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2025《荷比盧法低地3個月之旅》 夏至遊逛南錫--洛林公國首都

Place Stanislas之歌劇院

6/22 w7 Nancy, France 

昨天是夏至,法國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音樂節,Nancy也有,昨天下午跟兩位室友去看看,他們說這裡假日公車電車都免費,真好!我們搭車到市中心,街頭到處有音樂,可是都蠻吵的,不像盧森堡那樣令我感興趣,兩位室友好像也比較有興趣坐下來喝一杯,所以我們只晃了一下,決定喝杯啤酒。 

他們幫我點了一杯Picon,我一查,是這裡的傳統飲料,加很多香料的甜啤酒,味道還不錯,但兩杯我就茫了!今天睡到中午還感到有些宿醉,下午振作之後,趁公車免費,自己又去了一趟市中心,逛逛這裡的景點,好多拱門啊!中世紀的Nancy是洛林公國(Duché de Lorraine)首都,在列強之間被爭來奪去,大多時候屬於神聖羅馬帝國,15世紀發生有名的「南錫戰役」,1766年成為法國領土至今。 

Arc Héré

西元9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分裂後,中法蘭克王國被分配給了洛泰爾一世,因此被稱為洛泰爾王國(Lotharii Regnum),洛林的名稱就是這麼來的。洛泰爾一世於855年去世後,中法蘭克王國又被分為三部分,他的兒子洛泰爾二世獲得了北部地區,稱為洛林王國,範圍南起勃根地伯國,北至北海,當時首都是Metz。 

870年洛泰爾二世去世,東西法蘭克相爭之後,洛林王國被併入東法蘭克王國。911年東法蘭克的加洛林王朝滅亡,洛林短暫歸附於西法蘭克王國,但在925年被東法蘭克國王重新征服,之後大部分時期屬於神聖羅馬帝國,有時被西法蘭克/法國或勃根地公國覬覦並短暫佔領。 

洛林博物館是昔日公爵府

959年,洛林依河流方向分為上洛林(南)和下洛林(北),Nancy屬於上洛林,之後的上下洛林在兩三百年間逐漸分裂成諸國,例如盧森堡伯國、梅斯主教國等等,直到13世紀中葉,上洛林的政治局勢趨於穩定,1298年洛林公爵正式將Nancy定為首府,並開始築牆防禦與建設宮殿,今天的洛林博物館(Musée Lorrain)就是當年的公爵府。

1475年,勃根地末代公爵「大膽查理」為爭奪洛林公國而發動戰爭,最終在1477年的南錫戰役中戰敗身亡,從此勃根地公國被瓜分,勃根地本命區納入法國至今,而勃根地尼德蘭則受到法國與哈布斯堡王朝的雙邊爭奪,洛林公國分別在1634-1661年和1670-1697年被法國佔領,其餘時間為神聖羅馬帝國領地,直到18世紀。

市政廳與Stanisław公爵塑像

1738年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法國波旁、奧地利哈布斯堡和洛林家族達成協議,將洛林公國授予波蘭前國王Stanisław Leszczyński(1677-1766)治理,他同時也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岳父,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敗給了俄羅斯和奧地利支持的候選人,並約定在他死後,洛林公國歸法國所管。Nancy最壯觀的廣場Place Stanislas,就是這位前波蘭國王治理洛林公國時蓋的,並以他命名,Stanisław是波蘭文,寫成法文就是Stanislas。
 
Place de la Carrière與政府宮

南錫古城中心有許多廣場和宏偉建築,但看起來似乎有點不協調和堆砌感,個人感覺像是一部華麗的拼裝車,這大車由三個時期建設而成。第一階段是13-15世紀,城區位在今天古城北邊,城中心為公爵府(今洛林博物館),稱為老城區,現在的Arc Héré是以前舊城牆位置,而北邊的Porte de la Craffe就是第一代城門之一,現在上面規劃為餐廳。 

Porte de la Craffe

第二階段為16-17世紀,由洛林公爵夏爾三世(Charles III)於1588年起推動,城區在舊城南邊,規劃為筆直街區,稱為新城區,設有市集、住宅與行政建築,今日中央市場(Marché central)前的Place Charles III,就是為紀念新城區規劃者而命名。

此時期舊城區城牆仍在,牆內的長形廣場Place de la Carrière被規劃作為馬術場,17世紀原規劃廣場北面要蓋新公爵府,南面要新建一座通往新城區的豪華城門(今Arc Héré位置),都因財務短絀而作罷。北邊Porte de la Citadelle(城堡門)是此時期的城門。 

Porte de la Citadelle

第三階段就是18世紀,以前任多位洛林公爵的新城規劃為基礎,拆了舊城牆,蓋了Arc Héré,並以北邊Place de la Carrière,中間穿過Place Stanislas,再往南轉到place d'Alliance這三個廣場為軸心,在周邊開始建設許多華麗大宅,是政治與文化中心,也是權貴住宅集中區,軸線更南邊還有一座大教堂。最豪華的Place Stanislas周圍建築有市政廳、歌劇院、美術館等等,這一軸線的所有建築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Place Stanislas通往Arc Héré

