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nshorn青旅提供的早餐很豐盛,出乎我意料,但因為我到得晚,九點就要收菜,服務人員要我先取菜,我就趕緊挑了我要吃的放了滿桌,看起來就更豐盛了!吃完去準備退房,10點對我而言真的好早,但瑞士人好像真的早睡早起,商店也關得早,這裡的供晚餐時間是六點半,這在西班牙根本不可能!一個歐洲,多種國情。
昨晚搜尋下一站旅社時,因為附近有名的旅遊城鎮都很貴,後來訂在車程不到一小時的Winterthur,一樣離火車站不遠,附近有好幾個可以當天來回的旅遊城鎮,再次充分發揮火車通票的功能。退房時,原本自行歸還房卡和床單後就可以離開了,但因為我昨晚弄錯了一件事,為了跟老闆道歉,特地等他出現才走。
最近因為行程很趕,累積一堆旅社評價都沒寫,訂房網站一直寄信來問,我覺得很煩,所以昨晚一口氣評了好幾家旅社,不小心把給其他家的分數和評語寫在Romanshorn這家青旅,但我覺得這家旅社不該給這麼低的分數。
老闆人也很好,雖然好像不善交際,但服務得很有誠意,像問他免費寄放行李的事,他很盡力幫我找了一個地方,雖然後來我打算不寄放了,但給這家旅社只有7分我覺得不公平,所以立刻寫信給訂房網站,請他們幫我取消那則錯誤的評分,但需要好幾天的時間才能修正,為了這事,我想跟老闆說明一下,免得他誤會,他聽完笑了一下說沒問題,我這才放心離開。
Winterthur |
還沒中午就抵達Winterthur的青旅,這女老闆人也很好,讓我直接入住,我就洗了幾件衣物再出門。旅社看起來是倉庫改裝,高挑又舒適,六人女性房很大,床各放一角,減少互相干擾,真是太聰明的做法了!今晚我的房間只住三個人,大家都睡下舖。
旅社也到處乾乾淨淨,公共浴廁雖然不在房內,但很多間,看起來很清爽,設備也很充足,有廚房、有大陽台、很多用餐區,外面周遭也不吵雜,如果我時間夠多,會在這裡多住幾晚,但申根時間進入倒數了,接下來每天都會移動到下一站,慢慢往北移動,直到離開申根區。
Winterthur是個工業城,也是瑞士人口第六大城,算是蘇黎士的衛星城市,離蘇黎世只有20幾分鐘車程,火車班次很多,想找較便宜的旅館住這裡就對了,不然蘇黎士貴得很!在德法爭權的中世紀,這裡受德奧歷代王朝的統治,1467年賣給蘇黎士,後來發展成科技工業城。
今天要去看波登湖(Bodensee)畔的兩個城鎮,一個是瑞士的Stein am Rhein,一個是德國境內的Konstanz。
嚴格說來,Stein am Rhein是位在萊茵河邊,隔了一個下湖之後,又以一小段萊茵河與Konstanz連接,而Konstanz就位在上湖注入萊茵河的位置,波登湖也因這城市又名為Lake Constance,有一小塊飛地在萊茵河左岸,與瑞士相連,古城就位在這飛地上,有個火車站,我想看看這麼近的兩座邊界城鎮,不同國家治理會有何不同。
從Winterthur到Stein am Rhein只需40分鐘車程,沿路田園風光讓人心曠神怡,我在火車上忍不住做起上肢的伸展運動,反正沒什麼乘客。左手臂的痠痛從出國前就開始,到現在都沒好,面對眼前大片美景,真心覺得瑞士可以考慮開個瑜伽列車,尤其像現在的旅遊淡季,哈!
快兩點時抵達Stein am Rhein,很迷你的一個火車站,我直接走往河邊,前面剛好一個男人走得很快,像是熟門熟路的樣子,我就跟著他走,到了一個河邊高地,從這裡可以眺望萊茵河兩岸的Stein am Rhein小鎮,也可以往下走到河邊,清澈的河水誘惑著我去撫觸它,真是舒爽得讓人感到幸福!
