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每篇文章/圖片作者皆為「施云/Sophie Seeing」,
未經作者授權,請勿拷貝下載,原網址分享可以,謝謝!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作家之死留給我們的課題

今年四月「一位作家之死」,從事件發生到現在,雖然引起社會上非常多的討論,但我始終認為有一大部分是抓錯了方向,而且現在竟還扯出案外案,著實令我吃驚與難過。

雖然我沒有林奕含的相同境遇,無法完全體會她的傷痛與無助,但是書寫自己並發表於世,這樣的經驗我並不陌生,所以很能體會書籍在出版之後的心路歷程。書寫自己可以是一種情緒的抒發與療癒,但公開發表自己,尤其是傷痛的經歷,卻非常需要勇氣。將自己過去的不堪,從內心深處掏出來攤在大眾面前,除非已經釋懷,否則極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如同在法官面前必須陳述一切,試想,那是多大的難堪與不安。即使她採用的是小說形式,但讀者不免會將故事主人翁與作者親身經歷聯想在一起,騙得了一時、騙得了他人,卻騙不了自己。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文化部請拿出你們的專業

事物的美好不在碧海藍天、音樂美食,而在於不腐蝕的人心。

***

去年(2016)6月,我曾寫了一封信到文化部部長信箱,告知「2015花東原創生活節」一案的策展人之一黃X魁先生突然與我終止合作,後又侵犯我的著作權一事,文化部回覆我:「本部已請活動承辦單位臺東生活美學館再作了解並妥適處理。」隨後,臺東生活美學館回覆我:「本館會進一步瞭解,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

隨後,我寄出存證信函給侵犯我著作權的兩位當事人,以及台東生活美學館館長李吉崇先生之後,依然沒有得到館方正面回應,直到我將案件送交法院進行訴訟,過程中,李館長才打電話來跟我道歉,並說如果他早點知道這事就不會讓它發生,我以為他是誠心道歉,在電話中希望他可以當下進行彌補,但之後對於原本可能的和解,李館長依然不聞不問,任由黃福魁等被告在法庭中對我進行人身攻擊,並試圖向法官扭曲事件發生經過;而身為該活動出資與指導單位的文化部也是從此不再聞問,讓一個國家級活動的策展人逕行以權勢罷凌專業,對請來製作紀錄片的導演,毀約背信又侵犯著作權。請問文化部對藝文創作者保障了什麼?或者身為一個活動主管機關又承擔了什麼?

這訴訟案件在今年五月獲得法院宣判,確定被告策展人黃X魁與影片製作者趙X南(又名:趙X岑)二人敗訴,必須支付十萬賠償金給我,剛好就是我的律師委託費;而身為活動委託人的李吉崇則被法官認定無需擔負連帶責任,這跟最近社會上幾起引發大眾喧嘩的「雇主應負連帶責任」或「設計者應負連帶責任」之判決結果顯然大相逕庭!

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

雙北需要淡水,淡水不需要大橋!


本週二(5/23)上午是淡江大橋主橋再次招標開標的日子,週三下午則是環評大會討論主橋是否通過環差審議的日子。從今年(2017)初就招標的淡江大橋主橋,三度流標,這次在交通部追加9億預算成為94億後,每公里工程預算早比蓋雪隧還高出許多,雖採最有利標,仍因無廠商前往投標,再次流標;而這幾次招標,都是在主橋環差審議還未通過時。

我不懂台灣的環評程序為何如此?更不懂為何一個建設開發案從訂定到現在已經將近30年,環評通過也已經快20年,在未動工的情況下,為何不需要重新進行政策環評?那可是一個世代的差異!難到台灣從上一世代到這一世代都沒有一點思維上的進步嗎?我們一直處在開發中國家的階段?還是因為掌握政權的老人始終不願真正將權還於民?

