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2025《荷比盧法低地3個月之旅》 追憶巴黎右岸瑪黑區與巴士底

巴黎瑪黑區

7/3 w4_Paris, France 

前幾天在漢斯排巴黎行程的時候,有些後悔待太短,行程排下來有點倉促,以我偏好的散漫步調,應該排兩週!但現在後悔也無濟於事,只能盡可能不留下遺憾,所有想去的、去過的、沒去過的,按照區域和交通路線排出六天,第七天退房後直接去機場。 

今天是第一天的行程,打算從巴士底廣場(Place de la Bastille)開始走起,先從旅社搭公車進小巴黎圈,中間轉車時,經過13區的密特朗國家圖書館(BNF Le site François-Mitterrand)一帶,這裡現在好多新式大樓啊!以前這裡只有那幾棟打開的大書本(國圖造型),其他是倉庫等未開發地,二十年的時間,變化真大!

密特朗國家圖書館

密特朗國家圖書館是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的分館,完成於1996年,是François Mitterrand(1916-1996年)任職法國總統時規劃與建造,但完成時他已卸任並去世。密特朗在1981年當選為總統,成為法國第五共和的第四位總統,也是首位民選的左翼總統。他在任內實行多項重要的社會福利政策,縮短工時、提高最低工資、擴大社會福利等,卻也因失去國際競爭力,加上石油危機等世界局勢,導致大量失業、經濟成長停滯等現象,後來不得不做妥協,緊縮政策,防止過度通膨。 

密特朗任職法國總統長達14年,因當年一任是7年,可連任一次,後來2000年才改成一任5年,所以他可能會成為法國共和以來任期最長的總統。在任職的1981到1995年期間,他也進行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改變巴黎的天際線。除了13區的新國圖之外,還有奧塞博物館(1986年開幕,將舊火車站改建)、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1989年落成)、巴士底歌劇院(1989年落成)、la Défense新凱旋門(1989年落成)、la Villette科學工業城(1986年開幕)等等,都是他的建樹。

巴士底廣場

位在塞納河右岸的巴士底廣場就是當年法國大革命的起點,1789年7月14日這天,因民不聊生又稅賦加重的法國人已經難耐怒火,巴黎市民蜂擁至巴士底監獄,攻佔並釋放關在其內的數位政治犯,並獲取武器和火藥,揭開法國大革命的序幕。現在的法國國慶日(Fête nationale française)就是源自這天,英語也稱為「巴士底日/ Bastille Day」,在1880年法國第三共和時期正式訂定。

巴士底監獄原是建於14世紀末的防禦工事,是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所修築的「查理五世城牆」之一部分,後來轉作彈藥庫和監獄,法國大革命後不久被拆除,成為現在的廣場。中央的七月圓柱/Colonne de Juillet則是建於1833-1840年,用來紀念1830年的七月革命。

巴士底歌劇院

法國大革命之後經歷了拿破崙時代,滑鐵盧之役戰敗於歐洲聯軍之後,因波旁王朝復闢並打算限制新聞自由、解散國會,法國人又掀起這場七月革命,徹底推翻法國波旁王朝,接著進入奧爾良王朝時代,直到1848年才進入第二共和,由拿破崙的侄子Louis-Napoléon Bonaparte掌權。

巴士底廣場旁的歌劇院(Opéra Bastille)是巴黎國家歌劇院的分館,主館就是歷史悠久、建築華麗的Palais Garnier。巴士底歌劇院讓我想起當年跟一位室友要去看劇,我們沒事先買票,想到現場看有沒有人要出讓,這在當時很普遍,但詢問不到,正準備離開時,一位法國老婦人手上拿著一張高價票想廉價賣給我們,但兩個人不能只買一張票,我們婉拒之後,因為開演時間已到,眼看著那位老婦人一臉快哭出來的樣子,我們也很無奈。 

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

接著走到瑪黑區(Le Marais)的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這裡原名為皇家廣場( Place Royale),是波旁王朝第一位國王亨利四世於17世紀初所規劃,是巴黎最早的廣場之一,正方形的廣場四周昔日是高級住宅區,擁有紅磚牆面與拱廊設施,中間庭院是昔日貴族名流聚會的地點,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

現在的廣場是市民、遊客喜愛去的地點,許多人在草地上斜躺著,宛如秀拉(Georges Pierre Seurat,1859-1891年)的畫作《Un dimanche après-midi à l'Île de la Grande Jatte》。周遭建築多為藝廊、餐廳,和精品店,但似乎有很多間閒置著,連房地產仲介公司也出現了,這是二十多年前所沒有的現象。 

雨果之家(Maison de Victor Hugo)

孚日廣場建築中最有名的是雨果之家(Maison de Victor Hugo),我以前應該沒進去過,現在是免費參觀,面積不大,但很多房間。Victor Hugo(1802-1885年)以創作《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和《鐘樓怪人/ Notre-Dame de Paris》等長篇小說聞名於世,他在1832年到1848年之間曾住在這裡,現在裡頭除了他的居家擺設外,還有以他的文學作品所創作的古今繪畫,中間庭院則是咖啡館。

