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萬人連署救夕陽,立即停建淡江橋

爭議性極大的「淡江大橋」預計要在2016年底發包第三標主橋工程,搶救淡水夕照、淡水河口景觀,現在是最後機會了,請大家加入連署並廣為宣傳,與我們一起向中央政府做最後一次請願,希望新政府跳脫開發思維,不要跟風前朝爛帳,更不要當摧毀重要文資的歷史罪人!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與文化部商討「淡水夕照暨河口兩岸」指定為文化資產

本月19日下午,我與三位夥伴,與文化部長鄭麗君、文資局副局長張仁吉等人,於文化部辦公大樓有了一場關於『「淡水夕照暨河口兩岸」指定為文化資產』的會談。這場一個多小時的談話,有兩個結論是:
一、要我繼續向新北市政府提報夕照文資,而中央能做的只是發函請他們審議,因為新文資法的意思是,只能針對已經被地方列為文化景觀的,才能再由中央指定為國家級。請問這樣的文資法算有修好嗎?而大家覺得新北市政府有可能讓它審議通過嗎?
二、鄭部長會找交通部談一談淡江大橋的必要性,我覺得這條的機會比較大,至少拖到朱立倫下台,因為他對此事非常用心、用力,可別讓橋真的蓋起來了。

要感謝三位夥伴的陪同:曾道雄老師、老淡水人阿忠哥,還有也住淡水的陳建志同學。也要謝謝那位穿針引線的神祕網友,今年6月中,我寫了一封信到文化部長信箱(請見:http://seeingimage.blogspot.tw/2016/06/blog-post_25.html),但文化部的回應只有一句話:「關於 臺端詢問案件,係屬[文化資產局]權責,已為您轉請該機關辦理。」然後就沒了下文。大約一個月後,我在臉書上表達對此事的不滿,不久就收到文資局來電,說部長要找我談這事,部長秘書也私訊給我,說我寫的那封信沒有進到部長辦公室,以後會注意書信流程。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對「一票入場看書看到飽」的「社會企業」之看法

最近某大企業的退休老闆在台北市東區開了一家「社會企業」,宣稱付100元即可在其燈光美、氣氛佳的店內無限看書,還有無限飲料暢飲,引來許多人正負兩面的議論,讓我也不禁思考這件事的利弊,畢竟跟我的本業相關,應該要關心一下這件事的效應。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為「淡水夕照」向文化部長鄭麗君請命

鄭部長您好:

昨日您在民間藝文團體的邀請下有了一場文化論壇,可惜我因為事前沒有收到相關訊息,所以並無與會。不知您有沒有可能主動發起公民論壇?如您所說,文化是全體國民的事,而文化其實就是我們庶民百姓的生活。

不過,很高興您在前面的開場論述中,提到了我最關切的文資保存一事,並打算將它列為國家重大政策。在文建會剛要轉型為文化部的那一年,我也曾寫信給當時的龍應台部長,請她重視台灣的影像資產,許多老照片隨著老攝影家的凋逝而漸漸散失,成立攝影博物館為台灣保留歷史影像是刻不容緩的事,當時我在網路發起一人一信的公民運動,最後也在文化部成立之前獲得龍部長的首肯,積極辦理博物館成立的相關事宜,幾年之後,也在攝影界的持續奔走下,近年終於看見了曙光。(「一人一信要求攝影博物館」之相關資訊請見:http://seeingimage.blogspot.tw/2012/05/by.html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記憶的價值

台北市最近啟動公辦都更,以大同區蘭州國宅等,以及萬華南機場公宅等作為所謂「旗艦10點」之二,因為這兩區加起來共有三千多戶民宅,而且大多為經濟弱勢家庭,引起社會較大關注。昨天我去了蘭州國宅看看,因為這裡離我的出生地很近。

幾個阿桑坐在廟前聊天,我拿著攝影機靠近,問能不能錄影,他們就紛紛走散,讓我有些不好意思。其中三位沒走的,我繼續跟他們聊,但因為他們堅持不入鏡,我也只好不勉強。他們都是這裡的老鄰居,從國宅五十幾年前剛蓋好,他們就住進來了,剛開始也是繳貸款,雖然坪數不大,借用公共空間加蓋一下,也是一家人住到現在,年輕人不想住這裡的,就自己到外面找房子住。

問到對都更的看法,一開始他們說,應該沒那麼快吧!很多人還不同意。為什麼不同意呢?因為還要添錢買坪數,這裡很多是連三餐都有問題的人,哪裡來的錢?而且現在的房子動不動就要上千萬,我們哪買得起,如果政府給我們一個我們繳得起的價格,貸款個一兩百萬,那還可以慢慢繳,但是有可能嗎?坐我旁邊的阿嬤拿了一塊她們正在吃的餅乾給我。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聊一下我遇到過的詐騙

最近中國大動作到肯亞逮捕台灣犯罪嫌疑人到中國接受調查一事,揭發了台灣詐騙集團長久以來「行騙天下」的惡行,姑且不論他們是否確定犯罪,我想先簡單表達一下對此事應有的態度:

1、先瞭解國際法規與兩岸協議內容,該誰審就誰審,該誰執行就誰執行,不要犯國族情緒,但堅守兩國原則。
2、為避免有冤判、嫁禍等情形,台灣也應該主動參與調查過程,必要時介入審判。
3、應注意受押時的人權問題,避免嚴刑逼供,他們畢竟是台灣人,政府有責任關心。
4、審判結果雙方尊重,只要不是太離譜的刑責(例如判死),台灣大概也只能接受,誰叫他們不騙台灣人就好(XD)。
5、為防範未來,台灣應對詐欺犯的刑責做檢討,該重判就要重判(其他犯罪也是),避免成為詐騙集團的國際搖籃,丟臉丟到國外去!


