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2025《荷比盧法低地3個月之旅》 前往低地國行政中心--海牙

海牙Hofvijver湖邊的城堡Binnenhof與皇家美術館

5/1 w4_Haarlem+Den Haag, Netherlands 

在舒適的旅社用完早餐後退房,我再確認一次到底我付了幾次房費,今早是另一位美女值班,她問我的名字,我說了Sophie之後,她立刻yah了一聲,彷彿他們全館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份奇怪的訂單,而且一查,居然是三筆! 

其中兩筆是兩天拆成兩單,一筆是兩天一單,原本看到是兩筆付了錢,等於多付一晚的錢,再看是變成只付一筆兩晚的錢,我只好自己上了銀行網站確認一下,應該是只付一筆兩晚吧?希望不會有我沒查到的付款紀錄。後來也補了一筆城市稅,這是我的訂單上有寫的,我還奇怪怎麼第一天的帥哥沒跟我要。 

Haarlem

在旅社查了一下今天要去的Haag(海牙)行程,今天是勞動節,雖然荷蘭沒放假,但可能是周圍國家有放假的關係,房價稍微漲了一些,原本以為海牙可能得晚一點再去,後來又找到還可以接受的價錢,第一晚39歐,第二晚41歐,兩晚合訂全以41歐計價,就是這麼奇怪!所以我就分開訂一樣的房間,請他們給我同一個下舖,只剩混合房。荷蘭女性房很難訂,而且往往比混合房貴,這是趁勢漲價,還是歧視女性? 

中午離開旅社,拖著行李走往一公里外的火車站,先是跨過一座移動橋,河邊有美術館等漂亮建築,在在顯示這城市的富裕。我想再多看幾眼這座城市,便特意繞到大廣場(Grote Markt),這裡依然展現著這城市的活力。

De Grote of St. Bavokerk

廣場上的大教堂稱為De Grote of St. Bavokerk,在15世紀改建成哥德式教堂時原是天主教的主教座堂,1578年因Orange王朝趕走了Haarlem的西班牙人,它便成為新教的主教堂。

昨天下車一開始去看的南邊那棟大教堂Kathedraal St. Bavo,則是後來建於19世紀末的天主教主教堂,兩座都是獻給聖徒Bavo,祂是一位7世紀出生於Liège(今比利時城市)附近的法蘭克貴族,因痛改前非並將財產分給窮人而入聖,後來成為Haarlem和比利時Gent等城市的守護神。 

市政廳(Stadhuis Haarlem)

大教堂對面一棟具有城垛和高塔的漂亮樓房是市政廳(Stadhuis Haarlem),主體建於1370年,前身是當地領主的狩獵行宮,後來成為修道院。Orange王朝奪取Haarlem之後,解散修道院並將其作為市政廳,建築經過多次改建和擴建而成為今貌,一種融合哥德式和荷蘭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 


自從14世紀義大利人受不了中世紀哥德式建築的繁複與奔放之後,發展出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秩序與比例的文藝復興建築,荷蘭則在16世紀中期開始加入這股浪潮,最大特色就是呈三角形的階梯式山牆(step gable)。各式各樣的三角形階梯樓面在阿姆斯特丹也非常多,Haarlem除了市政廳可以見到這特色元素之外,整個大廣場周遭也非常多這類型的建築。 

Haarlem 再見

我在大廣場稍作停留之後,繼續慢慢走往火車站,又是一路的富裕樓房,古城規模跟乳酪城Alkmaar有點像,不過這裡較安靜,商業活動較不熱絡,也可能是非假日的關係。

今天終於來到Haarlem火車站,由於之前都搭公車,而且荷蘭城際公車會沿路停,不一定要到火車站才上下車,所以今天才走到這裡。我覺得長途公車在靠近市區就該沿路停,不必把所有人都擠到中央車站才放人,製造交通與乘客困擾,實在不是很聰明的作法。

以下圖片都是海牙

火車半小時一班到海牙,車上人好少,原本想一路再看看花田,結果寫遊記寫到不知已經到站,四十分鐘就到了。

一出站就發現海牙跟北邊荷蘭城市很不一樣,街道被新式高樓包圍,車站附近就是大賣場,人潮洶湧,也可能是剛好遇到午餐時間的關係?我一路走往旅社,又是一公里多,雖然有公車電車可達,但我喜歡邊走邊看,途中看到電車居然從大樓底下鑽過去,住這棟樓不會很吵嗎?真是奇怪的城市啊! 


