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施云的「憶澎湖」攝影展


2009.12-2010.03(?)
澎湖馬公機場 2樓藝文走廊
施云的「憶澎湖」攝影展
以及「澎湖藝術不結盟陣線」聯展
歡迎蒞臨指教~


2009「陽光下的海島~憶澎湖」攝影展序
作者:施云(婉慧)

一個人在離開一片住了六年的土地五年之後,對她的記憶可以剩下多少?在這片土地從沒有任何淵源,到前後住了六年,又過了五年幾乎不相干的歲月之後,對她的情感還能剩多少?若不是一次博奕公民投票,激起我對這片土地的呵護與不捨之情,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答案。



1997是我踏上這片土地的那一年,從繁華的台北大都會,移居到這座純靜的小海島。三年的教書生涯,從澎湖本島到了最南邊的島嶼,除了讓我體會了海島孩子的純樸與活力,也因為總愛在閒暇時騎著我的小機車到處遊晃、獵影,更深刻探索了這座海島的每一吋土地。一年的歐洲之行後,我仍舊選擇回到這裡,這也才發現,原來澎湖有著和歐洲一樣的生活節奏,只是嚴重缺乏藝文活動,這才讓我在三年後又回到台北定居。

有人說澎湖太窮,年輕人找不到生路,他們卻不知台北街頭乞丐一日多過一日;有人說澎湖的東北季風是她的一大要害,但是追風而來的風帆好手卻視它為難得的寶;有人說澎湖交通不便、資源缺乏,卻有一些人愛上了她的單純、靜謐而到此定居。澎湖的美、澎湖的好,是許多外來者或返鄉的遊子所體認的,許多世居於此的人反而察覺不出,這就是「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看世界的高度決定了發現真相的廣度!

此展作品曾於2003年在台北「法雅客書店」做過攝影個展,當時展出二十多幅,配合一本「陽光下的海島~澎湖記行」類筆記書的出版;六年之後,可以有機會將其中十多幅重新在澎湖展出,也算是回歸故里。再闡述一次當年的展覽序言:「只要小島上的人腳踏實地、心懷海洋,陽光下的海島,前程必定一片光明。」


2003「陽光下的海島~澎湖記行」攝影個展自序

六年前的初夏,帶著相機與一顆在都市中已被折磨得潰不成形的心,隻身前往澎湖──這個朋友口中異於台灣的小群島。成天漫遊於海天之間,試圖洗滌這顆疲憊的心,沒想到,從此與她結下不解之緣。

三年在海島的教師生涯,其實是從愛上這個小島開始的一個偶然,也從沒想過這個交會點持續那麼久,更沒想到會有作展、出書的這一天。我感謝命運中的這些安排,雖然當時遇上的一位算命先生指示我不要去澎湖,我不知道當時如果聽了他的話,結果又當如何?但有機會認識這個被當時的我視為神秘之地的國土,是我的幸運,尤其在這裡所遇到的人與事,更是我生命旅程中的一大收穫。

其後的歐洲之旅,也莫不與這小島有密切關聯,一年的身在異鄉,心所繫的多是這個小島,更讓我深刻了解她對我的重要。

澎湖,這塊從陌生到熟悉的土地,這幾年來我試圖踏遍她的每一寸角落,記錄每一個令我感動的片刻。看著她的事物流轉、消長,有歡欣、有心痛,有鼓舞、也有責難,感動於土地上為自身使命而堅毅不拔的人們,也疾首於小島上的一幕幕風風雨雨,百感交集之餘,我努力寄情於我的影像世界。

曾覺得在海島,美是唾手可得,也總是認為,身為海島人真是一種幸福。自在的空間、悠閒的氣息、遼闊的視野、和緩的節奏,這些對來自都市的我而言,都是夢寐以求的人生,是夢想中的樂土。儘管她的物資缺乏、資訊封閉,但保留原味的澎湖,總是那麼耐人尋味。

這幾年,小島為振興觀光、帶動人氣,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多了高樓、少了老屋,多了道路、少了野地,建設與破壞難道真是一體兩面?究竟是福是禍,恐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評定的。但我知道,只要小島上的人腳踏實地、心懷海洋,陽光下的海島,前程必定一片光明。
人的善惡、事的真假、物的虛實,原本就不是絕對的,正所謂事隨心轉、境隨情遷,全然視觀者的心態如何調整,放下我執,必有新象。世間萬物本就不完美,缺陷的存在是為了對人有所啟發,能夠從中學到多少,就看人的智慧與造化了。我攝下心中的海島,那些過去的存在,或者現在的消逝。無論如何,她,永遠在我心中,不管完美或不完美。

我打開窗,看見大海向我招手。你,看見了什麼?


2003「陽光下的海島~澎湖記行」攝影個展他序
文/謝祖銳(藝術工作者,1946年生,長居澎湖)

久居馬公的我,在這群環海小島上,注意力總是放在海或海生物上,過去從不曾好奇地去注意其他小島。隨著年齡的增長,注意力由「物」轉到「物與人」之間的微妙,而視覺語言的認知擴展,也讓我由主觀審美,進入人的價值觀、藝術價值觀的領域,雖然也關心建築與城鄉之間的種種關係,到底還是因為這位朋友,才令我發現:因為土地的少有,長久以來忽略了土地對人的影響,以及海洋與島嶼、自然與人文之間的互動。

從朋友的作品看見了寧靜、自主、高雅、仁厚的視野品味,看得出她關切的內斂。作品很少由人來代言,卻又總是見到人的痕跡;不現斧鑿,卻看得見歲月色彩的蒼茫,看得見孤傲、倔強背後的堅持;淡泊的系統根源,看得見取捨的用心;精緻隱忍之割捨,看得見不食煙火的脫俗亮麗;更看得見她以行動、專業、人文素養,融會生活之價值,體驗與實現具體之成果。

長居澎湖的我們,眼光看著大海,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生活,許多事忘記了。看到一位外來的朋友居然要去離島的離島教書,實在是太詭異的事,然後還用底片拍出許多我們看起來又熟悉又陌生的照片,再看見她的學生對她又尊敬又喜愛的樣子,讓我們的慚愧化為行動,於兩千年四人一起策劃了「千禧年首展~澎湖您好」主題展。隨後,她旅歐一年回國,與我們一起展出「私密空間論小島寓言」,隔年並出版了她的處女作「出走歐陸」一書。其間,她的攝影作品,不論紀實或拼貼,皆引發活躍了我們的心靈,並留下深刻記憶。

在兩次的主題聯展中,因為婉慧的加入,讓我們見識到「文化力量」之所在,在於用心精緻深遠;也因為展期結束夜的攝影活動,實地見識了攝與被攝之互動活潑,竟可以提昇活化心智,使成長的記憶久遠,領悟到這種攝影藝術的獨特之處。而從她的遊記自述「出走歐陸」一書的文景並勝,到文法迥異的「陽光下的海島」類筆記書,看見在遠遊的人文心懷中,安靜而有主見的品味與視野。

澎湖地方多年天災、人禍,年景不好,困苦之際,婉慧毅然提出北地個展之事,深獲我們的支持與感動,但擔心其清新、脫俗、仁慈、內斂的作品,在滾滾濁世中不知能引動多少迴響?再一省思,這不正是吸引我久居此地的感受嗎?思及此,不敢藏私,澎湖的美,心不靜,看不見!正如一位老先生所言:「不到七美,心不美;不到望安,心不安。」

專業素養與人文素養可以並存雙修,展覽作品就是明證。我希望這個展是給心靈需要的人一帖清涼劑!我更情願這些攝影作品為澎湖招引而來的是:仁厚、深思的旅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