有座聖母像,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晚期,屬於德國領土的梅斯,在德國節節敗退時,為了請聖母保佑免受戰火波及,請當時德藉主教豎立的塑像。此時期的梅斯市民對於祖國認同有分歧現象,畢竟從法國人成為德國人還未滿50年。

聖傑克廣場的聖母像

附近還有一座具有中世紀拱廊建築的長形廣場Place St Louis,這裡原本是古羅馬城牆的位置,13世紀因城市擴建,城牆被移到Seille河邊,這裡就成為廣場和新的商業區,許多來自倫巴底(Lombardia)的商人在這裡建造房屋,從事貨幣兌換,因此這裡當時被稱為Place du Change(匯兌廣場),14世紀曾有60家匯兌商在這些拱廊建築裡,可見當時梅斯金融業之熱絡。

17世紀,廣場上豎立起一座法王路易十三的塑像,象徵法國王權的進入,或許是塑像被誤認,也或許是市民寧可當他是被追聖的法王路易九世,而不是時任的國王,總之從此這廣場被稱為聖路易廣場,現在也是餐廳林立之處。

13世紀匯兌廣場的拱廊建築

古城西邊還有一座古老的天主教大殿Basilica of Saint-Pierre-aux-Nonnains,她原是4世紀羅馬軍人的健身館,7世紀才改建為教堂,11世紀擴建並整修,後來法國人在16世紀將她作為倉庫,一直到1909年。現在是舉辦音樂會和展覽的場所,我去的時候非常安靜,位置較偏僻。

Basilica of Saint-Pierre-aux-Nonnains

梅斯古城有許多鑄鐵小噴泉,他們讓我想起我住過的普羅旺斯小鎮,這些噴泉很多是1850-1870年代的產物,也就是普法戰爭前夕的法國拿破崙三世統治時期。這些小噴泉在法國很多城市也會見到,鑄造廠大量生產標準化噴泉模件,廣泛分布於法國各地,時間延續到1900年代,代表的是那個時代對公共建設與飲水系統的改善,巴黎奧斯曼建築也是此時期的呈現與思維,後來德國人統治梅斯也延續這樣的理念。

摩澤爾河邊的噴泉

火車站附近還有一些景點可以看,我打算今天退房後再拖著行李去找找,所以昨天上網買車票時,故意多預留點時間。法國火車票盡量避免當天才買,因為價差多達兩倍,有時更多,非常誇張,而且不同時段會有不同票價,即使同車種,這是在法國旅行讓人緊張之處。

上午準時退房之後,搭了公車前往火車站,確認過火車月台位置之後,拖著行李四處晃,先去找車站裡的德國皇帝房間,但晃了兩圈沒找到,只看到有一家餐廳改造的書局,後來才知德國皇帝的房間在二樓,現在是法國國鐵SNCF的辦公室,沒有對外開放。

梅斯火車站

接著去附近看一座水塔château d'eau,這是德國統治時期為供應蒸汽火車用水所建,目前無其他實用功能。又去車站後面的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 Centre Pompidou-Metz看一眼,是日本建築師設計的現代建築,2010年才啟用,附近是新城區,可能遇到中午休息時間,人潮很多。

我訂兩點的火車,逛完車站一帶,時間還很多,有點不知如何打發,尤其大熱天。看到車站螢幕顯示一點半有一樣的車,就想試試看能不能搭這班,無對號座的車在荷比德是都可以搭,但昨天買票時曾發現一點半的車貴很多,所以才買兩點的車。我先進了月台,打算遇到人再問一下,看到三名警察在聊天,我拿出電子票詢問他們,其中一位跟我說可以,我就放心上車了。

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

火車開動後,查票員來了,她發現我買的票是另一班,講了一堆法語,應該是說這班票價不同,下次不可以這樣搭,然後就去驗別人的票了。鄰座一位女士對我聳聳肩,不久告訴我,後面有個人也是同樣情形,看來很多人從邊境過來,還不習慣法國火車的龜毛。

從Metz到Nancy的火車要搭44分鐘(約50公里),車種TER屬區間車,昨天買兩點車的票價是6歐,一點半那班昨天買是13歐,今天買兩點的車也是13歐;如果是比利時火車(在SNCB網站購票),上次從Charleroi搭到Namur是33分鐘(約40公里),無論何時買哪一班次只有一個票價,城際快車IC票價7.2歐(比利時工資較高),兩者速度差不多,很明顯法國火車會刻意哄抬價格,這社會主義國家竟如此喜歡趁火打劫?

梅斯火車站

所以法國火車能不搭就不搭,能提前訂就提前訂,有些路段有很便宜的公車(但長途會搭很久),何況法國鐵路經常罷工,有停駛的風險。雖然荷蘭交通也很貴,有次搭Sprinter區間車23分鐘,刷卡後才發現是6.2歐,公車也是貴得嚇人,一個半小時24歐,但直接刷信用卡上下車,也不用預訂車票,班次又多,省心很多。總之,到了法國,荷比盧的交通幸福時光結束了。

上帝的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