找到旅社了,在一棟新式樓房裡,前面是一個很熱鬧的餐廳廣場。因為旅社要三點多才能入住,我便寄放了行李,到附近找餐廳吃飯。

點了一個盒裝土耳其烤肉,附了一個盤子,我就把餐盒裡的薯條、烤肉、沙拉全倒在盤子上,成了很豐盛的一盤,8.5歐,配自己帶的咖啡,早上在旅社用保溫瓶裝的,服務生沒說什麼。有一次在布拉格吃一個泰式飯,我喝自己帶的水卻被制止,說他們店裡有賣飲料,我只好收起來,壓力真大!台灣餐廳都不會這麼計較。 


吃完飯回旅社報到,因為我分兩晚下訂單,他們說第一晚有女性房,第二晚要換到混合房,我在下訂時有發現這狀況,但我懶得換房間,所以就全住混合房,六人一間,希望別又遇到打呼兄。

房間很小,浴室在房裡,有個下鋪已經被佔用,人不在,東西收得很整潔,看不出是男的還是女的,但床底一雙靴子比較像男鞋。我安頓好行李,洗了一件小衣物,因為房裡沒其他人,我就躺了一下,規劃在海牙的行程。 


不久有其他人入住,一位年輕男孩,我們稍微聊了一下,他是比利時北部荷語區的人,他們從小要學三種語言,法語、德語、荷蘭語,而他跟我用英語交談,等於他至少會四種語言,太厲害了!我問荷蘭語是不是和德語、英語、法語有些字彙一樣,他說荷蘭語和德語比較像,其他就差異較多,但有些字彙一樣是真的,地理相近的文化總會互相影響。 

接著那位早住的室友也回來了,是一位帥哥,他說他今天去了海邊,想先洗個澡,問有沒有人需要先用個廁所,我就趕緊先進去,差不多該出門逛逛了,此時五點半左右。出門前先去看一下廚房有什麼設備,應有盡有,很不錯。

荷蘭伯爵城堡一帶

海牙古城以一棟13世紀建造的湖邊城堡Binnenhof為中心,是當時荷蘭伯國的統治中心,現在是國會所在,湖叫Hofvijver,意思是「庭院池塘」,是一個人工湖。海牙在七省聯合共和國成立之後,繼續扮演低地國行政中心的角色,此後慢慢聚集移民而蔚為大城,古城內的建築大多於荷蘭黃金時代建造或翻新,如今是荷蘭第三大城。 

海牙老市政廳

拿破崙統治時期原本首都也設在海牙,後來遷到阿姆斯特丹。尼德蘭復國之後,海牙便成了政治中心,中央機關和王室都在海牙,各國大使館也在海牙,阿姆斯特丹則擔任名義上的首都。二次大戰期間,海牙因德軍的防禦工事和盟軍的轟炸而受損嚴重,戰後重建工程浩大,不過多在港口和工業區。

Paleis Noordeinde

尼德蘭王室在海牙古城區也有一棟宮殿--Paleis Noordeinde,聯合國的法務機構也設在海牙,不過都不在古城區。

古城內還有很多美術館和博物館,數量有點驚人。海牙最有名的畫作《珍珠耳環女孩》在Mauritshuis皇家美術館內,就位在古城堡旁邊,是17世紀一位名為Johan Maurits的貴族宅邸,房子不大,門票又是20歐,我還是不進去看了,理由同前。 

Mauritshuis皇家美術館

海牙因為中世紀從未取得城市權利,所以沒有古城牆,以致新城舊城連成一片。這裡的運河也很少,也都不是天然河,所以海牙不是古代貿易大城,運河的作用是防禦、排水,和到其他城鎮採買貨物,而且有多條運河在19世紀已經被掩埋成道路或蓋房子了,這是低地國城市的特殊現象。 


我逛了三個多小時,整個海牙古城與周遭新城熱鬧滾滾,還遇到一個非常擁擠的餐廳廣場,像是當地人下班後小酌的地方。荷蘭餐廳我吃不起,最多就是中午吃的中東烤肉餐,所以回程仍然去超市買食物。因為下午吃太飽,晚上不感覺餓,就輕食帶過,餐廳有人煮大餐,還好我不用跟他們擠。

今晚新月好美,這幾天熱到可以穿短袖,明天好像要變天了。回房發現今晚六人房只有我一位女性,其他有三個男人,睡我上鋪的人正在打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