Stein am Rhein字面意思是「萊茵河畔的石頭」,是古羅馬帝國的邊疆,左岸曾築有一座小堡壘,右岸則有一座更小的橋頭堡,萊茵河畔的這顆石頭正好是波登湖注入萊茵河的扼口。中世紀的Stein am Rhein在不同貴族世家中轉手,直到1385年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座自由市,1459年又與蘇黎世和沙夫豪森(Schaffhausen)結盟,以保護自己免遭受哈布斯堡王朝的侵略。
而Schaffhausen領主藉由戰爭或交易取得週遭土地,有些因獲得哈布斯堡王朝的保護而無法取得,例如Büsingen am Hochrhein就是如此,後來被劃入德國領土中,雖然近代曾有土地交換計畫,但瑞士方面無土地願意成為德國領土,以致成為今天的畸形邊界。我不禁想,不能直接割讓嗎?德國土地那麼大,有差那一小塊?換點別的也可以啊!或許我的想法太過單純,政治一向複雜。
我信步跨越萊茵河,游移於橋樑兩側,現代獨木舟從橋下滑過,兩岸袖珍古鎮是我夢中的瑞士風景之一,今天很慶幸有個陽光明媚的好天氣,讓我的夢不致於留下陰霾。橋上車子和行人絡繹不絕,我這才想起今天是五一勞動節,這可是全世界的假日啊!難怪了!
Kloster Sankt Georgen |
我走往對岸的一座古老修道院Kloster Sankt Georgen,這是萊茵河石頭發展的起點,11世紀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這修道院遷來這座當時的小漁村,目的就是為了發展這個萊茵河扼口之石,果然不負帝王所託,修道院藉由商業發展讓這座小漁村華麗轉身,成為興盛繁榮的小鎮,也因此後來成為帝國下的自治城。
15世紀,聖喬治修道院重建成今日樣貌,一座晚期哥德式建築,後來又在修道院內增添了文藝復興壁畫,現在可以付費進入參觀,庭院則免費。16世紀的宗教改革也席捲這座小鎮,修道院被蘇黎士政府接管,最後一批修士留在院內直到生命終點,這算是政府給他們的最大寬容。如今的修道院是博物館,有個房間置有釀酒器具,不知是古代修士留下的,還是後來的收藏?我猜是前者,因為庭院裡植有葡萄藤。
我繞完一小圈熱鬧的中世紀小鎮後,本想在河右岸找個陰涼的地方坐下來吹吹河風,今天實在好熱,但到處都是遊客,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好繼續沿著河岸走回萊茵橋,回到安靜的左岸,再往波登湖方向走過去,這裡的家戶幾乎都有自己的院子,緊鄰河水而居,真是讓我羨慕!終於我找到河邊的空位,半鐘頭的悠閒已是一輩子。
該上路了!回到車站,往另一個方向搭到德國城市Konstanz,火車沿著河左岸行駛,經過波登湖的下湖,然後在一個小站Kreuzlingen換車,再搭一站就到了德國。
僅次於萊濛湖的瑞士第二大湖Bodensee,被一個半島分成兩個部分,下湖較小,上湖大很多,Konstanz是波登湖畔最大的城市,有好幾個火車站。我在左岸的這個車站下車,若要到其他車站,可能得繞往德國的方向,或者換車,因為我搭的這段火車只走一站。
Konstanz車站 |
同樣被萊茵河切成兩邊的Konstanz,河左岸這一小塊是這座城市的發展中心,湖岸碼頭也位在這一塊,船隻可到湖畔的其他城鎮,而今天的Konstanz大部分城區在河右岸,步行過橋即可達,想知道為何會有這樣奇特的發展現象,當然就得探究歷史。
古羅馬帝國北以萊茵河、中以多瑙河上游與歐洲大陸其他地區為界,Konstanz就位在多瑙河以南的古羅馬帝國疆界裡,是少數今日德國境內曾受古羅馬文化洗禮的城鎮之一。羅馬軍隊來到這裡,與當地日耳曼民族Alamanni作戰,征服了這塊地區,現在當地人還講著他們祖先的語言Alemannisch,跟瑞士德語是一樣的,聽說跟標準德語差距頗大。
6世紀時,Konstanz第一位主教進駐,隨後蓋了大教堂Konstanzer Münster,逐漸帶動了這裡的發展,貿易興盛,12世紀成為皇城,直接受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管轄。15世紀,波西米亞(今捷克)思想家Jan Hus因反對贖罪券的腐敗與教廷的奢華,1414年在羅馬教廷舉行的審判大會中被視為異端,隔年進而處決燒死,地點就在Konstanz。胡斯的思想影響了後來的馬丁路德等人,進而引發宗教改革運動,基督新教因此誕生。
大教堂Konstanzer Münster |
