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Chur的青旅在退房後無法再使用公共空間,今天就早起在旅社院子裡吃昨天買的超市餐,在大宅院中間看人來人往還挺有趣的。吃完寄放行李後去趕搭近11點的火車,到南邊山區看一個高山湖泊小鎮St. Moritz,希望不會太冷,不然我感冒的身體可能會撐不住。
從旅社一路走到Chur車站,今天上午的古城頗熱鬧,廣場上有手風琴藝人演奏前蘇聯作曲家Dmitri Shostakovich(1906-1975)有名的「第二華爾滋」,搭配有陽光的雪山景色,真是一天的完美開始!
這首「The Second Waltz」最初是1955年一部蘇聯電影《The First Echelon /第二梯隊》的配樂,因為輕快優美的旋律而深受大眾喜愛,後來很多西方電影也使用了這首曲子,漸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樂曲。烏克蘭戰爭發生後,原本我不想再彈這首俄國音樂,但瞭解作曲家的創作背景後,我發現我錯得離譜!
Shostakovich在當時蘇聯共產統治下,他的浪漫自由曲風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史達林的喜愛與否成了他音樂生存的關鍵,有時受到熱烈捧場,有時遭受批判與抵制,導致Shostakovich為了創作與生計不得不妥協,但樂風仍呈現出個人的深刻情感與對自由的渴望,所以他其實是極權主義下的受害者。
前往St. Moritz的火車像是古董車,開門還得用手推,但是保養得很好,外觀與內裝都很新,瑞士一切都乾乾淨淨的,讓我感到舒服。
一路又經過綿延不絕的高山、草原、縱谷、溪流,接著火車穿梭在山體與山壁間蠕動四圈之後,一口氣爬升了好幾百公尺,續往高山湖泊前進。鐵道與山體的纏綿熱度,瑞士應該是全世界之最吧!
兩個多小時後來到St. Moritz這個高山湖泊,海拔1775公尺,車站就在湖邊,旁邊有不少高級飯店,顯然是渡假勝地。St. Moritz以冬季運動與渡假著稱,起源於19世紀,也曾舉辦過冬季奧運,在這之前是一個朝聖地,基督徒到這裡飲用泉水,祈求聖莫里茲治癒疾病,祂是一位古羅馬時期殉道的瑞士將領。
東阿爾卑斯山最高峰Piz Bernina就在St. Moritz南邊不遠,海拔4049公尺,但我不知是哪一座。被高山環繞的St. Moritz湖並不大,湖的一面有步道可親近湖水,春季的此時仍有些結冰,冬季時的湖面會舉行馬球比賽。我覺得西方人很奇怪,自己騎馬卻不准別人騎大象,這邏輯通嗎?
我決定搭兩點多的火車回頭,回程火車長得不一樣,桌上居然有木造的遊戲盤,我研究了一下,應該類似翻撲克牌,找出兩兩一對的相似圖案吧!回到Chur休息一下,打算搭一小時後的火車到今晚下榻的地方Romanshorn。
回旅社拿行李後,直接走往車站,我搭的那班終點站在App上寫的是Zürich,但車站螢幕寫的是St. Gallen,我跟月台上穿制服的人確認,無誤後才上車。基本上,瑞士火車資訊都很清楚,月台會有看板顯示該班或下班停靠列車去哪裡,月台號碼也很清楚,甚至有些列車外面也會寫,車上也有螢幕顯示路線和下一站名稱,到處顯示資訊,不像義大利....無言!
