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25年10月3日 星期五

2025《荷比盧法低地3個月之旅》 從法國返回比利時

里爾劇院廣場

6/2 w1_Lille, France→Tournai, Belgium

昨晚超市買的西班牙海鮮飯加義大利冷凍蔬菜,分成兩餐吃,今天早餐一大盤,吃得有些勉強,不吃完又很麻煩,結果退房之後找了兩次廁所,車站一歐,公園免費。從昨天到現在,在Lille竟找到兩個免費廁所,是這城市不太一樣,還是法國變了?也難怪這裡比較不會聞到尿騷味,這不是很好嗎! 

又花了三四個小時把Lille古城區另一半逛完,這裡的國際觀光看來不是很發達,沒什麼遊客,城市居民較多,車站非常繁忙。里爾大都會區人口是法國排名第四大,前三名是巴黎、馬賽、里昂,2008年與比利時境內昔日法蘭德斯伯國城市Tournai(圖爾奈)、Kortrijk成立第一個歐洲跨境合作圈(EGTC),三個城市在經濟與就業上互相依賴,彼此之間的交通只約半小時即可達,比台灣北北基桃還方便!

聖莫里斯教堂

里爾古城從主教座堂到大廣場這一帶是核心區,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奧地利軍隊摧毀得相當嚴重,導致今日大廣場面貌與中世紀幾乎完全不同。當時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爆發之後,政府被一群革命人士組成的議會所把持,國王路易十六成了傀儡君主,許多貴族逃亡到尼德蘭,因為那時的尼德蘭屬於奧地利,而法國瑪麗皇后是奧地利人,所以貴族到奧地利領土避難,並請求出軍制止人民的革命。

巴黎門&市政廳鐘樓

當時仍是君主制的歐洲各國當權者,對於法國大革命所引起的民主意識感到十分惶恐,奧地利與普魯士(德國前身)便於1791年簽訂合約,宣示支持法王路易十六維持政權,並不惜以發動戰爭為代價,以維護君權。此一宣言激發法國的革命軍,便決定先發制人,於1792年入侵尼德蘭,也就是今天比利時邊境,但節節敗退於德奧聯軍,甚至首都巴黎一度告急,路易十六被懷疑通敵而送入監牢,隔年上斷頭台,法國經歷一段恐怖統治。

聖莫里斯教堂

1792年10月,奧地利軍隊入侵位在法國邊境的Lille,摧毀古城核心,伯爵府、市政廳、鐘樓、多座教堂等重要建築均嚴重受損,少數倖存者如:聖莫里斯教堂(Église Saint-Maurice)等等。後來在Lille市長帶領民兵勇敢抵抗下,成功逼退奧地利的兩萬大軍,今天大廣場上的女神柱Colonne de la Déesse,就是為了紀念這段歷史,1845年才佇立。

Rihour宮--遊客中心

19世紀中,里爾市政廳遷入旁邊的Rihour宮,這是一棟建於15世紀中期的勃根地公爵府,後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佔領期間的一場大火中被燒毀了大部分,於是戰後在南邊巴黎門附近又蓋了現在的市政廳和鐘樓,屬於新法蘭德斯與藝術裝飾風格。而Rihour宮僅存部分,現在是遊客中心所在。

里爾大廣場--中間女神柱、左邊老證券交易所、右邊北方劇院

里爾大廣場周遭大型老建築還剩1653年西屬尼德蘭時期所蓋的老證券交易所Vieille Bourse de Lille,和1717年蓋的北方劇院Théâtre du Nord,它原是衛兵哨所,與巴黎門建於同一時期,20世紀初改為劇院,之後陸續擴建成今貌。

劇院廣場--左邊里爾商會大樓、右邊里爾歌劇院

老證券交易所後方的劇院廣場(Place du Théâtre)有兩棟20世紀初蓋的大建築,帶有76米高鐘樓的是里爾商會大樓(Beffroi de la Chambre de Commerce de Lille),容納18世紀初就已成立的所有里爾商會,曾是新證券交易所,屬於新法蘭德斯風格。旁邊是以新古典風格建造的里爾歌劇院。

