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僧侶谷小聚落與高原上的新城區 |
旅行至今兩個月,早已讓我非常疲憊,原計畫在盧森堡待四晚慢慢玩,早上趁宿舍沒人時可以好好休息,下午再出門晃晃,但被分配到半地下室房間,沒任何視野已經讓我覺得很悶了,中午在房內休息時,還不斷聽到搬動家具的聲音,我才想起這房間樓上是餐廳,中午用餐時間大概很多人,不斷有人拉動桌椅,聲音持續了至少三個小時,我戴了耳塞也擋不住,吵到我快崩潰了!
決定再去問櫃檯能否換房間,雖然昨天入住時我就曾表明不想住地下室,他們說全都客滿,但我是住四天,每天都這樣渡過真的不行,不然就看能不能退錢給我,我可以提早離開,去住另一個盧森堡城鎮青旅也可以。櫃檯人員聽完我換房間的理由,查看電腦之後說,二樓有個六人女性房可以住兩晚,但最後一晚要再換回原來房間,至於退錢是不可能。
![]() |
| 遠眺盧森堡市 |
我不懂這裡的房間是怎麼分配的,先到的人當然先安排房間,怎會兩天後才到的人非住我那床不可?他們還說,換回原來房間的當天早上,十點要先退房,下午一點再換房間,為了給清潔人員工作。但我已經觀察過別家旅社好幾次了,他們只是把被子摺好放好而已,有時床墊很髒根本沒清理,我遇過一整床都是灰塵的,我還得自己清理,所以我認為根本沒必要先清空床鋪,我離開時打理好就行了,但他們顯然不認同我的看法。
換與不換房間都有困擾,讓我猶豫再三,但在我回房間待了一陣子之後,又不斷聽到那個令我崩潰的移動聲,我決定還是換吧!至少明天我可以休息一天,再忍一天就退房了。我又跑去櫃檯表明我的決定,這次櫃檯多了一名稍年長的服務人員,他直接幫我處理,我就又跟他完整說明一次。
我說我已經旅行兩個月了,非常疲憊,非常需要休息,上午為了趕赴九點前的早餐,我必須早起,吃完我會回房間再休息一下,直到下午才出門,但是你們給我的房間,樓上就是餐廳,桌椅移動聲讓我根本無法休息,我還有三天要住,不能每天都這樣忍,所以我希望可以換到樓上的房間,但他們告訴我,兩天後我必須再換回原來房間,這讓我很猶豫。
這位稍年長的櫃檯先生聽完我說的,又看了一下電腦說,你可以換房間,而且不用再搬回去,在同一個房間住三晚沒問題。我再三確認我所聽到的,這就對了!後面還沒來的人可以換別間,你們的安排可以不必這麼死硬,如果你們也經常旅行,就更能體會我們旅行者的需求。老實說,從這旅社各方面狀況來看,我認為主事者應該是不常旅行的人,不然就是不夠體貼,例如套房廁所洗手台居然連洗手液都沒有,難道我們每個人還得拿出自己的肥皂來用嗎?這也太不方便了吧!
就這樣,今天為了換個好休息的房間,折騰了好久,直到換了房間後我才一整個放鬆,再也沒有那惱人的拖地板聲音了,而且窗外視野超好,可以看見城堡!不過這六人房不是浴廁在房內的套房(前一房是四人套房),我是搬過去才知道的,但安靜和視野對我來說更加重要!而且這房間可以小聲關房門,之前那間的門非常緊,完全無法控制關門聲,永遠只能蹦一聲自動關閉,加上浴廁門也是很吵,以及沖澡計時按鈕無法固定等等,一堆問題說不完。
其實這二樓的六人房也有其他問題,一整層十幾個房間,公用女廁只有兩間,兩個沖澡間其中一間是壞的,晚上洗澡還得排隊。加上這幾天是三十度高溫,二樓是頂樓,房內窗戶又被鎖了,只能開一點點,上次根特青旅也是這樣,到底鎖窗的理由是甚麼?樓層並不高,底下又有個大頂棚,有人跳樓會選擇這裡嗎?不小心掉下去的機率也很小吧!還是治安差到有人會爬上來?但大部分旅社也沒因此鎖窗啊!真的有治安考量應該是裝鐵窗吧!把人鎖在悶熱的房內又不提供電風扇,這真的很不人道啊!
