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客庄竹田~攝影前輩李秀雲



台灣早年有許多優秀的業餘攝影家,熱愛鄉土,熱愛攝影,為20世紀初、中期的台灣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影像,成為當年民眾生活、社會現象的永久性見證。其中,1919年生於屏東竹田鄉頭崙村的李秀雲,即留下不少精采的攝影作品。

李秀雲是典型的客庄農家子弟,年少時,為了日後能過更好的生活,農閒之餘仍不忘讀書,1939年畢業於屏東農校農藝科。就讀高農時,李秀雲對快報上的圖片開始產生興趣,曾向同學借過相機來把玩,並從日文雜誌自行摸索攝影和暗房技巧,從此和攝影結下不解之緣。

畢業後,時值二次大戰,李秀雲曾在高雄杉林庄役場、高雄州農會潮州郡支會協助推廣農業。1941年,與徐榮娣結為連理。後來參與三菱東山產業株式會社的甄選,遠赴蘇門達臘收購日本軍糧、推廣棉花栽種技術。戰後,李秀雲回台,經竹田鄉前輩推薦,進入台糖公司南州糖廠,擔任原料推廣區主任,之後轉任農務課督導。

當年,一台專業單眼相機要價差不多是李秀雲4-5個月的薪水,對必須養家活口的他來說,無疑是個奢侈的負擔。1964年,李秀雲45歲,在夫人的體恤下,終於擁有自己的第一台相機。從此,他的公事包裡多了一台Minolta SR-1單眼相機,一有機會便不放過任何精采鏡頭,為世人留下許多珍貴的時代紀錄。

1965年2月,在因緣際會下,與屏東同好們組成「單鏡頭攝影俱樂部」,會員大都懷有濃厚的鄉土情懷。由於當時日本攝影雜誌鼓吹寫實主義,李秀雲等人的攝影風格也因此頗受影響。此後,李秀雲開始參加各類攝影比賽和展覽,獲得不少肯定與迴響。

李秀雲的攝影作品大多以六堆客家庄為拍攝對象,早期的客家文化、農村景象、慶典禮俗等等,都在他的鏡頭下一一成形,影像真情流露,充分掌握時代精神與脈動,畫面充滿了人與土地間的生命張力,深具美感,宛如印象派畫作,因而被譽為「農田裡的文化人」。

在爭取保留竹田車站的運動中,李秀雲不改一向愛鄉愛土的情懷,也曾出面聲援過。2001年,李秀雲辭世。基於「空間再利用」原則,2005年,車站南側倉庫被規劃為「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館中展出李秀雲的部分攝影作品,以及他曾使用過的相機和生平介紹。遺作目前由其長子李國男負責管理。



【本文取自竹田寶地~頓物庄的黃金歲月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