另外,來說一下我曾經遇到過的一次詐騙經驗。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從淡江大橋設計者猝逝與新政府即將上任再談淡橋必要性

(文:施云,文字與影像自由工作者)

自從2013年4月的第三次「環差會議」在地方首長與民代的強大壓力下「有條件」通過淡江大橋興建案後,在1990年代提案就一直爭議不斷的淡水河口大橋是否興建就差不多已成定局。

儘管當年5月曾有一群以理性的唐吉軻德之姿的藝文界與學術界,以及廣大的支持者在淡水河邊進行了一項「獻給母親河,不要告別淡水夕陽」的音樂活動,仍喚不醒決策者對台北母親河繼續剝奪的貪婪之心,於6月的環評大會中對興建大橋拍板定案。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心態決定一切(看牙心得)

最近為了修牙齒,看了四位醫師、三個診所,因為可能會需要做假牙,所以就認真比較,也學到很多。除了知道假牙材質的種類、特性、價格之外,也發現醫師態度好重要。

前面三位醫師,不能說他們不好,若只是想要洗牙,他們算是稱職(但其中一位採3分鐘快洗,我想她應該是不喜歡這工作);但我想,牙醫的功能應該不只這樣吧?若是蛀牙要修牙齒,你就會很明顯看到每個牙醫師的態度了。對同一顆蛀牙,有的幫你用樹脂補一補,補料掉了就要你拔掉牙齒,有的說套上牙套就行了,問他牙套價錢,只給你兩種選擇,一種是金屬,一種是瓷牙,你沒多問,他也不會告訴你差別在哪裡。我想以上所述的這類醫師應該是佔大多數。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在加路蘭的旅程(紀錄片)

影片名稱:在加路蘭的旅程(A Journey in Kaluluan)
片長:59分鐘,完成時間:2015年12月(最新版修訂於2016年6月)
導演:施云(Sophie Seeing)

影片大綱:
因一個主題式的創作展,幾位藝術家聚集在加路蘭部落的陶藝工作室創作與生活,導演在這一個多月的「生活創作營」中,將全程分作幾個段落來呈現這一段「旅程」。旅程中,透過身體的勞動與土地交換資源,尤其是使用當地泥土做成的陶鍋來煮食,其學習過程與最後呈現都成了此次旅程的一部分。影片中也見到夥伴間的互動情形,一切看來如此美好,卻在旅程即將結束時,發生了一場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讓這次旅程有了一個不同的詮釋角度。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台灣有機生態家園》新竹縣尖石鄉--石磊部落

前陣子的「蘇迪勒」颱風為台灣北部帶來不小災害,可說是另一次的八八風災;我在《台灣有機生態家園》一書中也介紹了幾個北部社區,今天貼一篇新竹山區的泰雅部落,他們也正以有機農法試圖找回離家的族人,在此祝福他們平安,遠離天災。


位在大漢溪上游,雪山山脈深處,新竹縣尖石鄉通往桃園北橫公路的玉峰村,從玉峰大橋轉進,在海拔八百多公尺處,有一個施行有機農法的泰雅族部落--石磊,泰雅族語名為「Quri(谷立)」,意為「山凹下去的地方」,亦即「鞍部」、「山谷」,這些地名正說明了石磊部落的地形。

石磊部落的有機農業發展,得從2004年的「艾利風災」談起。這個八月的中度颱風輕輕略過北台灣,卻為北部山區帶來大量降雨,也帶來巨大傷害,發生嚴重土石流,讓原本就崎嶇難行的新竹山區道路更因此柔腸寸斷。風災過後,石磊部落族人痛定思痛,力圖振興部落產業,當時的基督教長老--徐大衛,正任職「谷立部落文化觀光生態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已經從事自然農法十多年的他,決定帶領部落一起朝向有機生態村發展。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從一束花開始

生命的枯萎,受傷的只是自己;但心的枯萎,可能連他人都傷害了。


先來說說這束花的故事......

這13朵花跟了我十四年了,它原本有15朵,從巴黎跟著我的行李回來的,差點被海關誤以為是凶器;它其實是某香水公司的行銷活動,為新產品所做的罌粟紙花。那天,我在街上無意中碰到這活動剛要結束,原本的一片花田即將拆卸下來,好幾條人龍正依序跟工作人員索取這些要分送的花,我也跟著排隊排了兩次。第一次因為只拿到一兩朵,所以我又排了一次,這次是一位黑人帥哥用微笑給了我一大束,讓我心滿意足地離開現場。

我手裡拿著這一大束紅花走在街上,十分顯眼,好幾個路人都看著我手上的花對我微笑,我自然也不冷漠。一位小女孩扯了媽媽的手,指著我手上的花跟她說了些話,媽媽來對我說,希望可以分一支給她女兒,我毫不考慮就送了;走著走著,路邊有一位帶狗的遊民,牽著他的狗也對我說,希望分他一支,我同樣爽快給了,這些都換得一句彼此的祝福:「Bon journée!(祝擁有美好的一天)」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台灣有機生態家園》前言:有機難不難?


有機的價格與價值

一般,我們對有機作物的印象是:又醜又貴,似乎這兩個結果是它的宿命;但是在我拜訪近百位有機農民與專業者之後發現,原來現在有機技術臻於成熟,只要用對方法,有機作物不但不醜,而且產量直逼慣型。所以有機農法是否能有被普遍使用的一天,就是有機作物可能平價化的一天。

我一直認為,食用健康安全的食物,只是人民的基本權益而已,如果有機作物只是少數付得起或捨得付的中產以上階級者才能食用,這將使基本民生物資成為一種階級,我並不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