Nancy的主教座堂很晚才設立,因為早期屬於Toul教區,也就是梅斯等三主教區之一。法國在1552年征服三個主教區之後,當時還不屬於法國的洛林公國便沒了主教,於是公爵爭取在Nancy設立主教,1602年終於獲准,於是城南的Cathédrale Notre-Dame-de-l'Annonciation便升格為主教座堂,並在18世紀改建成一座巨大的巴洛克式教堂。 

南錫主教座堂

古城內還有一座很漂亮的新哥德式聖殿Saint-Epvre Basilica,她供奉的是Toul被封聖的主教,裡頭有聖者之遺骸,才能稱為聖殿/ Basilica。現在的建築是19世紀下半葉所建,但11世紀就有第一代建築,1436-1451年間也曾以哥德式重建,尖塔曾是南錫城中最高建築,兼瞭望台功能,可惜後來拆毀。

新哥德式聖殿Saint-Epvre Basilica

城內還有些地標是法國接管之後蓋的,例如Porte Désilles,這是1782-1784年為了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所犧牲的南錫士兵,被認為是法國最早的「戰爭紀念碑」,早於法國大革命(1789年)。

Nancy街頭也見到很多新藝術(Art nouveau)建築或裝飾,因位於城西的洛林大學是新藝術的搖籃之一,有幾間博物館展示了這些新藝術作品。不過我個人喜歡看街頭作品,像旅社附近就發現有鋼琴鍵盤的裝飾性建築,簡直美呆!

Porte Désilles 戰爭紀念碑

今天高溫來到34度,我從四點開始逛了四個小時,滿頭大汗,回到旅社已經一副狼狽。接下來的南錫停留只剩三天,有沒有再去市區逛都好,這旅社環境很安逸舒適,過了假日,鄰居應該也不吵了。原以為是小孩子會吵,沒想到玩水的居然是一群大人,玩水槍玩瘋了! 

中央市場與Place Charles III

傍晚我坐在院子裏寫日誌時,那位開手機擴音的大哥也到院子裡抽菸,他說他今天特地開車去盧森堡買菸、買咖啡和加油,因為那裡幾乎是半價。這我倒沒想到,看到盧森堡超市物價那麼高,竟也有比法國便宜的東西。他說他買的咖啡膠囊太大顆,放不下他的機器,想下次拿回店裏看能不能換。咖啡膠囊我在幾次旅店用過,沖出來的咖啡是真的蠻好喝的,確實有分大小,機器也不一樣,沒確認好很容易買錯。

place d'Alliance

昨天我才知道他不是法國人,難怪有些法文字好像聽不懂。他來自克羅埃西亞,在法國工作,為新建築表層抹水泥,我說這不是很危險嗎?他說為了生活啊!也是,至少他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他最近的任務是Nancy車站附近的一棟新建築,他說再過幾個月完工之後,他要回家休息,在大房子裡涼快,邊說邊比很可愛的動作。

我第一天碰到他時,他拿了幾張刮刮樂到院子裡開獎,後來發現他幾乎每天都會買,昨天逛音樂節時,他突然轉身到另一條街,原來就是要買彩券,一張五歐,他每次好像都會買兩三張。

Place de la Carrière

很好奇他到底有沒有中獎過,不然一天15歐存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錢,我看他連路邊一兩分錢的銅板也要撿,15歐對他來說應該不算小錢吧!人總是喜歡買個希望,但又有多少人這麼好運?

他問我另一位室友去哪裡,昨天我們三個人一起去逛音樂節,另一位就是那個學餐廚的法國人,他說今天要去Metz探望阿姨,我碰到他的時候已經下午三點多,他正因為宿醉而頭痛著,所以很晚才出門,到天黑還沒看到人回來。昨天我們回旅社的路上,還買了好吃的手工披薩,晚上在院子裡一起享用。

夏至音樂節的南錫街頭

法國人說他已經好幾年沒這麼放鬆了,因為家裡出了事情讓他喘不過氣,那種感覺我可以理解,因為自己也有過那樣煎熬的日子,我就安慰他:C'est la vie!我們無法改變他人對我們使壞,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是嗎?所以很正常啦!希望他好過點。

那位克羅埃西亞大哥也不會英語,所以我們也是用手機翻譯聊天,但他翻成殘體中文給我看,又開擴音給我聽,唸出很僵硬的中國腔,我每次聽都要皺眉頭,他又越開越大聲,請他小聲也不理,讓我開始感到坐不住,所以當他問我要不要喝白酒時,我就婉拒回房休息了,我今天走路走了四個小時,也確實很累了。

巴洛克風的主教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