![]() |
| 河谷裡的糧倉 |
總之,終於可以在房內好好休息了,小睡一下之後,有精神了才出門,此時已經五點半。今天行程是到盧森堡市的北邊走走,從位在城堡邊坡的旅社走過去,會先跨過Uelzecht河谷,接著往上走到歐盟機構所在的新城區--Kirchberg高原,高原邊坡上有很多古碉堡設施,這些碉堡都是以前為了防守上城區(Ville Haute),也就是公爵府所在的城堡而設置。
古代盧森堡歷經羅馬人的統治之後,法蘭克人帶來現代盧森堡語的基礎,之後相繼成為中法蘭克王國、洛林王國、上洛林公國的屬地。959年從洛林王國分裂出的「上洛林公國」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員,而盧森堡這片土地,在當時是今德國邊境古城Trier聖馬克西敏修道院(St. Maximin's Abbey)的財產。
西元963年,上洛林公國的貴族Siegfried向修道院買了這片土地,並拆了博克岩(Bock)上原有的一座頹圮古羅馬小碉堡Lucilinburhuc,重新蓋起了一座擁有堅固城牆與堡壘的大城堡,成了今天盧森堡市中心的起點。由於盧森堡位在古羅馬重要道路上,為這座城堡提供了可觀的稅收,也帶動了城堡周圍的聚落發展。
博克岩(Bock)是一處突出於河谷的懸崖,底下有Alzette和 Pétrusse兩河在此交會。Pétrusse河注入Uelzecht / Alzette河之後,形成一個180度的曲流,繼續往北,轉彎匯入摩澤爾河(Moselle)後,再注入萊茵河;而這個曲流的上方就是Bock懸崖,以及築於此地的堡壘,讓盧森堡在中世紀成為一座易守難攻的堅實城堡。
我走了大約半小時終於抵達Kirchberg高原上的新城區,我先到這裡的超市買點食物,肚子非常餓,剛好遇到下班人潮,許多人聚在這裡的一個階梯廣場喝啤酒,形成一種有趣的文化。我想起上次在比利時Charleroi遇到的捷克人,她說她曾在盧森堡從事電腦工作五年,當她說這事的時候,眼神充滿精彩回憶,不知她是否也曾是這群上班族的一員?
這裡的超市剛好有提供微波爐和座位,所以買完我就直接坐在超市裡用餐,還買了一罐啤酒和一瓶紅酒,餐桌旁的窗外就是一群正在喝啤酒聊天的上班族,各個西裝筆挺,或是套裝打扮,帥哥美女看不完,真是賞心悅目啊!也看到這裡餐廳的雞尾酒「Happy Time」價錢是16歐,天啊!我還是喝超市啤酒吧!
