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2025《荷比盧法低地3個月之旅》 最後三天在南錫的美好公寓

旅社附近的教堂與新藝術裝飾

6/23 w1_Nancy, France 

昨日逛完古城之後,我趁著公車免費的機會,也跑了一趟火車站和要搭城際公車的地方,兩者距離有點遠,得搭電車前往。先查看好搭車的地方,就比較清楚我該訂什麼票前往下一站,最後決定搭公車,省錢。 

公車站在一條運河附近,再往東有一條自然河Meurthe,她是摩澤爾河( Moselle)的右支流,發源自南錫南方的孚日山脈(Vosges)。運河河岸有綠蔭,有幾個人在那兒慢跑或閒晃,河邊也有一些船隻停靠,但南錫畢竟不是商業大港,顯得很安靜。

南錫運河

常常在廚房遇到的韓國女孩,今天又遇到她了,正準備做午飯,我也準備吃前天買的大披薩,還剩三分之二,就問她要不要一起吃,今天中午在花園吃飯應該很不錯,她答應了,我們也做了一個沙拉,把剩下食材都放進去,很美味。 

韓國女孩姓陳,因為她的祖父是中國人,她的弟弟現在人就在台北,還會說台語,但她只會一點點中文,我們仍用英語交談。她說她再讀一年就要去阿姆斯特丹繼續唸碩士,因為法國學校教的比較傳統,荷蘭可以學到現代的東西。她學的是繪圖設計,確實有新的想法會更好,所以她到時得再學英文或荷蘭文,希望畢業後可以在歐洲工作,因為韓國人工作時數太拼,她受不了,我可想而知,台灣一樣的情況。 

南錫火車站

她還告訴我一件事,原來那天拿電風扇來給我的女士是房東的母親,她曾跟韓國女孩說,因為妳在這裡是長住,有些來來去去的短期住宿客,可能會把這裡的公共空間弄髒,妳應該打掃它,維持這裡的清潔。難怪那天我看她在清理廚房,還曾說要幫我丟玻璃瓶,我現在有點懂了。 

我跟她說,那不是妳的工作,保持乾淨可以,我使用過也會擦乾淨,洗碗則有洗碗機,但別人弄髒的,妳可以跟房東說,請他們來打掃,如果要妳清理也可以,但他們應該付錢給妳。她聽了表示同意,我希望她可以釐清自己的責任到哪裡,不要因為自己是亞洲女孩就被這些西方人吃定,每個人都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昨晚半夜突然雷聲大作,不久下起了雨,我趕緊起床關窗,怕雨水潑進房間,不過好像沒有下很大,倒是今天天氣涼爽不少。院子裏的果樹好像一夜之間突然變得結實累累,隔壁有一棵結橘黃色果實的不知是什麼?太遠看不清楚。院子裏還有兩個水泥槽,各掛上兩根鐵杆子,不知是不是以前這裡養過馬的意思?

下午天空有點烏雲,風很大,四樓的木頭外窗沒關,三不五時就嘎嘎作響,是間閣樓房,這兩天那間好像沒住人,看位置應該就是我第一天走錯的那間。之前的房客出門時,把鑰匙留在大門前的鑰匙盒內,不知是他很放心,還是他不知兩盒的密碼是一樣的?所以未退房不要把鑰匙留在盒內比較安全。 


接下來仍會有高溫,尤其下週,幾乎每天都超過三十度,如果在台灣,我家有冷氣,高溫我不太出門,所以不怕熱天,但在這裡,最多只有電風扇,暑氣依舊逼人,我在布魯日買的巧克力已經完全融化成一坨醬,有點不知如何處理,先放進冰箱再說。 

傍晚去超市買點食物,看到馬卡龍,雖然我平常不太吃這類甜點,想到Nancy是傳說中馬卡龍的發源地,就買了一盒,平均一顆大約10台幣,價錢還可以,但後來發現真正的Nancy馬卡龍並不是我買的這種多彩的,而是很樸素的一種小甜點,我買得太衝動了! 