這麼接近瑞士的Konstanz為什麼沒有加入瑞士聯邦?其實1460年,當瑞士聯邦征服波登湖西岸原屬於Konstanz的領地Thurgau時,Konstanz就曾考慮過是否加入瑞士聯邦,但經過投票表決,結論是不加入。
到了1499年瑞士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的戰爭Schwoobechrieg之後,Konstanz就正式讓予Thurgau的權力給瑞士,昨晚入住的Romanshorn就在Thurgau州,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Konstanz古鎮看起來像德國飛地的原因。
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也來到Konstanz,但是這座皇城被神聖羅馬皇帝嚴重狹持著,來自奧地利的哈布斯堡軍隊很快就平息了宗教運動,隨後並加強Konstanz的天主教設施,成立耶穌會學院以及附屬的劇院,拉攏信徒忠於天主,使得今天的Konstanz仍是德國重要的天主教城市,新教徒較少。
了解這段歷史後,我不禁想,不知他們會不會後悔當時沒加入瑞士聯邦?不然現在應該也是瑞士的新教城市吧?1871年的德國統一運動,哈布斯堡王朝重新劃分了土地,這裡成為德國領地,但因為接近瑞士,在二次大戰中免於遭受戰爭侵害,不然大概會更後悔?當然歷史的後悔都是白費,唯有繼續往前推進才有意義。
凱薩噴泉廣場上的五月柱 |
我離開火車站後,直接走往Konstanz大教堂,中間路過一座噴泉廣場Kaiserbrunnen(凱薩噴泉),廣場上立了一根德國南部常見的柱子Maibaum(五月柱),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這裡人潮這麼多,不只是因為勞動節假日的關係,而是五月的開始,傳統上日耳曼人會在這天樹立一根木頭,加上一些花葉等裝飾,慶祝溫暖天氣的到來,有些城市也舉辦其他慶祝活動,這儀式到了不同地區有了不同發展。
噴泉廣場的人潮加上熱天,讓我感到有點暈眩,我走進旁邊一家繁忙的小超商,想買點冰涼飲品,順便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當晚餐的,因為今天超市沒開,能遇到有營業的小超商已算幸運。後來我買了一瓶果汁和一包餅乾,路過一家看起來很好吃的披薩店,又買了一塊披薩邊走邊吃。德國物價比瑞士稍低一些,聽說很多瑞士人會跨境採買,邊界城鎮的國籍意識一向詭譎,有時模糊、有時不得不分明,人會自動朝向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去解釋。
大教堂週遭很安靜,我隨意逛了一下古鎮,接著走往萊茵河,這裡的大橋有鐵道和人行步道,時常有火車飛嘯而過。橋下的波登湖真是遼闊,近處有遊艇穿梭,遠處有帆船漂浮,背景有綿延雪山,那一頭該是奧地利吧!
過了萊茵河大橋,此岸是熱鬧的現代大城,但不是摩天大樓的那種現代,是新古典主義的現代,岸邊有人閒逛或閒坐,另一邊則是大型獨木舟的出發點。我在河岸繞了好大一圈才走回橋上,來到左岸的碼頭,這裡有座很大的公園,公園裡的舞台正有音樂演出,熱鬧滾滾,碼頭邊則是一派悠閒。
我該走了,至於德國城市跟瑞士德語區城鎮有什麼不同?基本上,德國黑森林、奧地利西部,到瑞士高原東部,是屬於同一個文化圈,房子很像、市容很像,但就是有一種幽微的差距,我想是節奏、氛圍有些不同吧!個人覺得瑞士節奏較慢,氛圍較寧靜,呼吸起來就覺得空氣比較清爽,但也可能只是心理作用,大概我太愛瑞士了。
回到旅社,很多房客正在廚房大煮美食,旁邊的餐桌很熱鬧,我到大陽台吃剛才買的餅乾,喝剩下的紅酒。旁邊一桌有個男的,我跟他打了招呼,後來他跑來跟我搭訕,講了一堆,我只好禮貌性地請他一起喝紅酒。
他說他是瑞士人,之前在英國工作過好幾年,從事資訊業,最近回來正在找工作,還問我想不想發展關係,天啊,還真直接!雖然我喜歡瑞士,但我不喜歡你,我就當場拒絕了。但他還不死心,手一直伸過來,我叫他別碰我,他還是一直靠過來,身上的氣味令我難受,我想逃又不想給人難堪,而且我還沒坐夠,酒也還沒喝完,應該是他離開,不是我離開。
最後他跟我要WhatsApp,我不好意思回絕,心想到時封鎖就行了,免得他糾纏不清,就給他了,然後跟他道別,我回房準備睡覺,他發訊息過來,我敷衍個兩句,不再理他,希望明天不會再碰到他,幸好我要離開了。
Stein am Rhein |