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夏樂宮與艾菲爾鐵塔 |
今天又是個美麗的晴天,從南郊住處搭公車到塞納河左岸的波旁宮,花了一個半小時,市區塞車嚴重,今天打算從這裡開始步行。住郊區最大問題就是交通很花時間,但郊區比較安靜,住起來舒服,價格也較低。雖然附近也有地鐵站,但要走一公里多,我有點懶,而公車站牌走幾步路就有了,我也比較喜歡搭公車看風景,而不是在地底下鑽。
波旁宮(Palais Bourbon)現在是法國國會所在,建於1722年,原是太陽王--路易十四(1638-1715年)的合法私生女--波旁公爵夫人的私人財產,法國大革命後被收為國有。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國力強盛,巴黎的中世紀城牆已失去防禦功能,大多陸續拆除或殘缺不全,城市逐漸往外擴展,當時波旁宮所在的第7區仍待開發,現在已是巴黎最昂貴的區域之一,巴黎鐵塔就位在此區。
![]() |
| 波旁宮(Palais Bourbon) |
波旁宮對岸是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再往前一點是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這些當時都在14世紀建築的查理五世牆外面,但在17世紀新築的路易十三城牆裡面,後來都被路易十四拆除。協和廣場是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后的斷魂處,當時置放斷頭台的地方,曾有一千多名貴族與罪犯在此被處決,1795年後改名為Concorde,意思是和平、和解。
協和廣場原是為了置放路易十五的騎馬像而於1763-1772年開發,原名是路易十五廣場,但此時國王聲望已大不如從前,大革命時的國王像被推倒融解;而廣場北側同時期建造的兩座宮殿,其中一座是海軍府(Hôtel de la Marine),是革命者取得大砲的地點之一,用來進攻巴士底監獄。
![]() |
| 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
現在的協和廣場是車水馬龍之地,廣場中央有一座古埃及方尖柱,佇立於1836年,是鄂圖曼帝國的埃及總督送給七月王朝(1830-1848年)唯一國王Louis Philippe I(1773-1850年)的禮物,他在1848年流亡英國,他的女兒Louise-Marie後來嫁給比利時第一位國王Leopold I(1790-1865年)。
此時的協和廣場被舞台和圍籬包圍,應該是為了七月十四的慶典做準備吧!我沒打算待到那時候,因為20多年前曾經歷過法國國慶,覺得差不多就那樣,白天看遊行,晚上去塞納河邊看煙火,人潮擁擠,對當年震耳欲聾的煙火印象深刻,這次我就不留了。
![]() |
| 小皇宮(Petit Palais) |
接著走往小皇宮(Petit Palais)和大皇宮(Grand Palais)看展覽,有些免費,有些要購票,我光是免費展覽就看了兩個小時,小皇宮內不乏好作品,各時代繪畫和雕塑等,大皇宮一樓有個大型互動裝置展,二樓有些當代畫作。我忘了以前有沒有進來過,印象中,二十幾年前這附近沒什麼人,現在則是熱鬧得很。不過我覺得巴黎現在到處都好多遊客,當地居民好像被隱藏起來了。
大小皇宮都不是真正的皇宮,它們都是為了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而建設,當時除了這兩座建築外,還有附近橫跨塞納河的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奧賽火車站(今奧塞美術館)和巴黎地鐵入口的新藝術拱門,此次世博會也將法國的新藝術推廣於世。亞歷山大三世橋上的路燈和雕像就是典型的新藝術作品,這座橋以當時已故的俄羅斯沙皇命名,紀念1892年的法俄同盟。
![]() |
| 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 |
亞歷山大三世橋連接的左岸往前延伸是傷兵院/榮軍院(Les Invalides),它是路易十四在1670年下令建築的一座療養院和醫院,為了服務因戰爭而受傷的士兵,現在是軍事博物館(Musée de l'Armée),也常用來迎接國際政要的到訪。後面有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圓頂教堂(Église du Dôme),圓頂高107公尺,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年)的陵寢就在這裡。