對反對興建淡江大橋的人來說,我們很單純地就只是不想淡水夕照被遮擋、不想淡水河口被攔阻、不想看著淡水發展一步步走向庸俗,如此而已;但對開發派來說,這些理由都難以說服他們,還會被冠上「不食人間煙火」之名,或是抱著陰謀論不斷抹黑我們,甚至說我們自私,只想自己每天看夕陽,不顧淡水交通的死活,說得好像淡水沒有大橋就會窮途末路一樣。唯心論者該如何與唯物論者溝通?精神層次這麼不重要的話,為何台灣宗教如此蓬勃?難道只為升官發財、獲取資源?而眼前所能獲得的心靈滿足反被棄之如敝屣,人多矛盾啊!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從我的著作權官司來看谷阿莫侵權事件

先說明,我是一名紀錄片導演,這意味著我注重自己的著作權,同時我也擔心自己不小心侵犯到他人的著作權。而我最近剛好有一場打了半年的著作權官司,所以有一些法庭審理上的心得與建議。

我的這場著作權官司是因為對方違反我們之間的影片授權約定,我所拍攝的毛片被對方超出使用範圍。在開庭審理的過程中,雖然法官已經認定對方侵權,必須支付賠償金,但法官也要求我這原告必須提出「具體的市場價值」,他才能依照我的「實際損害」來判決賠償金額,否則他只好依照著作權法規定的「1~100萬」來判處他所認為的合理金額。

當初我給對方的授權金只有三萬,因而法官認為我的毛片所具有的「市場價值」不高,即使對方侵權時間超過半年,而且還做了第二次利用,依照過去案例來看,判決下來有可能連律師費都支付不起。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檢討錯方向的「一日遊」行程

二月發生的「蝶戀花」重大車禍事故,引發社會與政府的檢討聲浪,政府目前所做的是要求業者將「一日遊」行程下架,但我認為這是因噎廢食的作法,現在最重要、最迫切的項目除了車體結構的安全性檢查(不一定是拼裝車問題,而是要追溯到老舊車輛)外,還要檢視駕駛員的勞動條件,而勞動條件差跟一日遊行程卻不必然畫上等號關係。

我想所有開過長途車的人都知道,駕車是一件非常耗神的工作,要有很大的專注力才足以應付道路上的各種狀況,尤其是在高/快速公路上,和狹小蜿蜒的山區道路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不要跟駕駛員聊天,不要干擾駕駛員行車(例如在車上大聲喧嘩、唱卡拉OK等),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司機的分神。通常一次駕駛超過兩小時,便會覺得異常疲憊,需要休息,更何況是連續駕駛四小時,而且是天天早出晚歸,這根本是把司機當超人。

(上圖:台灣美景多,安排旅遊行程要考慮路途是否可能造成司機過勞。)

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

消失的城鄉紋理與記憶

(1)

上一個世代提出的開發計畫,能料到下一個世代的永恆嗎?

(上圖:淡海新市鎮的土地使用率至今約三成)

每回開車從沙崙路轉進淡海新市鎮,內心總是五味雜陳。眼前的筆直道路,車潮稀疏得可以從這端望向那端;兩旁的矩型地皮,雖坐落幾棟高樓卻是留下更大片空白。偏簇一隅的水泥叢林裡,一條不斷發生施工意外的輕軌高架擁擠地竄過,從車潮處遁入渺無人跡的暗夜中,大樓燈光依舊顯得寂寥。

淡海新市鎮這片400多公頃土地,在二、三十年前如同北邊的「淡海二期」土地一樣,地勢高低起伏、樹林滿佈、古厝散落,那時有一片叫「粉鳥林」的樹叢,曾經記錄著我們的青春笑語;如今笑語已遠,只剩炒房客的喧喧鬧鬧。而這前後對比景況,恐怕也是台灣近幾年許多「新市鎮」的寫照。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編造故事」只是合理行銷手段?

一個月來連續爆發兩則「假身世」、「假自傳」的新聞事件,可以從好幾個面向來探討,這裡我想談的是:「已經被扭曲的行銷故事」。先來說說我親身遇到的一個詐騙事件。


前幾年我想買台二手休旅車,在拍賣網上看到一台合我意的,網頁上的介紹詞大致如下:「這是我爸爸的工作車,因為他退休用不到了,所以想把它賣給有緣人。」我打電話去問詳細情況,對方告訴我這車行駛了十幾萬公里,都有定期做保養,我們便約了看車時間。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淡江大橋罪狀,罄竹難書

部分人士「額手稱慶」的淡江大橋,自從改了國際標之後,似乎反對聲音變小了;也或者大家認為此事已定,再反無用。但是橋型再美,在夕陽為背景的剪影下,仍舊是一道黑色陰影;而蓋好的美麗灣都可以判定拆除了,還沒蓋起來的淡江大橋當然還有機會擋下,需要的是大家的決心。