![]() |
| Fort Thüngen |
吃完從高原另一側走回山谷,途經一座現代音樂廳和一座美術館,但Google maps的徒步路徑在這裡不準確,引導我走到非常狹小的路,兩邊的樹林快把小徑遮掩了,我正準備回頭,遇到兩個騎自行車的父子朝我騎來,我疑惑地問他們,這裡有路嗎?他們表示不清楚,又看了一下地圖,他們決定從上面的土坡翻過去。好,再見,我還是回頭去找正路吧,後來我們又遇到了。
高原側邊有兩座相鄰的大碉堡--Fort Thüngen和Fort Obergrünewald,前者旁邊蓋了一座現代美術館,後者在穿越底下樓梯往上走之後,會來到一片青草地,許多人在這裡曬太陽、聊天、喝啤酒,根本像迷宮後的秘密花園!草原對面就是高踞的盧森堡,城堡內的教堂尖塔聳立其間,城邊的三塔門,和掩藏在Bock懸崖邊的城寨--Casemates du Bock,清晰可見。
中世紀積弱不振的上洛林公國又分裂成好幾個小國,11世紀Siegfried的後裔將小城堡擴建,在城內建立了府邸,並開始自稱「盧森堡伯爵」,其伯國亦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員。到了13世紀中晚期,盧森堡伯國土地曾擴展到Moselle/摩澤爾河和Meuse/默滋河流域之間,比今日盧森堡加比利時盧森堡省還大。
1312年,盧森堡伯爵亨利七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合此之後,盧森堡家族共產生4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並成為波西米亞國王。1354年,伯國升格為公國,新任公爵佔領了其他伯國領土,使盧森堡公國站上歷史高峰,與哈布斯堡家族爭霸。1443年,由於盧森堡家族缺乏男性繼承人,最終還是被併入勃根地尼德蘭中。
17世紀,法王路易十四佔領盧森堡,1684年興建了Obergrünewald碉堡。18世紀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統治時期,1716年擴大了這座防禦工事,並於1732年增建了Thüngen碉堡,它原是帶有城牆的巨大堡壘,與前面的Fort Obergrünewald有地下道相通。
1815年,拿破崙失敗後的維也納會議,盧森堡與今比利時都被併入尼德蘭王國中,盧森堡改稱大公國,大公由尼德蘭國王兼任。但為了防止法國的再度侵犯,由普魯士(今德國)駐軍在盧森堡的各大堡壘中,包含Fort Thüngen、Fort Obergrünewald,以及懸崖邊的Casemates du Bock等等,一些防禦工事也被普魯士加強。
![]() |
| 羅馬尼亞人的東正教教堂 |
1867年,由於法國的拿破崙三世(Louis-Napoléon Bonaparte)打算買下盧森堡,引發普魯士的極度不滿,普法戰爭一觸即發。於是歐洲列強於倫敦召開會議,決定盧森堡成為一個獨立且中立的國家,仍由荷蘭國王兼任大公,而普魯士撤軍,並拆除城堡圍牆與所有防禦設施,僅保留部分作為遺址。拆除工程耗時16年(1867–1883),盧森堡終於成為今日所見的模樣,從劍拔弩張的軍事重地,變成處處公園綠地的宜居之城。
我離開Obergrünewald碉堡之後,走往一條森林小徑,途中又經過一些防禦工事,以及一座古糧倉,這些大多是17-18世紀的建築。不久來到Uelzecht / Alzette河谷裡的小聚落--Pfaffenthal,名字的意思是「僧侶/傳教士谷」,早期是提供教會與城市物資的各類工人聚居之地,因近河流有利於動力的供應,現在有一座服務羅馬尼亞人的東正教小教堂,他們於近代因工作而來到這裡,現在約佔盧森堡總人口2-3%。
![]() |
| Pfaffenthal河谷聚落與右側的電梯 |
阿爾澤特河上有多座石頭古橋,我坐在其中一座邊上休息,打開剛才超市買的紅酒,拿出帶來的酒杯和開瓶器,啟動旅行最棒的時刻!不久有水鴨滑翔至河面,增添眼前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景色。享受完橋上的紅酒時光之後,我繼續往前走,來到Pfaffenthal電梯,這裡有免費公廁,電梯也是免費的,是市民上下城區的便利通道,遊客也用它來登高觀景。
電梯上面又看到鋼琴了,這城市到處有鋼琴,青旅露臺也有一架,偶爾會看到有人彈,我其實有點手癢,但經常有人在附近,電梯這架也是,我就不好意思獻醜了,琴藝不佳。走出Pfaffenthal電梯所抵達的上城,此時天色漸暗,附近有座公園,我稍微逛一下之後,找到公車站牌,搭了公車回到旅社,兩站就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