![]() |
| 傷兵院/榮軍院(Les Invalides) |
接下來走往香榭麗舍大道(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它的起點是協和廣場,另一頭就是凱旋門(Arc de Triomphe),這裡是巴黎第8區,也是異常昂貴之區。「Champs-Élysées」一名來自希臘神話裡的極樂世界/天堂,大道長度近2公里,是路易十四為了展示王權和安全前往新舊皇宮所規劃的大道,舊宮指的是他的出生地Château de Saint-Germain-en-Laye,新宮指的就是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
當時路易十四規劃從羅浮宮到杜樂麗宮(已焚毀)和花園,往西延伸出一條視覺通透筆直的大道,一方面展示王權,一方面也避免反叛人士的躲藏,於是1667年有了香榭麗舍大道的誕生,但早期就只是一條穿越田野的馬路。
![]() |
| 香榭麗舍大道旁的Marigny花園 |
後世在這條軸線上繼續加入新元素,包括路易十五的協和廣場、拿破崙下令興建的兩座凱旋門(另一座是羅浮宮前面的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以及密特朗時代的新凱旋門(La Défense)也在這條往大巴黎圈延伸的軸線上,從此這條穿透時空的直線被稱為歷史軸線(Axe historique),是巴黎近代王權歷史與都市美學的重要展現。
18世紀,香榭麗舍大道兩旁開始授權出現建築,並在拓寬之後重新種植樹木。今天的總統官邸Élysée Palace就在1722年完成,原是貴族名人的豪宅,拿破崙也住過這裡,在第二共和時期的1848年通過法律,將愛麗舍宮定為總統居所兼辦公室。雖然路易拿破崙(Charles 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1808-1873年)在恢復帝制成為拿破崙三世後,曾將住所搬到杜樂麗宮,但第三共和之後的總統官邸仍回到愛麗舍宮,直到今天。
![]() |
| 香榭麗舍大道東段有總統官邸Élysée Palace |
但早期香榭麗舍大道附近仍屬偏僻的郊區,治安也聲名狼藉,充斥廉價咖啡館與妓女院,直到拿破崙時代經過整頓之後才有所改善,尤其19世紀中期的巴黎改造計畫,也就是奧斯曼工程(travaux haussmanniens)之後,才吸引許多高檔餐廳、旅社、商店到此開發,漸漸成為今日奢華模樣。
奧斯曼工程是指1850至1870年代,法國塞納省省長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1809-1891年)所規劃,受到拿破崙三世支持的大規模都市更新計畫,包括拆除擁擠與髒亂的中世紀街區、修建寬敞的街道與林蔭道、建設大公園與廣場、建設新下水道與噴泉水渠,以及向巴黎郊區拓展開發等等巨大工程,這場改造使巴黎成為現代都市的典範,也影響了其他歐洲城市的現代化。
我印象中的香榭麗舍大道是條香水味濃厚的名店街,街上行人各個奢華打扮,像是一座獨特的模特兒伸展台,但是今日再到這裡,怎麼出現很多到處都有的連鎖店,連麥當勞都有,感覺跟其他城市的購物街越來越像了!我在速食店坐下吃了點東西,休息片刻,已經筋疲力竭,根本快睡著了!
去上速食店廁所時遇到一件有趣的事,這裡有五間廁所,排隊排很長,輪到我排第一個的時候,發現只有一間可用,難怪等那麼久。也發現每間都有個外鎖,像是要投幣才能開,但也沒寫多少錢,那到底要如何解鎖?還是店員故意只留一間可用?一般歐洲餐廳的廁所只給客人使用,可能有密碼在收據上或什麼,但這裡點餐用機器,收據可以選擇印出或不印出,如果有密碼,通常大家會接力給下一個人使用,所以應該不是用密碼開鎖。
![]() |
| 從大皇宮看小皇宮 |
當我正感疑惑時,排我後面的小姐用英語問我,只有一間可用嗎?我說我也不知道,不然試一下。我們就分別去試了其他間,確認都無法開啟。然後來了一個也是講英語的,手上拿著一個代幣,問我能不能讓她試一下,她就去開了另一間廁所,她用完後把門開著,問我要不要上,我前面那個人有帶小孩,她們進去很久還沒出來,我就去看了那間被她打開的廁所,裡面居然是積水的,我就不想進去了,後來是別人進去用,我仍然用了之前唯一的那間。
我出來後,那個拿代幣的女士又去拿了一堆代幣,問我要不要用,我說不用了,已經上過廁所。她又拿了那些代幣要給其他排隊的人,我猜她是去跟櫃台要的,但其他人都沒有想拿代幣開鎖的樣子,我就幫忙用英語說,試試看,或許可以打開,但我見她們都沒想試的樣子,不知是聽不懂還是怎樣?