瑪黑區在中世紀位於12世紀城牆和14世紀城牆的中間,Marais的原意是沼澤,13世紀開始築起修道院、教堂等設施。

瑪黑區國家檔案館

巴黎12世紀城牆是第一代的中世紀城牆,建於腓力二世(Philippe Auguste, 1180–1223年)時期,他就是將首都完全從Laon轉移到巴黎的那位君主,在位43年對巴黎有很多建樹,包括修築跨越塞納河左右岸的城牆、加強西堤島上的王宮與司法機關(今高等法院與古監獄)、在今羅浮宮(Louvre)的位置增設防禦堡壘、支持巴黎大學(今Sorbonne大學)的成立等,也是第一位正式以拉丁語自稱為 「法蘭西國王」(Rex Franciæ) 的君主,取代過去以日耳曼語稱呼的法蘭克國王(Rex Francorum)。

19世紀末,東歐猶太人逐漸移居到瑪黑區的Rue des Rosiers(薔薇街)一帶,他們稱為「Pletzl」,意思是「小廣場」,也被稱為猶太區,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迫害猶太人為止。後來的猶太區賣起了很甜的中東糕點,我對二十幾年前的印象是,商店對這些糕點的展示方法很像台灣的老街,擺整盤滿滿地放在商店門口叫賣,很常民化的地方。近年這裡做過街區整頓,糕點舖、餐廳、精品店都裝潢得很高檔,完全變了。

猶太區

接著走往龐畢度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前面廣場現在圍起來,進去展館要經過安檢,二十年前這裡有一堆中國人擺攤賣書法字畫,隨便寫寫也能賣錢,現在的廣場旁邊是中東人或非洲人在擺地攤,而中國人都在精品店血拼,或穿著時髦走在街上,也有年輕中國人一副眼神空洞的模樣從我旁邊走過,而周遭是餐廳林立的熱鬧街區。

龐畢度中心是1971年起造的現代藝術中心,發起者就是當時的總統Georges Jean Raymond Pompidou(1911-1974年),1977年完成時他已過世,當年我還曾辦過年卡,進去看過展覽很多次,也可以借書。展館南側有一座動態噴泉La Fontaine Stravinsky,由瑞士藝術家Jean Tinguely(1925-1991年) 與他的法國藝術家妻子 Niki de Saint Phalle(1930-2002年)合作,創作於1983年,以俄羅斯音樂家Igor Stravinsky(1882-1971年)的現代主義作品為靈感所做,十分有名。

龐畢度中心

我再往市政廳(Hôtel de Ville)走去,聽說這三天那裡有音樂活動,我想去看看,途中先去超市買個沙拉,以為可以邊聽音樂邊吃,結果有交通管制,圍了一大片,警察還持槍在出入口警戒,音樂也很吵,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決定轉往另一個小廣場Place du Châtelet,在這裡吃沙拉看人。

這廣場我沒什麼印象,但它在中世紀也是腓力城牆的防禦堡壘所在,稱為Grand Châtelet,在1802到1810年間逐步拆除,並在中間建了棕櫚噴泉與圓柱Fontaine du Palmier,底座有四隻埃及獅身人面像Sphinx,圓柱是棕櫚樹樹幹造型,上方有鍍金的勝利女神手持月桂環,象徵拿破崙在埃及等地的戰役獲得勝利。附近有巴黎最大、最繁忙、最可怕、最容易迷路的地鐵站Châtelet,這我倒有點印象。

Châtelet廣場

從Châtelet廣場過了塞納河就是巴黎城的發源地--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自古羅馬時代就築有防禦堡壘,島的東側就是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我發現附近有免費公廁,真是喜出望外啊!巴黎變了!但是公廁很髒、很臭、很可怕,使用前要等它自動清洗完才能進去,不要緊接著前面的人出來就馬上進去,不然可能會被沖洗得很慘吧?

巴黎聖母院起建於12世紀,歷經兩個世紀才完成,以法國哥德式建造,19世紀中曾做過修建,加了後方的尖塔,內部的玫瑰窗是歐洲最大面積之一,現在是巴黎總教區所在地。拿破崙的加冕典禮和波旁王室的最後一位國王查理十世的加冕典禮都在這裡舉行,鐘塔也是雨果筆下的鐘樓怪人藏身之處,記得20多年前曾在前面廣場放映過《鐘樓怪人》的黑白電影,真是相得益彰啊!

巴黎聖母院

2019年4月15日的大火讓人怵目驚心,研判可能是因工程引起的火花,把這座世界遺產燒得幾乎面目全非,花了近5年,動員超過2000名工匠,使用傳統工藝與現代3D技術,加上2014年曾仔細拍攝的電腦遊戲《刺客教條:大革命》的輔助,才漸漸修復還原。去年5月我來的時候還在整修,直到2024年底才重新開放,但如今看來,只有正面整修完而已,後面顯然還在施工。今天週四開放到十點,但九點就不能再進去了,我錯過參觀時間,只好改天再來了。 

最後去拉丁區的超市買咖啡粉,這裡的餐館正熱鬧著,我對這裡的記憶已經模糊,這一週的巴黎重遊,只是來回憶的。今天第一次使用手機NFC功能刷車票,要先下載巴黎交通程式Bonjour RATP註冊帳號,按照指示後刷信用卡買票存放程式內,我一次只買一張票,怕轉乘時被刷兩張,目前用起來沒問題。

拉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