但也別以為此乃「選舉橋」,朱市長只是說說而已,未必會蓋;事實上,淡江大橋的八里端引道已經有進展了,從網路衛星地圖就可以清楚看到。接下來的地目變更、土地徵收、第三標的主橋工程發包,也將在今年底以前陸續完成,此時是擋下大橋的最後機會了。

過去,筆者曾為反對淡江大橋之興建為文多次;今天,我再列舉淡江大橋的多項罪狀,或許有助社會大眾更加了解,為什麼我們一群愛淡水的、在地的淡水人,於2013年組成「反淡橋護夕陽陣線」至今,堅決反對興建淡江大橋的原因。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反淡橋護夕陽」連署海報下載列印


「反淡橋護夕陽」連署海報,歡迎大家自行下載列印使用
店家、單位、社團等等(不一定要淡水,全國皆可)
或是用電郵、line寄給你的朋友,大家一起衝連署

海報大圖下載:https://goo.gl/i8f9Zh
文字雙面圖檔下載(說帖):
https://goo.gl/zvWz3xhttps://goo.gl/SPMBxa
連署表格下載:https://goo.gl/Iqbyq1

建議海報以A3或A4彩色列印貼在顯眼處,
文字圖檔以A4雙面黑白列印多張後讓人自取或散發,
連署單單面或雙面印刷皆可。

紙本連署單寄交給我們的方式:
一、直接將上面的連署資料填寫到網路上的連署頁面
https://goo.gl/iMz3i
二、清楚翻拍之後到我們的粉絲頁用私訊將圖檔寄給我們
https://www.facebook.com/TamsuiRiverSunset/
三、同樣清楚翻拍之後將圖檔用電郵寄到:seeingimage@gmail.com

如果您覺得說帖圖檔不夠清楚也可以拷貝下列文字,排版方式可參考下圖: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寄予過多幻想的蓋橋後交通美夢

前幾天(9/13)上班尖峰時間,淡水竹圍路段有一起連結車爆胎後倒臥在路邊的交通意外,造成原本該時段就容易塞車的竹圍,車輛更是回堵到登輝大道,經過1小時才紓解,使得用路人抱怨連連,也更加寄望淡江大橋的興建可以解決淡水塞車惡夢。

筆者自己也是用路人,對於該路段的尖峰時間路況有些觀察,雖然我很幸運沒有碰上這場意外所造成的回堵,但是對於部分用路人把塞車歸罪於沒有淡江大橋的邏輯,我想在此提出一些質疑,也對淡水交通提出一些解決方法。

(圖:平時的關渡橋根本沒甚麼車,一旦有了淡江大橋,平時更會是一座蚊子大橋。攝於下午快五點。)

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

淡水居民給林全院長的一封信

親愛的林全院長您好:

自從新政府上任以來,台灣人民莫不對你們抱著極大的希望,希望你們對於前朝的一堆爛帳可以加以改革,讓萬象更新,讓人民可以不必再辛苦上街頭,台灣從此有一個安心、愉悅的生活環境,雖然這些事不是一蹴即成,但至少是否可以讓我們看到你們的決心和一點實際作為。

最近您跟幾個公民團體面對面交談一些社會議題,我想這樣的作法,應該要給您掌聲,至少是過去歷屆院長從沒做過的事;但是,您知道嗎?台灣這個積惡習已久的社會,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您了解,並徹底改革,否則台灣不用等敵人來攻打,人民為了生存、生活,就要自動投降了。

我這裡要舉一個例子,其中關鍵字是:環境倫理、新市鎮開發、文資保存、社會均富,什麼例子會牽涉到這些?我要講的是「淡江大橋計畫」。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從淡江大橋透視環評之荒謬性

淡江大橋建設案於1980年代末提出興建計畫,1999年通過環評,後來因無興建急迫性而被暫時擱置;到了2010年又重新啟動,經過三次環差審查後,於2013年再次通過環評,開始兩側引道的工程發包;接著又於今年7月招開第二次環差會議,主要針對主橋的環評審查。筆者看了歷年的幾份工程書與環評會議記錄,在此約略提出幾項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