我是覺得外國人可能不懂為什麼廁所要鎖住不給人方便,所以會去想辦法開鎖,但法國人大概早已習慣這種情況,所以才為什麼試著開廁所的都是講英語的人。我看巴黎現在很多美國遊客,他們的穿著和語調很容易辨別,可能是電視劇《Emily in Paris》的效應?連法國官方都幫忙宣傳這劇。
休息之後,打起精神繼續往凱旋門走,此時太陽已經西沒,隱藏在雲層後方,星型廣場/戴高樂廣場/凱旋門所在地很多人、很多車,我迅速拍了幾張照片,又往艾菲爾鐵塔走去,沿路儘是豪宅和昂貴的餐廳,走在這條路上的壓力真大啊!而且又是好長一條路!終於走到位在高處的夏樂宮(Palais de Chaillot)了,這裡是觀賞巴黎鐵塔全景的最佳地點,很多人在這裡,大家像是在等待什麼,都捨不得走的樣子。
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l)是為了1889年的世博會而興建,夏樂宮是為了1937年的「國際博覽會」而興建,原址有一座為了1878年世博會而興建的Trocadéro宮已拆除,只留下前面的花園,巴黎辦過好多次博覽會喔!
1937年的「國際博覽會」全名是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et Techniques dans la Vie Moderne,這統稱為「世博會(World Expo/ World's Fair/ Exposition Universelle)」的國際性展覽用過很多不同名字,性質都是一樣的,世界各國競逐當代國力的地方。
今年2025在日本大阪舉行,有超過150個國家參加,台灣不是會員國,只能透過日本邀請與民間企業參與的形式,並以「Tech World館」參加,無法以Taiwan館參加,當然又是中共因素,這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晚上十點多,終於等到稍微天黑,鐵塔打燈了!我往下走到河邊,想近一點看亮燈的鐵塔,前面的橋現在圍成步道橋,奧運五環還在,置於橋中間,人潮非常擁擠,很多幫人拍照的生意人在這裡叫賣,通常是中東人和非洲人,擺地攤的也是。以前他們是用兜售,或攤子小小的,我也買過一個小鐵塔,現在販售的鐵塔變得多彩,攤位也變大,數量比以前更多,幾乎佔滿人行道!
鐵塔下面也變了,以前可以通行,人可以從鐵塔下方往上看,現在整區圍起來,要安檢和買票才能進去,沒買票就完全無法接近,難怪一票人都在夏樂宮看發光的鐵塔!
我懶得再走回去,而且要趕在超市關門前去買些食物,便直接離開了,走往後方的花園,附近有家小超市,買完已經十一點,決定搭地鐵回旅社快一些,就用舊紙卡進站吧!巴黎地鐵也不一樣了,沒有以前髒臭,塞納河也變得清澈,我想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去年的奧運吧!但是人潮也變得比以前更多,還到處安檢(昨天的音樂會也是),想必是2015年的伊斯蘭國(IS)恐怖攻擊之後的影響吧!整個歐洲都到處安檢。
出捷運站不久,看到一家賣烤雞的外帶店,香噴噴又便宜,一個大雞腿才2.5歐,再買一盒炸薯條2.5歐,味道都很好,沒吃完的明天繼續吃。但從捷運站回旅社的路上又暗又有工地,走得有些心不安,附近又是穆斯林區,不確定治安如何,幸好順利回到住處。今晚的社區很安靜,我的陽台有美麗的半月陪伴,舒服又疲憊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