Macaron de Nancy據說起源於17世紀,是法國洛林地區修道院做的甜點,相傳由一位名叫尼古拉的修道士改良後發揚光大。主要成分包含杏仁、糖、蛋白和麵粉,杏仁味濃郁,外表質樸,表面會出現烘烤後的不規則裂痕,口感外脆內軟,現在常見的彩色馬卡龍是後來在巴黎做的改良版本。 

回旅社後,沖杯咖啡,馬卡龍加融化的布魯日巧克力,用湯匙挖著吃,在院子裏享用下午茶,好好把握最後三天在這裡的時光,今天有美麗的天空和舒服的天氣相伴。


6/25 w3_Nancy, France 

昨天傍晚到附近一個小公園走走,樹高大又密集地像座小森林,裡頭還有座小城堡,想進去看看,但剛好打烊。

公園外見到一個舊電話亭,裡頭放滿了舊書,正好一位女士帶了一些書來還,這是一個自助式小型圖書館,真是老電話亭的最佳用途啊!週末那天,在社區也見到有人正在庭院賣舊貨,歐洲人習慣買賣二手貨,讓每件可用物品延續它的生命,這是最最環保的方式了! 


今天34度高溫,最後一天享用民宿的庭院,桌椅昨天被主人換了位置,移到沒有樹蔭遮掩的地方,比之前的位子更遠離房子,不知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是因為我之前跟他反應院子很吵的關係?但後來那位大哥不再用擴音,所以已經沒事了,我也沒再跟房東說什麼,沒想到他居然移動了原本好好的桌椅!我只好自己搬了椅子到樹蔭下,把最後的布魯日巧克力醬努力吃完。 

中午在廚房又遇到韓國女孩,我準備了一些遺物,不是,剩下旅程用不到的小東西給她。因為我快回台灣了,有些東西沒用完應該也不需要帶回去,幾個台灣製的口罩,兩個暖暖包,一本參觀荷蘭Bosch美術館時給的小冊子,剛好她想去荷蘭念書,冊子裡有英文和荷蘭文,或許她用得到?她說暖暖包對她很有用,真是太好了! 


原本昨天想去附近一個三十分鐘車程的城鎮Luneville走走,那是以前洛林公爵住的地方,類似法國國王住在凡爾賽宮那樣。但當天買火車票很貴,提前買我又不確定會不會去,萬一到時懶得出門,就會很掙扎;公車我也查過,一個半小時一班,要搭一個鐘頭,而且竟查不到回程班次!還有一種叫blablacar的共享汽車,但沒有歐洲手機號碼無法預訂,實在不是給非歐洲居留的短期旅客用的。 

後來月亮城/ Luneville之行作罷,反正我也累到懶得去,若不是這次回程機票早就買好,我可能已經飛回台灣了吧?不過有機會這樣舒服地停留在一個舒服的地方也是很好,而且新的以巴戰爭還在打,有些飛機航線已經被迫繞道了,我飛伊斯坦堡的班機不知是否也受到影響?或許還是晚點回去比較好?一切交給老天決定吧!反正我無能為力。

附近公園內的小城堡

傍晚去超市買明天早餐,兩顆麵包,但我打不開放麵包的玻璃櫃,只好觀察別人怎麼拿,原來是用長桿子撈啊!我還是第一次遇到,真有樂趣!還買了法國人推薦給我的法國品牌啤酒,配今天的晚餐,正好遇到該啤酒特價,小號六瓶不用四歐,乾脆買一手,喝不完的就給那兩位一起去音樂節的樓下室友,他們曾請我喝啤酒和冰棒呢! 

這法國啤酒還滿好喝的,口感滑順,帶有淡淡的花果香氣,尾韻柔和不苦,真的很不錯!我以為法國人只會釀葡萄酒,再研究一下這品牌Kronenbourg 1664,原來是史特拉斯堡在神聖羅馬帝國時代的產品,那就難怪了!啤酒之於日耳曼人,就如葡萄酒之於拉丁人,兩者歷史幾乎一樣悠久,希臘史學家還將啤酒稱為「野蠻人的飲料」,哈!

有機關的麵包架

16世紀的巴伐利亞大公威廉四世,曾經頒布了「純釀法令(Reinheitsgebot)」,規定啤酒只能由水、大麥或麥芽、啤酒花釀造,隨時間演變才加入酵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品安全法規之一,這一法令影響德國啤酒的製作方法至今。而這款Kronenbourg 1664白啤,以13世紀比利時傳統白啤酒釀法釀製,使用丁香與柑橘皮調味,不過濾,保留酵母與蛋白質的自然混濁感,正是白啤酒(Blanc/Weissbier)的特色。 

酒足飯飽,明天又要啟程了,希望別睡過頭,已經賴床一個禮拜了。半夜突然風雨交加,有個非常戲劇性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