里爾美術宮

拿破崙統治時期,為了收藏藝術品也在這城市蓋了一棟豪華宮殿--里爾美術宮(Palais des Beaux-Arts de Lille),它可說是巴黎以外的美術館中藏品最多的。拿破崙統治法國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他在歐洲各城市有不少建樹,尤其《拿破崙法典/ Code Napoléon/ Code civil des Français》,是近代歐陸民法的始祖,奠定了私有財產保障、契約自由等核心原則,影響了包括台灣等各國的民法制定。

聖莫里斯教堂

在聖莫里斯教堂外休息的時候,看到讓我納悶的一幕。先是一個好手好腳乾乾淨淨的年輕人跟我要錢,我沒給他,接著有兩個女孩子,大約十幾歲,其中一個把手上的一包東西暗中交給那個跟我要錢的年輕人,以「暗中」形容是因為他們都沒停下腳步,而且是背著交出去。然後那個小男生把那包東西交給停在一旁的一輛寫著「健康」的箱型車裡的一個男人,那個男人看到我正盯著他們,一邊身子轉往車內,像是在跟車子裏的人談話,一邊又朝我這裡看。我們互看了一陣之後,我起身離開,雖然心中充滿疑惑,也不想在外地惹事,況且無能為力。 

里爾法蘭德斯車站

去旅社取回行李之後,到火車站準備搭車到下一站--Tournai(圖爾奈),又要回到比利時,大約每小時一班,但剛好兩點多沒車,我就坐在車站裡上網訂了三點多的車,法國車站有免費網路。才訂完票,剛好一個老人又來跟我要錢,我看了他一眼,低頭邊用手機邊跟他說不,他竟很兇地又跟我要了一次,這次我抬頭也很兇地盯著他,等他唸完台詞,我又一句很兇地Non!他才悻悻然離開。我看了旁邊一個年輕人一眼,他剛也被要過錢,他無奈地對我一笑,我也是。歐洲一堆乞丐、扒手、小偷、搶劫犯,出了事去警局報案也沒用,來過這種鬼地方,絕對不會認為台灣是鬼島! 

圖爾奈火車站

又回到比利時,本以為Tournai在北部,應屬於法蘭德斯荷語區,但怎麼路人都講法語,問了旅社櫃檯人員才知,這裡屬於瓦隆法語區,再往北的Kortrijk才是荷語區,古時都屬法蘭德斯伯國,也就是這封建國靠近法國這邊有一小部分是講法語,里爾也是。「瓦隆(Wallon)」一詞是來自北邊荷語區日耳曼人,對南邊講法語/羅曼語和凱爾特語人的稱呼,今天比利時的瓦隆大區面積略大於法蘭德斯大區。

斯海爾德河

從車站到旅社要走1.7公里,此時天晴氣爽。中間經過一條河,這是斯海爾德河(Schelde),上次遇到她是在安特衛普,當時是下游,如今來到上游了!斯海爾德河在這裡大致呈南北向,順著河流往上走就是法國,往下走會轉成東西向,流到安特衛普後,經過尼德蘭的澤蘭省/Zeeland再入北海。 

跨過斯海爾德河之後進入古城區,到處安安靜靜,實在出乎我意料,這裡可是法蘭克王國的第一個首都啊!怎麼沒什麼遊客呢?但是古城區到處古色古香,雖然往旅社的路上有施工,我卻一路經過了主教座堂、鐘塔,去超市路上,又經過大廣場等地,幾乎把這古城的重點景區都走過了,這古城真迷你啊!

圖爾奈大廣場與鐘樓

在這裡終於找到除了家樂福以外的大賣場,還看到比利時象牌巧克力,順便買了幾盒,之前在布魯日手工巧克力店買的松露巧克力已經壓扁到快成巧克力醬了,超市買的有包裝盒,帶回去當禮物可能還是好一點。這超市的蔬菜我遍尋不著,問了店員,原來在一個冰庫裡,人直接走進去買,好大一間啊!但不宜久待。

在Tournai要待兩晚,一晚才30歐,而且附贈早餐,所以我在超市只買了兩餐,加一瓶雪莉酒。今晚我住的六人女性房竟只有我一人,而且衛浴在房裡,這根本是私人套房啊!真是太開心了!

圖爾奈主教座堂與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