但今天在火車上驗票卻遇到狀況,一開始是我的App死當,驗票員說回頭再來,他走了之後,我讓程式停止,重來又可以用了,這問題已經發生過好幾次,這次我先截圖預防萬一,結果驗票員掃不出程式碼,他掃了很久後氣跑了,我噗哧笑出來。過了一陣子,他又回來了,說再來試試,好哦,但App又死當了,我只好再給他截圖,剛才擦過螢幕,這次他終於掃出來了。
但,重點來了。他掃完停在門口,回頭對我說,台灣?我說對。接著他又說,中國一省。我以為他有意挑釁,我笑著說,不一樣,從來不屬於中國。然後他拿了他的掃描機器(跟手機很像,也可能就是手機)給我看,原來是上面寫的:「台灣,中國一省」,啥!原來這歐洲火車通票是這樣歧視台灣人的,還是瑞士的程式才這樣?我感到納悶,但對方也只是好心跟我說,所以我還是笑著跟他說,台灣不是中國一省,我不知道它為什麼這樣寫,然後他就走了。
看來等我旅行結束,或許該寫信去抗議!你寫台灣中國,我可以當作中華民國,但你寫中國一省,拜託,台灣早就廢省了,哪來中國一省?但我不知道這問題是出在歐洲火車通票還是瑞士火車掃描程式? 是哪個單位如此無知又無禮?
途中,火車經過小蓮阿公住的小鎮Maienfeld,再來是一個小國Liechtenstein/列支登士敦,但沒停靠他們的火車站,不同路線,那條線由奧地利國鐵局管理,再東邊一點就是奧地利了,北邊一點是德國,電影「The Sound of Music/真善美」翻越的山區應該在這一帶。列支登士敦首都是Vaduz,是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人口近4萬人,講德語,天主教為主,境內共四個火車站,其中一個近年停止營運。
統治列支登士敦的王朝就叫Liechtenstein,是一個來自奧地利城堡的家族,自1699年購買這片由哈布斯堡王朝神聖羅馬帝國管轄的山區土地之後,因效忠於帝國而被承認為擁有主權的獨立公國。在拿破崙入侵時代被併入萊茵邦聯(Rheinbund),獲得再次獨立後,因與奧匈帝國關係密切而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後經濟蕭條,於是向瑞士學習,現因企業免稅吸引外資而致富,使用瑞士法郎,也是中立國。
接著我必須在一個湖邊城鎮Rorschach轉車,中間有20分鐘時間,我出站到湖邊看一下,此時此地的天氣已經跟上午的山區很不一樣,霧氣迷濛。剛才下山時就有點變天了,明天再放晴一天,接下來瑞士就要變天,但山上已經玩過就比較不怕了,後面行程都是去城鎮。
眼前的湖叫Bodensee,是萊茵河上游,湖泊面積不小,是瑞士與德國、奧地利的邊界之一,沿岸不少城鎮,今晚下榻的Romanshorn也在這湖邊,所以接下來的火車會沿著湖岸走。我也曾找過德國旅社,但房價一樣貴,所以後來還是住瑞士一家青年旅社,離火車站很近。轉車後的這班車很新也很寬,居然一排有五個座椅,瑞士到底有幾種火車啊?
今晚這家青旅是正統青年旅社,裡面掛了一個布條寫「瑞士青旅100年」,哇!恭喜!隔壁是消防隊,有個房間展示消防用品,好像兩邊互通?因為Romanshorn不是知名旅遊區,旅社價格很便宜,我住的女性房,房內十幾張床,今晚只有我一個人住,通常我不會住這種多人房的,除非別無選擇,能一個人住真是賺到了,但陽春到讓我想起救國團山莊。
Romanshorn是座天主教城鎮,自8世紀以來,這片土地就被獻給鄰鎮的聖加倫修道院(Kloster St.Gallen),1480年終於建了教堂,1567年才有神父進駐,1588年新教也到此傳教,現在兩邊信徒差不多,新教徒略多。
傍晚到港口看看,順便買點吃的,車站旁有一家小超市開到晚上11點,但價錢比一般超市高些,幸好旅社有提供早餐,我也吃過一個派了,只需買點小東西即可。因為旅社餐廳很悶,房間也悶,都沒窗戶,所以我就坐在港邊吃東西,剛好大船入港,傍晚有霧的小港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